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换热板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换热板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7:01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板片。

背景技术:

1、板式换热板用于通风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及电子冷却和预加热等系统中的流体之间热传递。板式换热板用于空气热交换器中,可应用于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给住宅、商场、工厂、数据中心等场所通风换气的同时,能够对冷热能量进行回收,减少空调能耗;空气热交换器也可应用于工业设备热量回收和自然冷却,如烘干热泵、涂布印刷机等需要热源且需排废气的场所,从废气中回收热量降低设备能源投入。

2、如公告号为“cn2191038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板片本体仅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翻折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板片本体之间作为风道;所述风道内的板片本体顶面上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所述板片本体在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定位。此方案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在支撑定位凸台及其背面的定位槽内,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

3、上述在先专利记载的换热板片在实际运用时会存在以下问题:换热板片的伸缩性较差,在空气热交换器中长期使用时,因换热板片两侧冷暖变化导致换热板片热胀冷缩,从而容易导致换热板片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板片,该换热板片在板片本体上构建有沿其厚度方向折弯的波纹褶皱,波纹褶皱的设置可增大板片本体的伸缩性,可以缓解因热胀冷缩产生的拉力,避免板片撕裂破损。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换热板片,包括方形的板片本体,板片本体在其一组相对边缘上构建有向上侧翻折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与其之间的板片本体之间形成上风道,板片本体的另一组相对边缘分别作为该上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所述板片本体顶面在上风道内的换热区域中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向上凸起的支撑定位凸台;其特征在于:板片本体上构建有沿其厚度方向折弯的波纹褶皱;所述波纹褶皱沿周向连续或间断地围合设置于多个支撑定位凸台外侧的板片本体。

4、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换热板片,该换热板片使用时采用多片换热板片90°上下交错叠放设置,相邻两片换热板片之间构建形成纵向风道和横向风道,分别用于送入暖风和冷风,基于换热板片实现热交换。本方案中的换热板片的一组相对边缘构建成型的第一折边,两侧第一折边之间的上风道内部矩阵布置且中心对称有多个支撑定位凸台。两篇板片交错放置时,其上方的换热板片两侧架设于下方换热板片两侧的第一折边上,中间区域由支撑定位凸台架设支撑,以确保两片换热板片之间形成的风道各区域高度一致。

5、在此基础上,本方案在板片本体上构建有沿其厚度方向折弯的波纹褶皱,波纹褶皱的设置可增大板片本体的伸缩性,可以缓解因热胀冷缩产生的拉力,避免板片撕裂破损。并且,此处方案中要求波纹褶皱沿周向连续或间断地围合设置在板片本体上,如此在周向任意方向上均提升板片本体的抗拉伸能力。

6、故上述方案中优选将波纹褶皱沿周向连续设置。

7、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波纹褶皱包括处于上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上的第一褶皱,以及处于两侧第一折边内的第二褶皱;所述第一褶皱向上风道背侧方向突起,第二褶皱向上风道内突起。此处方案中,周向设置的波纹褶皱不是朝向一个同一个方向突起,而是基于风向而向厚度两侧选择性的突起。具体来说,对于上风道而言,气流从进风端流向出风端,因此本方案将第一褶皱向上风道背侧方向突起,在起到提升抗拉伸能力的基础上,避免第一褶皱对于上风道内部气流的影响。

8、同理,第二褶皱向上风道内突起;则可在多片换热板片90°上下交错叠放设置时,避免第二褶皱对于下侧风道的影响,如下文记载的下风道的风量影响。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褶皱包括沿上风道送风方向设置的多条凸棱。此处方案中,第二褶皱向上风道内突起,且被构建为沿上风道送风方向设置的多条凸棱;如此凸棱并不会影响上风道的气流,而且可用于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10、如上所述,上述方案优选是将波纹褶皱沿周向连续设置,又由于第一褶皱和第二褶皱的突起方向不同。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在所述第二褶皱的端部与第一褶皱的端部采用弧形角过渡;第二褶皱前后两端的高度至端部逐渐下降到与第一褶皱相齐平。如此,基于将第二褶皱的端部高度构建为渐变,且采用弧形角连接第二褶皱的端部与第一褶皱的端部,如此可实现第一褶皱和第二褶皱高度上的变化,从而实现突出方向上的变化。而且,在此渐变过程中,弧形角可避免渐变段中影响第二褶皱处的气流通过。

11、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褶皱的上端不高于板片本体的上风道侧表面,可确保第一褶皱对于上风道内部气流不影响。

12、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褶皱与其临近的第一折边之间的板片本体上构建有向上风道内突起的若干条加强筋;加强筋沿上风道送风方向设置。该加强筋可用于增大板片本体强度,以及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1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板片本体在上风道的进风端和出风端上还构建有向下翻折的第二折边;两侧第二折边与其之间的板片本体之间形成下风道;下风道与上风道垂直交错。多片换热板片90°上下交错叠放设置时,下侧换热板片的第一折边与上侧换热板片的第二折边叠放在一起,下侧换热板片的上风道与上侧换热板片的下风道可组合成横向风道或纵向风道。

14、作为优选,第一折边的端部与第二折边的端部通过斜面或弧面过渡连接。

15、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板片本体的换热区域内还构建有向下风道内凸起的多条凸筋,凸筋沿下风道的送风方向设置,凸筋上端面不高于板片本体的上风道侧表面。多条凸筋一方面增大板片本体的强度,另一方面也增大下风道中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并且,凸筋上端面不高于板片本体的上风道侧表面,如此不会影响上风道的气流。

16、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上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此方案中的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长度方向沿风道方向延伸的流线形凸台,如此可减少空气在流入风道内的流体阻力。所述板片本体在每个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两片换热板片上下交错叠放时,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周向定位。本方案在每个支撑定位凸台的背面构建有定位槽,下方换热板片的支撑定位凸台卡入上方换热板片的定位槽内并实现定位。如此支撑定位凸台在支撑上方换热板片形成风道的基础上,实现了两篇换热板片的快速对准、定位。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记载的现有技术,此方案省略了边缘上设置的扣合帽与扣合槽,将定位机构直接构建为支撑定位凸台及其背面的定位槽,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上下两片换热板片在各个区域均实现定位,可控制板间距误差,保证板片间隙均匀,同时可以保证多片板片叠加后的强度。

17、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定位槽在板片本体上方的支撑定位凸台根部构建形成有小凸台,小凸台可进一步提升支撑定位凸台的整体强度;并且,小凸台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从支撑定位凸台的宽度方向两侧凸出,如此可一方面增大换热面积,另一方面凸出部分可对风道内的气体产生扰流效果,从而能够打乱空气温度分层,提升换热效率。

18、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凸筋包括长凸筋和短凸筋;在下风道内,长凸筋设置于相邻两列定位槽之间,同一列中相邻两个定位槽之间设置有多条短凸筋。

19、作为优选,所述小凸台两端相对于支撑定位凸台的突出部分被构建为圆弧端角,圆弧端角在进行扰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于气流产生的风阻。

20、作为优选,所述小凸台的长度方向轴线与上风道方向轴线相垂直。

21、上述换热板片采用吸塑方法制得,所述支撑定位凸台被构建为从根部外轮廓大且顶部外轮廓小,支撑定位凸台的环形侧壁从其根部至顶部逐渐向中心倾斜。支撑定位凸台的上方小下方大的结构,能够减少吸塑过程中的基材减薄率。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定位凸台的横向截面被构建为椭圆形或棱形,横向截面的长边边缘被构建为圆弧面或斜面。此形状下,支撑定位凸台产生的流体阻力最小。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31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