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石油煤气及炼焦工业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29 09:59:25

本技术涉及焦炉,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焦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焦炉的加热量越来越大,要求蓄热室的蓄热面积也越来越大,为了摆放更多的格子砖,焦炉蓄热室的尺寸在机侧-焦侧方向越来越长,在高向也越来越高。蓄热室高度的增加不但增加了耐材用量,也使所有配套设备的标高均随之增加,最终增加了焦炉的建设成本;而且从目前投产运行的情况看,即使加高了蓄热室,有的大型焦炉仍然会出现废气温度偏高的情况。

2、如图1、图2所示,焦炉的斜道区设于燃烧室1与蓄热室3之间,斜道区内设置多个斜道2;斜道上部出口7连接对应燃烧室1,斜道下部出口6连接对应蓄热室3;现有大型焦炉的蓄热室3一般采用分格结构,每格蓄热室对应两个立火道,每格蓄热室顶部对应两条斜道2,一条为短斜道5,连接对应蓄热室3上方距离较近的燃烧室1立火道;另一条为长斜道4,连接蓄热室3上方距离较远的燃烧室1立火道。沿机侧-焦侧方向,斜道下部出口8的宽度一般为80~110mm,而现在大型焦炉单格蓄热室的长度约为1000mm左右,焦炉生产时,自下降气流立火道流出的废气从2条宽约80~110mm的狭长通道快速冲入长1000mm的蓄热室内,而蓄热室内最上层格子砖的顶部距离斜道下部出口距离较近,使得远离斜道下部出口区域的蓄热室上部格子砖内几乎没有气流通过,浪费了大量的换热面积。蓄热室顶部为气流高温区,本应为换热效率最高的区域,却因为斜道出口的结构缺陷,导致了格子砖的利用效率下降,浪费了蓄热室的高度,还可能导致废气温度过高,增加炼焦耗热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通过在机侧-焦侧方向将斜道下部设置成分叉结构,使得每条斜道与蓄热室的连通口由原来的一个变成多个,以此均化下降气流在蓄热室上部空间的分布,有效提高蓄热室的换热效率,并有利于降低蓄热室高度、降低炼焦耗热量、节约焦炉建设成本。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包括设于燃烧室与蓄热室之间的斜道区,斜道区内设置多个斜道;所述斜道的下部设有分叉结构,即每条斜道均通过多个分叉气道与对应蓄热室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分叉气道为2个。

5、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室为分格蓄热室;每格蓄热室所对应斜道的多个分叉气道沿机侧-焦侧方向均匀分布,相邻2个分叉气道之间砌体的宽度不小于100mm。

6、进一步的,所述分叉结构的高度为斜道总高度的1/3~2/3。

7、进一步的,每个分叉气道的横截面积为斜道横截面积的1/3~1倍,且各分叉气道的横截面积之和不小于对应斜道的横截面积。

8、进一步的,所述斜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分叉气道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在机侧-焦侧方向将斜道下部设置成分叉结构,使得每条斜道与蓄热室的连通口由原来的一个变成多个,以此均化下降气流在蓄热室上部空间的分布,有效提高蓄热室的换热效率;

11、2)有利于降低蓄热室高度,减少斜道区耐材用量,减少格子砖用量,节省焦炉耐材成本;同时可以降低焦炉配套设备标高,节省焦炉建设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包括设于燃烧室与蓄热室之间的斜道区,斜道区内设置多个斜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道的下部设有分叉结构,即每条斜道均通过多个分叉气道与对应蓄热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气道为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室为分格蓄热室;每格蓄热室所对应斜道的多个分叉气道沿机侧-焦侧方向均匀分布,相邻2个分叉气道之间砌体的宽度不小于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结构的高度为斜道总高度的1/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叉气道的横截面积为斜道横截面积的1/3~1倍,且各分叉气道的横截面积之和不小于对应斜道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道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分叉气道的横截面形状也为矩形。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焦炉斜道结构,包括设于燃烧室与蓄热室之间的斜道区,斜道区内设置多个斜道;所述斜道的下部设有分叉结构,即每条斜道均通过多个分叉气道与对应蓄热室连通。本技术通过在机侧‑焦侧方向将斜道下部设置成分叉结构,使得每条斜道与蓄热室的连通口由原来的一个变成多个,以此均化下降气流在蓄热室上部空间的分布,有效提高蓄热室的换热效率,并有利于降低蓄热室高度、降低炼焦耗热量、节约焦炉建设成本。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王贤勃,杨俊峰,韩龙,赵殿辉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811技术公布日:2024/3/2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26/1302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