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2:27
1.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术: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智能手表除了拥有传统的手表功能外,还有部分智能手机的功能,然而现有的智能手表功能上相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仍较为单一,且大多为单屏设计,导致部分功能上仍无法实现,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2013年3月媒体报道,苹果、三星、谷歌等科技巨头都将在2013年晚些时候发布智能手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艾维·格林加特认为2013年可能会成为智能手表元年,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可大致分为两种,一、不带通话功能的,依托连接智能手机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操作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二、带通话功能的,支持插入sim卡,本质上是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市面大部分使用android系统。3.常规的智能手表,由于现有的智能手表屏幕过小,使得分屏后用户不便对分屏后的智能手表进行操作,导致不方便对分屏后的智能手表使用,而且部分功能也无法实现,其次,由于不便对支撑框架进行固定,导致在使用触摸折叠屏时支撑框架发生晃动,并且在不使用时,支撑框架容易从底座的内部滑动出去。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包括底座和器械盘,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触摸折叠屏,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底座的内部前后侧壁均设置有滑动轨块,所述支撑框架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滑动轨块的内部上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上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弧形柱,所述滑动块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力片,所述滑动块的内部左右侧壁均设置有竖块,所述限位弧形柱的下端穿过滑动块的一端与支撑弹力片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上下端均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凸形块,所述支撑框架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左侧设置有长柱,所述长柱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圆槽,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长孔,所述凸形块的一端设置在圆槽的内部。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左侧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的右侧设置有推动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弹力弧片,所述弹力弧片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圆柱,所述弹力弧片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推动架的一端与两组圆柱相配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穿过限位块与凸形块的一端相固定。8.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与底座的内部顶端相固定,所述固定框架的下端与底座的下端相固定。9.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内部左右侧壁均安装有竖块,所述竖块的内部设置有方块,所述支撑弹力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方块的一端相连接。10.优选的,所述方块的一端设置有销钉,所述销钉的一端与竖块的一端相固定。11.优选的,所述滑动块活动安装在滑动轨块的内部,两组所述支撑弹力片的一端分别与滑动轨块的上下端相接触。12.优选的,所述器械盘的一端设置有转针,所述器械盘的一端且位于转针的一侧方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器械盘的上端与触摸折叠屏的下端相连接。13.优选的,所述器械盘的一端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的一端靠近四角处设置有固定销。14.优选的,所述器械盘的前端安装有一号表带,所述器械盘的后端安装有二号表带。15.优选的,所述一号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带,所述二号表带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带,所述卡接带的一端与固定带的一端相配合。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触摸折叠屏,其触摸折叠屏的设置,能够增加用户的使用面积,便于用户分屏后可以方便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而通过设置有支撑框架、滑动轨块和限位结构,通过移动支撑框架,使其带动前后端的限位结构在滑动轨块的内部移动,可以把支撑框架从底座的内部移出来,从而能够对折叠后的触摸折叠屏进行支撑,能够对其触摸折叠屏进行防护,保障用户的财产损失;2、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在移动时,其滑动块能够在滑动轨块的内部移动,且滑动块在移动到两组限位槽的中间时,通过两组支撑弹力片的弹力下,其支撑弹力片能够推动限位弧形柱从滑动块的内部移出,并插入到限位槽的内部,进而能够把支撑框架固定在底座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框架更加稳定,提高了对触摸折叠屏的保护,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该智能手表的使用年限;3、通过设置固定块、长柱、圆槽、支撑弹簧和凸形块,在支撑框架的推动下,其支撑框架能够带动固定块进行移动,而固定块能够带动长柱插入到限位块的内部,并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下,其支撑弹簧能够推动凸形块在限位块的内部移动,并使其凸形块的突出端插入到圆槽的内部,进而把支撑框架固定在底座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进行固定,防止用户在不使用时支撑框架从底座的内部移动出来,可以对支撑框架进行保护;4、通过设置按键、推动架、弹力弧片圆柱、和连接板,通过按动按键,其按键能够通过推动两组圆柱进行移动,而圆柱能够带动弹力片在限位块的一端进行移动,并通过连接板带动凸形块在限位块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其凸形块从圆槽的内部移出,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把支撑框架从底座的内部移出,以便后续对触摸折叠屏使用。附图说明17.图1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底部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右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底座右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触摸折叠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固定框架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18.图中:1、底座;2、触摸折叠屏;3、按键;4、一号表带;11、支撑框架;12、滑动轨块;13、限位槽;14、限位结构;15、固定块;21、器械盘;22、转针;23、开关键;24、封板;25、固定销;31、推动架;32、固定框架;33、限位块;34、弹力弧片;35、圆柱;36、支撑弹簧;37、凸形块;38、连接板;41、二号表带;42、固定带;43、卡接带;141、滑动块;142、竖块;143、限位弧形柱;144、支撑弹力片;145、方块;146、销钉;151、长柱;152、圆槽。具体实施方式1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20.参照图1-8所示:一种方便进行分屏使用的智能手表,包括底座1和器械盘21,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触摸折叠屏2,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框架11,底座1的内部前后侧壁均设置有滑动轨块12,支撑框架11的前后端均设置有限位结构14;滑动轨块12的内部上下端均开设有限位槽13,限位结构14包括滑动块141,滑动块141的上下端均设置有限位弧形柱142,滑动块14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力片143,滑动块141的内部左右侧壁均设置有竖块144,限位弧形柱142的下端穿过滑动块141的一端与支撑弹力片143的一端相固定;底座1的内部固定框架32,固定框架32的内部设置有限位块33,限位块33的内部上下端均设置有支撑弹簧36,支撑弹簧36的一端安装有凸形块37,支撑框架11的左侧设置有固定块15,固定块15的左侧设置有长柱151,长柱151的上下端均开设有圆槽152,限位块33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长孔,凸形块37的一端设置在圆槽152的内部,通过设置触摸折叠屏2,其触摸折叠屏2的设置能够增加用户的使用面积,便于用户分屏后可以方便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而通过移动支撑框架11,使其带动前后端的限位结构14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移动,可以把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出来,从而能够对折叠后的触摸折叠屏2进行支撑,能够对其触摸折叠屏2进行防护,保障用户的财产损失,其限位结构14在移动时,其滑动块141能够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移动,且滑动块141在移动到两组限位槽13的中间时,通过两组支撑弹力片143的弹力下,其支撑弹力片143能够推动限位弧形柱142从滑动块141的内部移出,并插入到限位槽13的内部,进而能够把支撑框架11固定在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11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框架11更加稳定,提高了对触摸折叠屏2的保护,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该智能手表的使用年限,其次,在支撑框架11的推动下,其支撑框架11能够带动固定块15进行移动,而固定块15能够带动长柱151插入到限位块33的内部,并在支撑弹簧36的弹力下,其支撑弹簧36能够推动凸形块37在限位块33的内部移动,并使其凸形块37的突出端插入到圆槽152的内部,进而把支撑框架11固定在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11进行固定,防止用户在不使用时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动出来,可以对支撑框架11进行保护。21.根据图4和图6所示,底座1的左侧设置有按键3,按键3的右侧设置有推动架31,固定框架32的内部设置有弹力弧片34,弹力弧片34的前后端均设置有圆柱35,弹力弧片3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38,推动架31的一端与两组圆柱35相配合,连接板38的一端穿过限位块33与凸形块37的一端相固定,通过按动按键3,其按键3能够通过推动两组圆柱35进行移动,而圆柱35能够带动弹力片在限位块33的一端进行移动,并通过连接板38带动凸形块37在限位块33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其凸形块37从圆槽152的内部移出,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把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出,以便后续对触摸折叠屏2使用。22.根据图6所示,固定框架32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一端与底座1的内部顶端相固定,固定框架32的下端与底座1的下端相固定,通过设置的支撑架,能够对固定框架32进行固定,防止固定框架32在底座1的内部发生晃动。23.根据图7所示,滑动块141的内部左右侧壁均安装有竖块144,竖块144的内部设置有方块145,支撑弹力片14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方块145的一端相连接,通过竖块144和方块145的配合,能够把支撑弹力片143固定在两组方块145的中间,防止支撑弹力片143在滑动块141的内部活动。24.根据图7所示,方块145的一端设置有销钉146,销钉146的一端与竖块144的一端相固定,通过设置有销钉146,能够对方块145进行固定,使其方块145固定在竖块144的内部。25.根据图4和图7所示,滑动块141活动安装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两组支撑弹力片143的一端分别与滑动轨块12的上下端相接触,通过滑动块141和滑动轨块12的配合,其滑动块141能够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左右滑动,便于对滑动块141进行移动。26.根据图1-3所示,器械盘21的一端设置有转针22,器械盘21的一端且位于转针22的一侧方设置有开关键23,器械盘21的上端与触摸折叠屏2的下端相连接,其转针22能够对内部零件进行调节,而开关键23能够对触摸折叠屏2进行开机和关机。27.根据图1-3所示,器械盘21的一端设置有封板24,封板24的一端靠近四角处设置有固定销25,通过设置有封板24,能够对器械盘21进行保护,而公国设置有四组固定销25,可以对封板24进行安装和拆卸,方便对器械盘21进行维修。28.根据图1-2所示,器械盘21的前端安装有一号表带4,器械盘21的后端安装有二号表带41,而通过一号表带4和二号表带41的配合,能够方便戴在用户的手脖上。29.根据图1-2所示,一号表带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带42,二号表带4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带43,卡接带43的一端与固定带42的一端相配合,在卡接带43与固定带42的配合下,可以把智能手表固定在用户手脖上,防止从用户手脖上脱落下来。3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按动按键3,其按键3能够通过推动两组圆柱35进行移动,而圆柱35能够带动弹力片在限位块33的一端进行移动,并通过连接板38带动凸形块37在限位块33的内部移动,进而使其凸形块37从圆槽152的内部移出,从而能够方便用户把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出,以便后续对触摸折叠屏2使用,在对限位结构14进行移动,其滑动块141能够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移动,且滑动块141在移动到两组限位槽13的中间时,通过两组支撑弹力片143的弹力下,其支撑弹力片143能够推动限位弧形柱142从滑动块141的内部移出,并插入到限位槽13的内部,进而能够把支撑框架11固定在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11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框架11更加稳定,提高了对触摸折叠屏2的保护,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该智能手表的使用年限,然后,通过对触摸折叠屏2进行翻转,其触摸折叠屏2的设置能够增加用户的使用面积,便于用户分屏后可以方便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而通过移动支撑框架11,使其带动前后端的限位结构14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移动,可以把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出来,从而能够对折叠后的触摸折叠屏2进行支撑,能够对其触摸折叠屏2进行防护,保障用户的财产损失,而限位结构14在移动时,其滑动块141能够在滑动轨块12的内部移动,且滑动块141在移动到两组限位槽13的中间时,通过两组支撑弹力片143的弹力下,其支撑弹力片143能够推动限位弧形柱142从滑动块141的内部移出,并插入到限位槽13的内部,进而能够把支撑框架11固定在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11进行固定,使得支撑框架11更加稳定,提高了对触摸折叠屏2的保护,减少用户的经济损失,增加了该智能手表的使用年限,最后,通过把触摸折叠屏2翻转过来,在推动支撑框架11在底座1的内部移动,其支撑框架11能够带动固定块15进行移动,而固定块15能够带动长柱151插入到限位块33的内部,并在支撑弹簧36的弹力下,其支撑弹簧36能够推动凸形块37在限位块33的内部移动,并使其凸形块37的突出端插入到圆槽152的内部,进而把支撑框架11固定在底座1的内部,从而能够对支撑框架11进行固定,防止用户在不使用时支撑框架11从底座1的内部移动出来,可以对支撑框架11进行保护。3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498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