锅支架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37:55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支架及灶具。
背景技术:
1、锅支架是燃气灶中的核心零部件,它直接影响了灶具的烟气、效率等关键性能。能够兼顾能效、烟气、成本的锅支架结构一直被人们所研究,一次次迭代更新。其中,为了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通常会在锅支架中设置聚能圈,通过聚能圈结构来提高聚热效果,从而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而通过改进聚能圈的结构提高聚能圈的聚热效果是研究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聚能圈的聚能效果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锅支架及灶具。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锅支架,其包括:环形的挡圈构件;
4、所述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陷部,所述环形凹陷部沿着所述挡圈构件的周向延伸并朝向所述挡圈构件的外周侧凹陷。
5、在本方案中,该锅支架在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陷部,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燃烧器的中部火焰燃烧形成烟气热流与挡圈构件的内壁(内周表面)碰撞散逸后,一部分热流因边壁效应沿内周表面向外流动,从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中环形凹陷部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的热流会进入环形凹陷部,进入环形凹陷部后与此处结构碰撞,部分热流因碰撞散逸开来失去流动速度,被保留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从而热量不易散出到外部,提高了锅支架的聚能效果。
6、优选地,所述环形凹陷部包括上凹面和下凹面,所述上凹面的外周侧边和所述下凹面的外周侧边朝向所述挡圈构件的外周侧汇合;
7、所述上凹面和所述下凹面均为曲面。
8、在本方案中,环形凹陷部的下凹面和下凹面为曲面,并且由于二者的外周侧边朝向外周侧汇合,形成大致“v”形的凹槽,从而因边壁效应沿内周表面流动的热流更容易沿着曲面进入环形凹陷部中,并由于在环形凹陷部中碰撞,并散逸开来失去流动速度,被保留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从而热量不易散出到外部,提高了锅支架的聚能效果。
9、优选地,所述挡圈构件包括中空的内侧聚能圈和中空的外侧聚能圈;
10、所述外侧聚能圈包覆于所述内侧聚能圈的外周表面,所述外侧聚能圈的内周表面和所述内侧聚能圈的内周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环形凹陷部。
11、在本方案中,挡圈构件包括两个聚能圈,从而形成五层隔热,热量隔绝效果提升,其中内侧聚能圈和外侧聚能圈中的各自的空气层因为被隔绝开,无法相互流通,内侧聚能圈的内空气层相对外侧聚能圈的外空气层温度更高,可保留一部分温度,外空气层温度更低,由内至外温度呈阶梯式降低,保温性能相对同体积的单空气层更高。
12、优选地,所述外侧聚能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内侧聚能圈。
13、在本方案中,外侧聚能圈可拆卸地连接于内侧聚能圈,从而方便锅支架的装配和锅支架的清洁。
14、优选地,所述外侧聚能圈包括沿着所述外侧聚能圈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分体部分。
15、在本方案中,外侧聚能圈由多个分体部分组成,从而可以容易地将外侧聚能圈安装于内侧聚能圈或相对于内侧聚能圈拆卸,方便锅支架的装配和锅支架的清洁。
16、优选地,所述锅支架还包括多个角片;
17、多个所述角片沿着所述挡圈构件的周向分布并且固定于所述内侧聚能圈;
18、每个所述分体部分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角片之间。
19、在本方案中,在相邻的两个角片之间设置一个分体部分,分体部分的数量最少,避免安装步骤过于繁琐。
20、优选地,所述分体部分沿着所述外侧聚能圈的周向的两端具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由所述角片闭合。
21、在本方案中,分体部分的两端开口被角片闭合,可以在外侧聚能圈中形成封闭的腔体,避免外侧聚能圈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交互,降低聚能效果。
22、优选地,所述内侧聚能圈包括位于外周侧的外圈和位于内周侧的内圈,所述外圈为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弧形结构。
23、在本方案中,内侧聚能圈的外圈为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弧形结构,从而方便与外侧聚能圈贴合,以连接外侧聚能圈。
24、优选地,所述内圈为朝向内周侧突出的弧形结构。
25、在本方案中,内侧聚能圈为弧形结构,从而方便引导因边壁效应沿挡圈部分的内周表面向外流动的热流至环形凹陷部,经圆弧面引导,上下热流均会进入由内侧聚能圈和外侧聚能圈结合形成的断裂点,因其强烈的内陷结构,热流会大部分得到保留。
26、一种灶具,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锅支架。
27、在本方案中,该灶具的锅支架在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陷部,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燃烧器的中部火焰燃烧形成烟气热流与挡圈构件的内壁(内周表面)碰撞散逸后,一部分热流因边壁效应沿内周表面向外流动,从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中环形凹陷部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的热流会进入环形凹陷部,进入环形凹陷部后与此处结构碰撞,部分热流因碰撞散逸开来失去流动速度,被保留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从而热量不易散出到外部,提高了锅支架的聚能效果,从而提高了灶具的热效率。
28、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锅支架在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陷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燃烧器的中部火焰燃烧形成烟气热流与挡圈构件的内壁(内周表面)碰撞散逸后,一部分热流因边壁效应沿内周表面向外流动,从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中环形凹陷部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的热流会进入环形凹陷部,进入环形凹陷部后与此处结构碰撞,部分热流因碰撞散逸开来失去流动速度,被保留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从而热量不易散出到外部,提高了锅支架的聚能效果。具有该锅支架的灶具的热效率也因此提升。
技术特征:1.一种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环形的挡圈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陷部包括上凹面和下凹面,所述上凹面的外周侧边和所述下凹面的外周侧边朝向所述挡圈构件的外周侧汇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构件包括中空的内侧聚能圈和中空的外侧聚能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聚能圈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内侧聚能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聚能圈包括沿着所述外侧聚能圈的周向排列的多个分体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还包括多个角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部分沿着所述外侧聚能圈的周向的两端具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由所述角片闭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聚能圈包括位于外周侧的外圈和位于内周侧的内圈,所述外圈为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弧形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为朝向内周侧突出的弧形结构。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支架。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厨房用具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锅支架及灶具,该锅支架包括:环形的挡圈构件;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环形凹陷部,环形凹陷部沿着挡圈构件的周向延伸并朝向挡圈构件的外周侧凹陷。该锅支架在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陷部,燃烧器的中部火焰燃烧形成烟气热流与挡圈构件的内壁(内周表面)碰撞散逸后,一部分热流因边壁效应沿内周表面向外流动,从挡圈构件的内周表面中环形凹陷部的上方部分和下方部分的热流会进入环形凹陷部,进入环形凹陷部后与此处结构碰撞,部分热流因碰撞散逸开来失去流动速度,被保留在锅支架的挡圈构件的内周侧,从而热量不易散出到外部,提高了锅支架的聚能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孙林辉,张波,刘敏,马蓉蓉,肖桂菀,徐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7/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16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