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6:41:57
本技术涉及窑尾除尘,尤其是涉及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1、生产水泥的一系列设备组成的生产线,主要由破碎及预均化、生料制备均化、预热分解、水泥熟料的烧成、水泥粉磨包装等过程构成,现有的水泥生产设备中,窑尾烟室容积偏小,横截面积小,上升气流风速过快,烟气中的部分物料得不到及时沉降;熟料产量不高,窑况经常性变差,经常稳定不住,窑内通风效果差,而且窑内经常出现接圈,接球现象,烟室结皮多,人工清理时间长,劳动强度高,
2、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3148344.7,公开的一种提高窑尾除尘能力的收尘器装置,其便于对烟室进行清理且改善了窑内的通风并提高了产量,但是该技术方案仍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3、该装置在进行分解炉主体的除尘过程中,仅仅是通过清理块在分解炉主体的内壁刮动,使得灰尘容易随着清理块移动,从而堆积在清理块的表面,需要工作人员经常清理,且其仅仅是通过端面减少灰尘扬起,一旦大量入料容易造成灰尘扬起,实际使用效果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清理块容易堆积灰尘,大量入料会造成灰尘扬起的问题。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
4、烟室组件,其还包括分解炉主体,所述分解炉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回转窑口,所述分解炉主体的右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的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左侧连接有锥形齿轮,所述锥形齿轮的上方连接有横板;
5、清理组件,其还包括上转杆,所述上转杆位于锥形齿轮的上方,所述上转杆的两侧连接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的外侧连接有清理块,所述清理块的外侧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内侧开设有出灰口;
6、辅助组件,其还包括下转杆,所述下转杆位于锥形齿轮的下方,所述下转杆的两侧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方连接有清理滚轮,所述清理滚轮的下方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之间连接有第一竖块;
7、防回流组件,其还包括扭动杆,所述扭动杆位于锥形齿轮的下方,所述扭动杆的两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二清理滚轮,所述第二清理滚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防流块,所述第一防流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防流块,所述第一防流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二竖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清理组件,在刮板的内侧开设有出灰口,使得清理过程中灰尘通过出灰口排出,避免堆积,同时通过防回流组件,利用第一防流块与第二防流块配合,完成灰尘防飞扬工作。
9、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驱动杆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左侧连接有锥形齿块,所述驱动杆通过锥形齿块与锥形齿轮构成啮合转动结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锥形齿轮转动,为后续设备工作提供驱动力。
11、可选的,所述锥形齿轮与上转杆呈一体化安装,所述上转杆的两侧对称分布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清理块呈一体化安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延伸块带动清理块进行移动,从而进行分解炉主体内壁的清理工作。
13、可选的,所述清理块的外侧均匀等距分布有刮板,所述刮板的边缘紧密贴合分解炉主体的边缘,所述刮板的中心线与出灰口的中心线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设置有出灰口使得刮板上方的灰尘直接排出,避免刮板沾染灰尘。
15、可选的,所述下转杆与锥形齿轮呈一体化转动,所述下转杆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清理滚轮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清理滚轮紧密贴合其下方的隔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锥形齿轮带动下转杆进行转动,使得设备一体化运行,同时利用清理滚轮刮动隔板,使得入料缓慢进行。
17、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对称分布有开槽,所述隔板的内侧均匀等距分布有第一竖块,所述第一竖块与隔板呈一体化安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第一竖块与隔板配合,控制下料速度,避免下料速度过快造成灰尘扬起。
19、可选的,所述扭动杆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二清理滚轮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清理滚轮紧密贴合其下方的第一防流块。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第二固定块对第一防流块与第二防流块表面进行拨动,使得下料工作进行,避免物料堆积。
21、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流块的中心四周开设有十个开槽,所述第一防流块的中心四周连接有十个第二竖块,所述第一防流块的大小形状结构与第二防流块的大小形状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防流块的开槽与第二防流块的开槽交错分布。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通过第一防流块与第二防流块配合,进行两次缓冲,使得物料缓慢下落,同时避免灰尘扬起。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通过在清理块的外侧设置有刮板,刮板的内侧设置有出灰口,在清理块进行灰尘清理的过程中,刮板同样进行清理,且刮板表面的灰尘会通过出灰口排出,且刮板为多个组成,单独的一两个刮板被灰尘堵塞堆积时不影响其他刮板的运行,清理过程中也简单,减少工作人员的清理频率;
25、通过设置有第一防流板与第二防流板,且两个防流板的开槽为交错分布,一方面在水泥入料时两个分流板进行双重缓冲,避免水泥直接接触底部造成灰尘扬起,另一方底部灰尘扬起时分流板对灰尘进行阻挡,避免灰尘扬起进入上方的分解炉主体,且设备为一体化运行。
技术特征:1.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103)与驱动杆(104)的连接方式为键连接,所述驱动杆(104)的左侧连接有锥形齿块,所述驱动杆(104)通过锥形齿块与锥形齿轮(105)构成啮合转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齿轮(105)与上转杆(201)呈一体化安装,所述上转杆(201)的两侧对称分布有延伸块(202),所述延伸块(202)与清理块(203)呈一体化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块(203)的外侧均匀等距分布有刮板(204),所述刮板(204)的边缘紧密贴合分解炉主体(101)的边缘,所述刮板(204)的中心线与出灰口(205)的中心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杆(301)与锥形齿轮(105)呈一体化转动,所述下转杆(301)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一固定块(302),所述第一固定块(302)与清理滚轮(30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清理滚轮(303)紧密贴合其下方的隔板(3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4)的两侧对称分布有开槽,所述隔板(304)的内侧均匀等距分布有第一竖块(305),所述第一竖块(305)与隔板(304)呈一体化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动杆(401)的两侧对称分布有两组第二固定块(402),所述第二固定块(402)与第二清理滚轮(40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清理滚轮(403)紧密贴合其下方的第一防流块(4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流块(404)的中心四周开设有十个开槽,所述第一防流块(404)的中心四周连接有十个第二竖块(406),所述第一防流块(404)的大小形状结构与第二防流块(405)的大小形状结构一致,所述第一防流块(404)的开槽与第二防流块(405)的开槽交错分布。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窑尾除尘技术领域的一种窑尾分解炉的除尘装置,包括烟室组件、清理组件、辅助组件和防回流组件,烟室组件还包括分解炉主体、回转窑口、驱动电机、驱动杆、锥形齿轮、横板,清理组件还包括上转杆、延伸块、清理块、刮板、出灰口,辅助组件还包括下转杆、第一固定块、清理滚轮、隔板、第一竖块,防回流组件还包括扭动杆、第二固定块、第二清理滚轮,通过设置有第一防流板与第二防流板,且两个防流板的开槽为交错分布,一方面在水泥入料时两个分流板进行双重缓冲,避免水泥直接接触底部造成灰尘扬起,另一方底部灰尘扬起时分流板对灰尘进行阻挡,避免灰尘扬起进入上方的分解炉主体,且设备为一体化运行。技术研发人员:尹日新,胡伟,常静楠,王云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16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5/1736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