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制冷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雪花冰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雪花冰制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14:02:35

本发明涉及制冰,具体为雪花冰制冰装置。

背景技术:

1、冰是一种晶体物质,相变潜热较大,冰的潜热=80kcar/kg=335kj/kg,冰在融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与其它冷却方法相比,冰的低温冷却主要是利用冰的潜热,将样品一直保持在0摄氏度左右,使目标样品处于良好的低温状态。制冰机的原料是水,是一种通过制冷系统将水冷却后生成冰的机械设备,广义上讲就是液态水变成固态冰的一种机器。冰的形状可分为很多种:块冰、片冰、管冰、颗粒冰、雪花冰、板冰、球冰等。不管是哪一种冰,都是由其特性决定用途的。雪花制冰机所制的冰形为不定形的细小颗粒,称为雪花状碎冰,简称雪花冰,冰形透明美观,不易融化,储存期长,透气性好,形态较为潮湿,含水量一般在15%~25%之间,温度略低于零度,可塑性好,很容易取用和堆积,冰形为不定形的细小颗粒雪花状碎冰,能渗入较窄间隙,冷却速度快,冰浴效果好,专为实验室设计,特别适合在生命科学及医学、食品、农林牧渔、检验检疫等实验室使用。雪花冰与样品接触面积大,可快速从样品上吸收热量,将样品温度降到0摄氏度左右,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都保持在该温度范围。在这个温度环境下,能有效防止细菌的滋长、减轻样品的新陈代谢,延长样品的保质期限。雪花冰具有以下优点:雪花冰温度低,可较长时间维持在0摄氏度左右,雪花冰透明洁净、外形美观、不易结块、方便易用。碎粒状结构,与样品接触面积大,冷却效果好。雪花冰无尖锐棱角,不会损伤样品表面,有利于储存和运输。冰的厚度大约1.5~2.5mm,融化慢,可随时使用。雪花机制造雪花冰的过程中,将水经由全自动控制的水箱来控制进水流量和一定水位,再通过双螺旋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冷却后生成冰水混合到产出含水量比较低的制冷过程。由于齿轮减速机带动蒸发器双螺旋的逆向旋转作用,使得冰水自动分离后,经再次过冷后产出含水量较低水平的冰,保证冰在实际应用中的储存时间的延长,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双螺旋的挤压作用,冰水混合在挤压过程中,挤压力量不断的增加,角度不停地变化,产出的冰的形状更显得不规则化,更细更碎。双螺旋制冰方式的诞生,克服了制冰过程长期排废水的问题,并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制冰机产冰量。

2、现有技术中,雪花机制造雪花冰后通常采用推挤的方式将产出的雪花冰从出口排出,雪花冰产出后首先在出口端堆积,待到堆积至一定程度后,新产出的雪花冰将原先堆积的雪花冰推出从出口处排出,这就使得装置中的雪花冰堆积后容易相互融合形成体积较大的杂冰块,不利于雪花冰的成型,同时由于所有的雪花冰产出后都堆积在一起,较小颗粒的雪花冰与较大颗粒的雪花冰夹杂在一起,使得制造出的雪花冰颗粒参杂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雪花冰制冰装置,具备对雪花冰的分类产出,能够避免雪花冰产出后相互融合形成颗粒的更大的冰粒,能够对颗粒度较大的雪花冰进行细碎,解决了雪花冰排出时容易相互融合形成颗粒度较大的冰粒,无法对颗粒度较大的雪花冰与颗粒度较小的雪花冰进行分类产出的问题。

2、(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备对雪花冰的分类产出,能够避免雪花冰产出后相互融合形成颗粒度更大的冰粒,能够对颗粒度较大的雪花冰进行细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雪花冰制冰装置,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通过支撑柱进行固定支撑,所述安装底板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冷凝通道,所述安装底板下表面中心设置有供料腔,所述供料腔与所述冷凝通道相连通,所述冷凝通道内腔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套设有双螺旋推动件,所述冷凝通道外圈设置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冷凝通道的外壁面相互围成冷凝腔,所述冷凝腔内设有螺旋上升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与压缩机相连,所述冷凝通道上端与收集槽的下端面相连通,所述收集槽壁面上设置有排冰缝,所述收集槽上端与弧形导向板相连,所述收集槽中心通过旋转轴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旋转轴上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弧形导向板的上侧设置有半圆形挡板,所述半圆形挡板与所述弧形导向板两者共同组成雪花冰缓冲腔,所述半圆形挡板与所述弧形导向板下端面之间留有雪花冰排出缝。

3、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分区挡板,所述分区挡板为矩形,长边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分区挡板数量至少为三块,所述分区挡板等距分布在所述旋转轴的圆周方向上。

4、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旋向与所述双螺旋推动件的旋向方向相反,

5、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端部设置有超声波震动组件。

6、优选的,所述超声波震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源与超声波震动棒,所述驱动电源与所述螺旋杆端部相连,所述超声波震动棒与驱动电源相连。

7、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上端外圈套设有细冰收料槽,所述细冰收料槽内圈位于所述收集槽斜面下方位置设置有粗冰收料槽。

8、优选的,所述收集槽为梯形圆台状,内部中空,下端面与所述冷凝通道连接,所述排冰缝圆周方向等距设置在所述收集槽的斜面上。

9、优选的,所述供料腔通过供料管与供料孔相连,所述供料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底板的上表面,所述供料孔外围设置有外部连接头。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数量至少为三根。

11、优选的,所述双螺旋推动件下端与驱动器相连。

12、(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雪花冰制冰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雪花冰制冰装置,通过螺旋叶片配合收集槽的设置,使得装置中产出的雪花冰能够实现粗细分离,细的雪花冰在螺旋叶片产生的上升气流带动下飘向弧形导向板与半圆形挡板组成的雪花冰缓冲内腔,最后从弧形导向板与半圆形挡板之间的缝隙落至细冰收料槽内,粗的雪花冰由于本身较重,被产出后汇聚于收集槽内,通过收集槽上的排冰缝排出落至粗冰收料槽内,完成粗细雪花冰的分离收集,能够减少雪花冰在产出后由于相互挤压聚集而出现雪花冰之间相互融合形成冰粒的情况。

14、2、该雪花冰制冰装置,通过超声波震动棒的设置,使得产出的雪花冰在进入收集槽之前能够通过超声波震动棒进行二次粉碎,使得产出的雪花冰能够更加细小,能够提高细的雪花冰的产出,能够减小粗雪花冰的聚集,同时由于超声波震动棒的设置,雪花冰被推至收集槽之前一直处于震动状态,相互之间的融合现象也会大大减小。

15、3、该雪花冰制冰装置,通过分区挡板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实现对细雪花冰的分区收集,由弧形导向板与半圆形挡板组成的雪花冰缓冲内腔通过分区挡板被分割成数个区域,这有利于雪花冰的分散产出,能够进一步减小雪花冰之间相互聚集,相互融合的现象,通过分区挡板的巧妙设置,雪花冰制冰装置实现了对细雪花冰的分区收集,装置中的弧形导向板与半圆形挡板共同构成了雪花冰缓冲内腔。这个内腔原本是一个整体空间,但在引入分区挡板后,被有效地分割成了数个独立且相互连通的区域。每个区域都能够在制冰过程中收集雪花冰,从而确保了雪花冰的均匀产出。这种分区设计带来的最直观好处是雪花冰的分散产出。没有分区挡板的制冰装置中,雪花冰往往容易在缓冲内腔中相互聚集、融合,导致产出的雪花冰颗粒较大,细腻度不足。而现在,由于分区挡板的存在,雪花冰在形成之初就被引导至不同的区域,有效减少了它们之间的聚集和融合现象。这种设置还增强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当某个区域的雪花冰产出异常或需要清洁时,操作人员可以单独对该区域进行处理,而不会影响其他区域的正常工作。这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装置的整体运行效率。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71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