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7 10:34:03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
背景技术:
1、直井多分支缝压裂技术、缝内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可在主裂缝两侧形成多条分支缝,与常规压裂相比,增大了缝控体积,改善了增产效果,但总体裂缝方向还是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井筒径向上远离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剩余油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沟通,无法实现裂缝系统对储层的全覆盖,进而影响压裂效果及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该工艺重复采用缝内暂堵方式、缝口或炮眼暂堵,在井筒周围形成多条径向裂缝系统;从而实现裂缝系统对储层的全覆盖,达到裂缝系统与储层最优匹配目的。
2、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第一步:确定压裂层段三向应力;
4、第二步:判断裂缝是否为垂直裂缝;
5、第三步:判断直井平面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适用性;
6、第四步:开展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
7、第五步:封堵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的主裂缝缝口;
8、第六步:开展第二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
9、所述步骤一确定压裂层段三向应力的具体方法;
10、(1)若压裂层段有地应力测试实验数据,则优先选用实验数据为压裂层段三向应力;
11、(2)若压裂层段无地应力测试实验数据,但有x-mac测井解释结果,则优先选用x-mac测井解释结果为压裂层段三向应力;
12、(3)若压裂层段无地应力测试实验数据和x-mac测井解释结果,
13、只有常规测井解释结果,则选用常规测井解释结果为压裂层段三向应力。
14、所述步骤二判断裂缝是否为垂直裂缝的具体方法;
15、(1)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垂向应力,判断裂缝为垂直裂缝;
16、(2)最小水平主应力<垂向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判断裂缝为垂直裂缝;
17、(3)垂向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判断裂缝为水平裂缝。
18、所述步骤三判断直井平面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适用性的具体方法;
19、根据压裂层段裂缝形态及水平应力差即压裂层段水平应力差=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且裂缝为垂直裂缝,判断直井平面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适用。
20、所述步骤四开展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的具体方法;
21、(1)加入主裂缝前置液;
22、(2)加入主裂缝前段支撑剂;
23、(3)加入缝内暂堵剂;
24、(4)加入分支缝前置液;
25、(5)加入分支缝支撑剂;
26、(6)加入主裂缝后段支撑剂。
27、所述步骤五封堵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的主裂缝缝口的具体方法;
28、加入颗粒缝口暂堵剂,封堵首条径向裂缝系统的主裂缝缝。
29、所述步骤六开展第二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的具体方法;
30、(1)加入主裂缝前置液;
31、(2)加入主裂缝前段支撑剂;
32、(3)加入缝内暂堵剂;
33、(4)加入分支缝前置液;
34、(5)加入分支缝支撑剂;
35、(6)加入主裂缝后段支撑剂;
36、若要形成多条径向裂缝系统,则重复第五-六步。
37、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8、本发明能够在井筒径向上,形成多个裂缝系统,对直井储层进行“切蛋糕”式的密切割改造,有效突破了以往人工裂缝总体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的难题,实现了裂缝系统对储层的全覆盖,最大化的沟通了平面上各个方位的剩余油。
技术特征:1.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确定压裂层段三向应力的具体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判断裂缝是否为垂直裂缝的具体方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判断直井平面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适用性的具体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封堵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的主裂缝缝口的具体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开展第二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的具体方法;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直井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主要解决了以往人工裂缝总体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井筒径向上远离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剩余油仍然难以得到有效沟通,无法实现裂缝系统对储层的全覆盖,进而影响压裂效果及经济效益的难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一:确定压裂层段三向应力;二:判断裂缝是否为垂直裂缝;三:判断直井平面径向密切割压裂工艺适用性;四:开展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五:封堵第一个径向裂缝系统的主裂缝缝口;六:开展第二个径向裂缝系统压裂施工;若要形成多条径向裂缝系统,则重复第五‑六步。本发明实现裂缝系统对储层的全覆盖,达到裂缝系统与储层最优匹配等优点。技术研发人员:王贤君,胡智凡,韩松,王维,张洪涛,陈希迪,孙雨,高翔,金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6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140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