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1 02:31:04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属高效节能产业,具体涉及炭黑行业余热锅炉设备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1、炭黑行业在用的换热设备余热锅炉,软化水在汽化过程中有强制和自然两种循环模式,强制循环模式就是将进入汽包的软化水通过下降管强制循环泵打入壳体内均分至受热面管束,经高温炭黑尾气换热后变成汽水混合物经上升管进入汽包;我们通过采用自然循环和低点排污结构,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该系统去掉了强制循环泵,水循环更加可靠,大幅降低了用电负荷,换热段壳体积水可彻底排尽,目前由我们设计并提供的该系统经现场实施验证深受用户欢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给出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该方法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包括:汽包、壳体、管束、集箱、进水管、蒸汽出口、上升管、下降管、连续排污管、排污管、现场液位计、液压控制器、远传压力显示器、现场压力显示器、安全阀,其特征在于:自循环系统由汽包、上升管、下降管和换热段壳体连通构成;上升管两个管口分别位于壳体的最高处和汽包内液面之下;下降管两个管口分别位于汽包最低处和壳体内低于管束最底一层换热管;进水管口位于汽包最低处;连续排污管口位于汽包内液面水平位置;排污管口位于壳体最低处和下面的集箱连接;汽包上设有现场液位计、液压控制器、现场压力显示器、安全阀,通过远传压力显示器与控制室连接。其自循环过程是:
3、1)脱氧后的软化水从进水管进入汽包底部,再从下降管进入换热段壳体底部;
4、2)水在上升过程中与换热段管束中的炭黑尾气进行热交换,到达壳体顶部时变成汽水混合物并通过上升管进入汽包液面之下;
5、3)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化,汽体从蒸汽出口进入蒸汽主管道,水再通过下降管进入壳体与管束进行热交换;
6、4)汽包内设有连续排污管,将液面上的油污排入污水管道;
7、5)壳体的底部排污管下联接有排污水的集箱,再排入污水管道;
8、软化水汽化过程形成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系统。
9、本发明的设计要点是:
10、1、炭黑生产中换热设备余热锅炉的产汽过程从强制循环模式转换为自然循环模式;
11、2、采用低点排污结构,彻底排除壳体内污水。
1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3、1、受热面无汽阻现象,可更好地进行热交换,水循环更加可靠;
14、2、去掉了强制循环泵,大幅降低了用电负荷;
15、3、采用低点排污结构,彻底将换热壳体内的积水排尽。
技术特征:1.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包括:汽包(1)、壳体(2)、管束(3)、集箱(4)、进水管(b)、蒸汽出口(d)、上升管(g1)、下降管(g2)、连续排污管(e1)、排污管(e2)、现场液位计(l1)、液压控制器(l1c)、远传压力显示器(p11)、现场压力显示器(p12)、安全阀(ps),其特征在于:自循环系统由汽包(1)、上升管(g1)、下降管(g2)和换热段壳体(2)连通构成;上升管(g1)两个管口分别位于壳体(2)的最高处和汽包(1)内液面之下;下降管(g2)两个管口分别位于汽包(1)最低处和壳体(2)内低于管束(3)最底一层换热管;进水管(b)口位于汽包(1)最低处;连续排污管(e1)口位于汽包(1)内液面水平位置;排污管(e2)口位于壳体(2)最低处和下面的集箱(4)连接;汽包(1)上设有现场液位计(l1)、液压控制器(l1c)、现场压力显示器(p12)、安全阀(ps),通过远传压力显示器(p11)与控制室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自循环系统,包括:汽包、壳体、管束、集箱、进水管、蒸汽出口、上升管、下降管、连续排污管、排污管、现场液位计、液压控制器、远传压力显示器、现场压力显示器、安全阀,该系统采用自然循环和低点排污结构,去掉了强制循环泵,水循环更加可靠,大幅降低了用电负荷,换热段壳体积水可彻底排尽,目前由我们设计并提供的该系统经现场使用验证深受用户欢迎,已成为公司标准设计。技术研发人员:崔建波,吕宏霞,金延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14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4/2088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