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0:57:03

本技术属于湿式冷却塔或空冷塔领域,涉及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1、冷却塔对风速的敏感程度很大,由于风速增加不同冷却区域的进风和散热差异增加,因此在风速增加时冷却塔的冷却性能会立即大幅下降。

2、以散热器垂直布置在进风口周围的空冷塔为例,虽然迎风侧的进风量有所增加,但是侧向区域在环境风速大于8m/s后进风量大幅度降低,而背风区域在12m/s后影响也会明显增强,原因是大风下在侧向圆周区域形成穿堂风,在背风区域增加了进风的阻力,使外部冷空气不能顺利横穿散热器进入冷却塔,降低了冷却塔进行热交换的冷空气的进风量。因此,在大风频次较高的地区采取措施降低大风的影响,提高冷却塔的散热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包括若干导流组件;各导流组件均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导流面,导流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口。

4、可选的,所述框架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玻璃钢结构。

5、可选的,所述导流面的材质为混凝土、pvc、玻璃钢、金属、钢塑复合体或柔性纺织物;所述导流面的形状为平面、折面或曲面。

6、可选的,所述若干导流口的总面积占导流面面积的5%~50%。

7、可选的,所述导流面采用硬质板型结构、软质卷曲型结构或叶片型结构;其中,当导流面采用叶片型结构时,相邻导流面之间的间隙构成导流口。

8、可选的,当导流面采用硬质板型结构时,导流面包括若干导流面区块,若干导流面区块拼接形成导流面。

9、可选的,当导流面为软质卷曲型结构时,所述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一端与框架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导流面连接,用于导流面在框架上的升降。

10、可选的,当导流面采用叶片型结构时,导流面能够在框架上转动。

11、可选的,当导流面采用叶片型结构时,相邻导流面平行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包括若干导流组件,各导流组件均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导流面,导流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口。使用时,若干导流组件设置在冷却塔若干进风口外侧,导流组件可改变气流方向,改善了冷却塔侧向冷却区域进风条件,也减弱了背风侧的阻力,各方向均沿近似圆周法向进风,整个冷却塔气流均匀化,提高了冷却塔整体的散热能力。此外,导流面一般面积较大,如果采用实心体,前后压差大,易形成涡流,设计风压大,结构设计难度大,造价高。通过在导流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口,一方面平衡导流组件前后的压差,改善了导流组件背侧的流场,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可减少材料用量和重量,同时降低了结构的设计风压,可优化框架和导流面的截面。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导流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3)采用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玻璃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4)的材质为混凝土、pvc、玻璃钢、金属、钢塑复合体或柔性纺织物;所述导流面(4)的形状为平面、折面或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导流口(5)的总面积占导流面(4)面积的5%~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4)采用硬质板型结构、软质卷曲型结构或叶片型结构;其中,当导流面(4)采用叶片型结构时,相邻导流面(4)之间的间隙构成导流口(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流面(4)采用硬质板型结构时,导流面(4)包括若干导流面区块,若干导流面区块拼接形成导流面(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流面(4)为软质卷曲型结构时,所述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一端与框架(3)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导流面(4)连接,用于导流面(4)在框架(3)上的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流面(4)采用叶片型结构时,导流面(4)能够在框架(3)上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导流面(4)采用叶片型结构时,相邻导流面(4)平行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湿式冷却塔或空冷塔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压差自平衡导流装置,包括若干导流组件;各导流组件均包括框架以及设置在框架上的导流面,导流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口。导流组件可改变气流方向,改善了冷却塔侧向冷却区域进风条件,也减弱了背风侧的阻力,整个冷却塔气流均匀化,提高了冷却塔整体的散热能力。通过在导流面上设置若干导流口,平衡导流组件前后的压差,改善了导流组件背侧的流场,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可减少材料用量和重量,同时降低了结构的设计风压,可优化框架和导流面的截面。技术研发人员:杨迎哲,王蓓,李媛,李诚,范攀,杨磊,高志广,吕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3技术公布日:2024/7/18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31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