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09:35:36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及智能手表。背景技术: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产品也朝着电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过去为了计时的手表,现在也能够通过连接网络设置芯片,达到显示来电信息、通信或查询天气等等功能。这种手表现在被称为智能手表,这类产品的使用往往用于用户在使用手机较为麻烦的时候。3.其中,智能手表是通过内置芯片运行的,一个稳定的机芯支架能够给机芯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环境,保证智能手表的运行正常,相关技术中,机芯支架对机芯进行安装时,一般通过涂胶的方式,在进行多次拆卸后容易造成损坏,而且机芯与机芯支架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容易晃动,从而导致显示不佳。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存在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支撑稳定性不佳问题。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支撑稳定性,本技术提供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及智能手表。6.一种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及智能手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智能处理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智能处理件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柱用于穿设于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通于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开设有穿设孔,当所述固定柱设置于所述固定槽时,所述螺纹孔连通于所述穿设孔。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架连接于第二支架时,通过螺栓穿设螺纹孔和穿设孔,从而,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位置被固定,智能处理件随之位置被固定,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支撑稳定性。8.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安装部、衔接部和显示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衔接部,所述衔接部连接于所述显示部,所述显示部用于安装显示屏,所述衔接部贴合所述显示部的边缘设置,所述衔接部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显示部平滑过渡设置,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显示部垂直设置。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部平滑过渡设置,能够减少智能手表磕碰带来的损伤,维持表内结构的稳定性,维持智能手表内的智能处理件的位置稳定性。10.可选的,所述衔接部上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朝向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方向,所述智能处理件上设置有供定位杆穿设的定位孔,当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定位孔。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衔接部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固定智能处理件的位置,减少智能处理件在安装过程中出现晃动导致智能处理件的处理效果不佳,从而维持智能处理件的运行。12.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柔性按压件,所述柔性按压件用于固定按压所述智能处理件,所述柔性按压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按压件在按压智能处理件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按压智能处理件维持智能处理件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按压智能处理件时,减少按压对智能处理件的磨损。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当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压于所述柔性按压件的上方。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在使用智能手表时,可能存在各种剧烈运动的情况,导致智能处理件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弹性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按压智能处理件的作用力,当智能处理件发生位移时,由于增大的作用力所以改变智能处理件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维持智能处理件的位置,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稳定性。16.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定位件,所述智能处理件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槽,当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定位槽。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智能手表时,通常是将智能处理件放置于第二支架上,再放上第一支架,所以需要将智能处理件进行定位,定位件和定位槽的配合能够实现对智能处理件的定位。18.可选的,所述定位件贴合所述智能处理件的周边设置,所述定位槽配合于所述定位件设置。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智能处理件的俯视图一般呈矩形,对比于圆柱形状,周边定位能够提高智能处理件的放置平衡性,在俯视图看,圆柱定位等效于点支撑,周边定位等效于面支撑,平面支撑的支撑效果大于单个圆柱的点支撑。20.可选的,所述智能处理件的下方设置有吸附件,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时,所述吸附件吸附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内壁。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件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智能处理件的安装稳定性,当定位件发生磨损时也会导致吸附件的位置发生轻微变化,可能导致智能处理件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吸附件进一步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对智能处理件的稳定性提高。22.一种智能手表,还包括表体和表带,所述支撑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表体内,所述表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表体。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带可拆卸连接于表体,从而可以适用不同材料或尺寸的表带来适配于佩戴者,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25.1. 当第一支架连接于第二支架时,通过螺栓穿设螺纹孔和穿设孔,从而,使得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位置被固定,智能处理件随之位置被固定,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支撑稳定性。26.2. 吸附件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智能处理件的安装稳定性,当定位件发生磨损时也会导致吸附件的位置发生轻微变化,可能导致智能处理件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通过吸附件进一步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对智能处理件的稳定性提高。27.3. 衔接部平滑过渡设置,能够减少智能手表磕碰带来的损伤,维持表内结构的稳定性,维持智能手表内的智能处理件的位置稳定性。附图说明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手表整体结构示意图。32.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11、安装部;111、固定柱;1111、穿设孔;12、衔接部;121、定位杆;13、显示部;14、柔性按压件;15、弹性件;2、第二支架;21、固定槽;211、螺纹孔;3、智能处理件;31、定位孔;32、定位槽;33、吸附件;4、容置腔室;5、定位件;6、表带;7、表体。具体实施方式33.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34.本技术实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用于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对支撑机芯的稳定性。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智能处理件3。其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设置于智能处理件3的上下两侧,第一支架1用于连接于第二支架2,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均采用半覆盖件,即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能够形成一个容置腔室4,智能处理件3设置于容置腔室4内。36.参照图,第一支架1包括安装部11、衔接部12和显示部13,显示部13用于安装智能显示屏,衔接部12环接于显示部13的边缘设置,衔接部12远离于显示部13的一端连接于安装部11,安装部11和显示部13相对垂直设置,而且衔接部12相对于安装部11和显示部13平滑过渡设置,从而减少智能手表磕碰磨损的情况。37.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高支撑固定结构对机芯的支撑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柱111,固定柱111的中部开设有穿设孔1111,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固定槽21,固定槽21用于放置固定柱111,从而使得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而且,固定槽21的侧壁设置有螺纹孔211,当固定柱111放置于固定槽21内,穿设孔1111连通于螺纹孔211,当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时,通过螺栓穿设于穿设孔1111和螺纹孔211,从而加固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的安装稳定性,且能提供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支撑稳定性。38.参照图2,衔接部12上设置有定位杆121,定位杆121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内壁上,智能处理件3的周边外侧设置有用于供定位杆121穿设的定位孔31,当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时,定位杆121穿设于定位孔31,从而固定智能处理件3的位置,减少智能处理件3在安装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的情况发生。39.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降低智能处理件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情况发生。第一支架1上还设置有柔性按压件14,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按压件14设置成橡胶。柔性按压件14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架1内侧,柔性按压件14的另一端用于抵压于智能处理件3。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时,柔性按压件14上具有橡胶的一端抵压于智能处理件3,从而使得柔性按压件14能够在智能手表的使用过程中,增大智能处理件3的正压力,从而增大智能处理件3位移时所需的摩擦力,减少智能处理件3位移的情况。40.参照图2,为了维持柔性按压件14能够稳定地按压智能处理件3,第一支架1还包括弹性件15,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5设置为弹簧,当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时,弹性件15的一端抵压于柔性按压件14,弹性件15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支架1的内壁。41.参照图2和图3,由于在安装智能处理件3时,需要先将智能处理件3放置于第二支架2上,所以,为了提高智能处理件3的位置放置的精准性。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定位件5,而且,定位件5的俯视图为矩形形状,定位件5沿智能处理件3周边的俯视方向凸起设置。而且,智能处理件3的下方设置有定位槽32,当智能处理件3设置于第二支架2上时,定位件5抵压于定位槽32的槽壁。为了进一步减少智能处理件3发生位移,智能处理件3的下方设置有吸附件33,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33采用双面胶,从而在智能处理件3在放置时,维持智能处理件3的位置精准。4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当第一支架1连接于第二支架2时,通过螺栓穿设螺纹孔211和穿设孔1111,从而,使得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位置被固定,智能处理件3随之位置被固定,提高智能手表的支撑固定结构的支撑稳定性。43.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用于提高智能手表的佩戴稳固性。44.参照图4,一种智能手表包括表体7和表带6,其中,表带6设置有两组,两组表带6分别设置于表体7的一侧,两组表带6位于同一直线上,表体7内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表带6通过磁吸连接于表体7,从而提高智能手表的佩戴稳固性。45.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通过表带6磁吸连接于表体7,从而提高智能手表的佩戴稳固性,表体7内部设置有支撑固定结构,从而维持智能芯片的安装稳定性。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00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