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制冷冷却,气体的液化或固化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冰箱及冰箱化霜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冰箱及冰箱化霜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29 14:08:37

本技术涉及冰箱,尤其涉及一种冰箱及冰箱化霜方法。

背景技术:

1、冰箱是一种用于储存食物和饮料的家用电器,它通过制冷系统来保持内部空间在低温状态,从而延长食物的保鲜期限并防止食品变质。冰箱在运行过程中蒸发器为核心的换热部件,箱内的高温空气经过风道的强制对流在蒸发器进行热量交换,变成低温空气,再经过风道的强制对流送到冷藏室或冷冻室,降低间室内储存的食品,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箱内的高温空气在蒸发器表面进行热量交换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蒸发器表面凝结成霜。霜层的厚度受箱内食品种类、数量、开门次数、开门时间、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制冷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霜层越厚,空气流通越差,冰箱的制冷效果越差,冰箱越耗电。

2、相关技术中,冰箱化霜方法中化霜判断是根据压缩机开机时间、间室制冷时间、冰箱开门次数和开门时间等数值,经过一定的换算得到与化霜相关的累计值,再根据值的大小判断是否进入化霜状态。尽管此种判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使用工况的变化,但实际使用时,开门次数少并不一定需要的化霜次数少,若一次性放入大量的叶菜类食材,则箱内湿度大,蒸发器会很快结霜较厚,需要进行化霜,导致冰箱化霜过程中存在过度化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及冰箱化霜方法,以解决冰箱化霜过程中存在过度化霜的问题。

2、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体、门体、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压缩机、门体开关传感器、冷藏风门、化霜加热器以及控制器;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藏风门、所述化霜加热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所述冷藏风门、所述化霜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3、通过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获取化霜温度信息;

4、通过所述压缩机、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所述冷藏风门以及所述化霜加热器获取化霜状态信息;

5、根据所述化霜温度信息和所述化霜状态信息,计算第一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一温度标准差值、第二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二温度标准差值、所述冷藏室或所述冷冻室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引起所述压缩机停机时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正常制冷温度差值;

6、对比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

7、若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在所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8、通过每个制冷周期内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差值判断冰箱是否需要化霜,不仅可以更直接灵活地反映冰箱实际的制冷状态,还可改善过度化霜的现象,解决冰箱化霜过程中存在过度化霜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时段为在每次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后的第二个制冷周期起连续两个制冷周期;所述第二预设时段为在每次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后经过t个小时后的每个制冷周期,且t>0。

10、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和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可以提供温度判断依据,便于更准确地判断霜层的厚度。

11、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12、判断所述预设时长内有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

13、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有开关所述冷藏风门,标记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为δtc1、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为δtc2、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为δtc;

14、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标记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为δtd1、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为δtd2、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为δtd;

15、若δtc2>δtc1+δtc或δtd2>δtd1+δtd,在所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16、通过判断所述预设时长内有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可以减少所述冷藏风门开关对判断所述蒸发器霜层厚度的影响,使所述冰箱化霜控制地更精准。

17、可选的,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18、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或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取门体开门信息;

19、根据所述门体开门信息判断每个制冷周期内有无开关所述门体;

20、若所述制冷周期中有开关所述门体,删除所述制冷周期的所述化霜温度信息。

21、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或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取的门体开门信息,可删除在所述制冷周期中有开关所述门体的所述化霜温度信息,进而便于更准确地判断霜层的厚度。

22、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23、若所述压缩机运行时长超过额定时长,且所述冷冻室温度仍未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并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24、通过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额定时长可以减少因内部装置故障导致化霜不及时或化霜过度的情况发生。

2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冰箱化霜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所述的冰箱,所述方法包括:

26、通过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和冷冻室温度传感器获取化霜温度信息;

27、通过压缩机、门体开关传感器、冷藏风门以及化霜加热器获取化霜状态信息;

28、根据所述化霜温度信息和所述化霜状态信息,计算第一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一温度标准差值、第二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二温度标准差值、所述冷藏室或所述冷冻室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引起所述压缩机停机时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正常制冷温度差值;

29、对比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

30、若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在所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31、上述方法通过每个制冷周期内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差值判断冰箱是否需要化霜,不仅可以更直接灵活地反映冰箱实际的制冷状态,还可改善过度化霜的现象,解决冰箱化霜过程中存在过度化霜的问题。

32、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时段为在每次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后的第二个制冷周期起连续两个制冷周期;所述第二预设时段为在每次所述化霜加热器关闭后经过t个小时后的每个制冷周期,且t>0。

33、上述方法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时段和所述第二预设时段可以提供温度判断依据,便于更准确地判断霜层的厚度。

34、可选的,在对比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35、判断所述预设时长内有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

36、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有开关所述冷藏风门,标记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为δtc1、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为δtc2、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为δtc;

37、若所述预设时长内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标记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为δtd1、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为δtd2、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为δtd;

38、若δtc2>δtc1+δtc或δtd2>δtd1+δtd,在所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39、上述方法通过判断所述预设时长内有无开关所述冷藏风门,可以减少所述冷藏风门开关对判断所述蒸发器霜层厚度的影响,使所述冰箱化霜控制地更精准。

40、可选的,在通过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获取化霜温度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41、通过霍尔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获取门体开门信息;

42、根据所述门体开门信息判断每个制冷周期内有无开关所述门体;

43、若所述制冷周期中有开关所述门体,删除所述制冷周期的所述化霜温度信息。

44、上述方法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获取的门体开门信息,可删除在所述制冷周期中有开关所述门体的所述化霜温度信息,进而便于更准确地判断霜层的厚度。

45、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46、若所述压缩机运行时长超过额定时长,且所述冷冻室温度仍未达到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机,并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

47、上述方法通过所述设定温度和所述额定时长可以减少因内部装置故障导致化霜不及时或化霜过度的情况发生。

48、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及冰箱化霜方法,所述冰箱包括:箱体、门体、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冷冻室温度传感器、压缩机、门体开关传感器、冷藏风门、化霜加热器以及控制器;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藏风门、所述化霜加热器均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和所述门体之间,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所述冷藏风门、所述化霜加热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冷冻室温度传感器获取化霜温度信息;通过所述压缩机、所述门体开关传感器、所述冷藏风门以及所述化霜加热器获取化霜状态信息;根据所述化霜温度信息和所述化霜状态信息,计算第一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一温度标准差值、第二预设时段所述压缩机停机前预设时长内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第二温度标准差值、所述冷藏室或所述冷冻室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引起所述压缩机停机时的蒸发器温度和冷冻室温度的正常制冷温度差值;对比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若所述第二温度标准差值大于所述第一温度标准差值和所述正常制冷温度差值之和,在所述压缩机停机后控制所述化霜加热器开启,以解决冰箱化霜过程中存在过度化霜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476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