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水力单元及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水力单元及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40:41

本技术属于建筑物供热设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力单元及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建筑物的供热系统通常需要满足冬季采暖和日常洗浴热水两方面的需求,在实际运行时,供热系统的生活热水功能和采暖功能不会同时运行,而是以生活热水优先,二者轮替运行,洗浴持续时间短,在此期间即使采暖中断,依靠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室内温度仍然能够维持在舒适水平;

2、燃气壁挂炉等高热能的加热设备,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水的升温,但是其采暖成本高,在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使得其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性较差;

3、为了节省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低温热源和多热源互补应用日趋广泛,与能够持续稳定产出热能的燃气锅炉相比,以空气能热泵为代表的低温热源,热能的产出和消耗有时间错位的特点,需要缓冲水箱储存热能;多热源互补系统中的各制热设备工作条件不同,产出的热能品位不同,也要依托缓冲水箱管理热能,现有的缓冲水箱中的水加热过程中主要依赖管式换热器或管束式换热器实现高温介质向低温介质传热,这种传热方式,必须要将缓冲水箱中的水整体加热至目标温度,才能满足输出使用条件,热能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单元及供热系统,该水力单元应用于供热系统中,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供热设备中的缓冲水箱热能利用率较差、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水力单元,其包括:

4、第一单元,其包括第一单元壳体,所述第一单元壳体上形成有第一供水接头、第二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以及第一采暖接头,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和/或所述第一采暖接头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接头和所述第二出水接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单元壳体内形成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形成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所述第一采暖接头之间的通断;

5、第二单元,其包括第二单元壳体,所述第二单元壳体上形成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第一回水接头、第二回水接头以及第二采暖接头,所述第一进水接头和所述第二进水接头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回水接头、所述第二回水接头以及所述第二采暖接头之间相互连通;其中,所述第二单元壳体内形成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中形成有驱动件,用于驱动流体流动。

6、换热单元,其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供水接头、所述第二回水接头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出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连通;

7、固定基座,所述第一单元、所述第二单元以及所述换热单元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上。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阀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元壳体上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活塞件,所述活塞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所述第一采暖接头之间的通断。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活塞件在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移动,所述活塞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阀座接触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仅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连通,所述活塞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二阀座接触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仅与所述第一采暖接头连通。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动力部、与所述动力部连接的转动轴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叶轮。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气泡分离器,所述气泡分离器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上游,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泡,所述第二腔室上还设置有自动排气件,所述自动排气件位于所述气泡分离器的上方,用于排出所述气泡分离器过滤出的气泡。

12、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供热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水力单元,还包括:

13、制热设备,其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供水接头连接,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接头连接;

14、缓冲设备,其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第一出水接头连接,通过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接头连接,第一进水接头除了连接缓冲设备外,还可选择的与进水管连接;

15、采暖设备,其通过第一采暖管路与所述第一采暖接头连接,通过第二采暖管路与所述第二采暖接头连接。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路上形成有热加载泵、单向阀以及限流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流体在所述第四管路内沿着从所述缓冲设备向所述第一进水接头单方向输送。

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设备内形成有缓冲内腔,用水终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缓冲内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感温件,所述感温件距离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一定高度。

18、在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供热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水力单元,还包括:

19、缓冲设备,其通过第五管路与所述第一供水接头连接,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接头连接;所述缓冲设备内形成有缓冲内腔,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连通;

20、采暖设备,其通过第一采暖管路与所述第一采暖接头连接,通过第二采暖管路与所述第二采暖接头连接;

21、制热组件,其与所述缓冲设备连接。

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水接口与用水终端连接,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水接头的内部设置有霍尔流量传感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4、本申请所涉及的。

25、本申请所涉及的水力单元适用于供热系统中,可以实现对缓冲水箱的热加载和热卸载,能够兼顾生活热水制备和建筑物供暖;水力单元的整体布局和尺寸较小,装配简单快捷,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26、该水力单元可以根据用途灵活增减配置,灵活性高,其内设置的换热单元将传统盘管或管束换热器的接触式传热转换为更高效的对流换热,利用该水力单元可以实现以热力分层方式对缓冲水箱中的热能进行加载和卸载,提高了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低温制热设备的可应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

27、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单元壳体上的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连接有活塞件,所述活塞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所述第一采暖接头之间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所述活塞件在所述第一阀座和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移动,所述活塞件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阀座接触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仅与所述第二供水接头连通,所述活塞件移动至所述第二阀座接触时,所述第一供水接头仅与所述第一采暖接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动力部、与所述动力部连接的转动轴以及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的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气泡分离器,所述气泡分离器位于所述驱动件的上游,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气泡,所述第二腔室上还设置有自动排气件,所述自动排气件位于所述气泡分离器的上方,用于排出所述气泡分离器过滤出的气泡。

7.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上形成有热加载泵、单向阀以及限流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流体在所述第四管路内沿着从所述缓冲设备向所述第一进水接头单方向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设备内形成有缓冲内腔,用水终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顶部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连通,所述缓冲内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感温件,所述感温件距离所述缓冲内腔的底部一定高度。

10.一种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水力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供热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力单元及供热系统,水力单元包括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换热单元以及固定基座,第一单元上形成有第一供水接头、第二供水接头、第一出水接头、第二出水接头以及第一采暖接头,第二单元上形成有第一进水接头、第二进水接头、第一回水接头、第二回水接头以及第二采暖接头,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水力单元可以根据用途灵活增减配置,灵活性高,其内设置的换热单元可实现更高效的对流换热,利用该水力单元可以实现以热力分层方式对缓冲水箱中的热能进行加载和卸载,提高了依托可再生能源的低温制热设备的可应用性和运行效率,降低了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技术研发人员:埃格伯特·帕特里克,刘俊鹏,陈永增,邹帅华,佀洪生,甘明明,武光峰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赫(青岛)换热水箱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5技术公布日:2024/7/2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735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