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测时钟表制品的制造及其维修技术 > 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0 10:24:24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

背景技术:

1、传统手表中表盘的材质通常为金属材质,并通过抛光技术和/或者加工出规则形状的纹理作为表盘的装饰。

2、随着手表制造技术的改良及提升,为了拓展表盘材质的多样性,同时使表盘呈现出的效果更加美观且独一无二,贝母材质、石材、陨石及木材等材质被应用于制造表盘(由于前述材质的自然属性,其天然的纹理及颜色不尽相同)。但是前述材质还具有质地脆、易裂的特性,然而表盘通常被固定到机芯上,也就是说,表盘与手表中的刚性部件采用硬接触的方式配合,所以采用前述方式(或者说压紧配合的方式)使表盘在加工制造及使用过程中易因碰撞产生裂纹且加工完成后的良品率低。不仅如此,这也对手表的外观多样化设计产生了局限性。

3、基于此,亟需发明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来解决前文所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避免手表受到冲击后手表内的表盘产生裂纹,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其中,手表防震结构包括表壳,自内侧面部分突伸并形成表壳内缘;

3、分别装配在所述表壳两端面的前盖与后盖,封闭所述表壳以形成收容腔;

4、前圈台肩,安装在所述表壳与所述前盖之间且包括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5、表盘组件,装设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包括上层表盘与下层表盘,所述上层表盘抵接在所述下层表盘的上表面并形成第一台阶部;

6、减震组件,被配置在由所述表壳内缘、前圈台肩、及及与所述前圈台肩无接触的第一台阶部围合成的减震空间内且用于缓冲并吸收由所述表壳及前圈台肩传导到所述表盘组件的冲击力。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被配置在所述减震空间内时挤压所述表壳内缘的内周面,且与所述第一台阶部及所述上层表盘之间均具有安装间隙。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接合于所述前圈台肩的内周侧边缘。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组件的垂向截面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减震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减震组件的形状相适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手表结构还包括抵持在所述表壳内缘的内表面且用于支承所述表盘组件的内罩;

11、其中,所述内罩包括第一部及与所述第一部一端部相固结的第二部,且所述第一部的内周面部分内凹并与所述第二部形成第二台阶部。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手表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承表盘组件的机芯;所述机芯以嵌合在所述第二台阶部上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内罩中,且所述机芯部分经由所述下层表盘的中心孔及所述上层表盘的中心孔突伸到所述表盘组件的上方并用于安装表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表盘的中心线及下层表盘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机芯的中心线相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手表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且所述前盖、表壳与所述前圈台肩的接合位置分别布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震手表结构还包括第三密封圈,且所述表壳的底部与所述后盖的第二延伸部的接合处布置有第三密封圈。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手表,包括表带及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手表防震结构。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层表盘与前圈台肩无接触设置,同时通过在表壳内缘、前圈台肩及表盘组件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装设减震组件的减震空间,使由表壳及前圈台肩传导到表盘组件的冲击力被减震组件缓冲并吸收,其不仅有效避免了表盘组件产生裂纹,而且还防止表盘组件上的配件掉落(例如,表针)。

技术特征:

1.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震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1)被配置在所述减震空间(17)时挤压所述表壳内缘(100)的内周面,且与所述第一台阶部(162)及所述上层表盘(160)之间均具有安装间隙(1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30)接合于所述前圈台肩(13)的内周侧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21)的垂向截面形状为矩形,且所述减震空间(17)与所述减震组件(21)的形状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震结构还包括抵持在所述表壳内缘(100)的内表面且用于支承所述表盘组件(16)的内罩(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震结构还包括用于支承所述表盘组件(16)的机芯(15);所述机芯(15)以嵌合于所述第二台阶部(142)上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内罩(14)中,且所述机芯(15)部分经由所述下层表盘(161)的中心孔及所述上层表盘(160)的中心孔突伸到所述表盘组件(16)的上方且用于安装表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表盘(160)的中心线及下层表盘(161)的中心线分别与所述机芯(15)的中心线相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震结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8)与第二密封圈(19),且所述前盖(11)、表壳(10)与所述前圈台肩(13)的接合位置分别布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18)及所述第二密封圈(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防震结构还包括第三密封圈(20),且所述表壳(10)的底部与所述后盖(12)的第二延伸部(120)的接合位置布置有第三密封圈(20)。

10.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带及如权利要求1-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手表防震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表防震结构及手表,手表防震结构包括:表壳,自内侧面部分突伸并形成表壳内缘;分别装配在表壳两端面的前盖与后盖,封闭表壳以形成收容腔;前圈台肩,包括部分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表盘组件,装设于收容腔内且包括上层表盘与下层表盘,上层表盘抵接在下层表盘的上表面并形成第一台阶部;减震组件,用于增加手表的防震性能且被配置在由表壳内缘、前圈台肩、及第一台阶部围合成的减震空间内;本技术通过在表壳内缘、前圈台肩及表盘组件之间围合形成用于装设减震组件的减震空间,使手表被撞击时手表自身受到的冲击力及由表壳及前圈台肩传导到表盘组件的冲击力被减震组件吸收,从而有效避免了表盘组件破裂。技术研发人员:王雯雯,刘秋武,刘胜勇,刘中华,陈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飞亚达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714技术公布日:2024/1/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0/1527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