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叠片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7:27:29
本技术涉及电机加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定子叠片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按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电机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不同类型的电机,具体的组成部分会稍有不同。永磁式直流电动机由定子磁极、转子、电刷、外壳等组成,定子磁极采用永磁体(永久磁钢),有铁氧体、铝镍钴、钕铁硼等材料。无刷直流电动机由永磁体转子、多极绕组定子、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单相异步电动机由定子、转子、轴承、机壳、端盖等构成。
2、定子铁心是电机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构成电机的磁路,并在定子绕组中通入电流,产生旋转磁场,驱动转子旋转。为了避免变化的磁通在铁芯中产生感应电流,造成铁芯发热而使得涡流损耗较大的情况,定子铁芯通常由多个外形相同的定子叠片经过叠压后形成。先要将多个定子叠片冲压出相同的形状,然后再将多个叠片堆叠在一起进行最后的叠压或焊接,使得叠片紧密结合在一起。
3、定子叠片冲压完成后,需要整齐堆叠在一起进行叠压。在整个叠压过程中,需要先对定子叠片进行定位对齐,然后再去进行冲压加工。目前对定子叠片进行定位对齐的方式,需要人工对定子叠片一片一片进行堆叠并通过叠片外周的槽口来实现对位,整个定位对齐的效率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定子叠片在对位过程中存在定位效率过低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子叠片定位装置。
2、本技术提供一种定子叠片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定子叠片定位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水平放置,所述工作台顶面设置有竖直且间隔放置的转筒和定位柱,所述转筒转动连接于工作台,所述转筒用于套设叠片,以带动叠片转动,所述工作台底部设置有用于驱使转筒转动的第一驱动源;
4、所述定位柱靠近转筒一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用于与叠片外周的槽口相配合,以对叠片定位;
5、所述工作台顶面还设置有两个竖直的导向立柱,两个所述导向立柱沿转筒轴线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导向立柱均滑动连接有水平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沿转筒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导向立柱还设置有用于驱使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支撑板用于承接叠片。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定子叠片进行对位时,第一驱动源先驱使转筒快速转动,此时将定子叠片套设在转筒上,定子叠片依靠自身重力下落直至底部与定位块相抵,定子叠片在下落的过程中与转筒外壁相摩擦,使得定位叠片在下落的同时跟随转筒进行缓慢转动,定位叠片在转动的过程中,位于最底部的叠片转动至槽口与定位块相对应时,叠片保持自身槽口与定位块的配合并顺着转筒下落至支撑板上,当所有叠片的槽口均与定位块相匹配时,此时驱动组件驱使支撑板带动继续对位好的叠片上升直至与转筒脱离,此时即可取出叠片,整个对齐和下料过程均为自动进行,大大提高叠片定位的效率。
7、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源和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竖直设置,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支撑板,且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第一丝杆一端与导向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源的输出轴同轴固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源的输出轴驱使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驱动源的正、反转即可控制支撑板的上升或下降,同时导向立柱为支撑板的运动提供导向支撑。
9、可选的,所述支撑块顶面设置有重力感应传感器,所述重力感应传感器用于承接叠片,并向外界控制单元反馈叠片重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块叠片对齐后顺着转筒滑落至重力感应传感器上,此时重力感应传感器受压并向外界的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此时支撑板开始匀速下降,直至叠片堆叠的重量达到感应重力感应传感器预设的压力值,此时支撑板停止下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向上运动,进行下料动作。
11、可选的,所述支撑块顶面设置有辅助支撑件,所述辅助支撑件环绕所述重力感应传感器设置,所述辅助支撑件顶面低于重力感应传感器顶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叠片的重量过重或发生其他突发情况时,重力感应传感器被完全压入辅助支撑件内,此时完全由辅助支撑件对叠片提供向上的支撑力,减少对重力感应传感器的破坏。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侧面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所述工作台顶面设置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位置相对应,所述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所述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所发出的信号。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重力感应传感器出现故障,当支撑板下降至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达到同一水平面时,此时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由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射线,红外接收器向外界的控制单元发射信号,此时支撑板停止下降,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起到二次保护的作用。
15、可选的,所述导向立柱顶部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向靠近所述转筒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块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定位块的高度,所述导向块远离导向立柱一端用于与叠片外周相接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带动定位好的叠片上升,并直到叠片脱离定位块的限位,此时导向块与叠片相接触,使得导向块对叠片提供限位作用,使得叠片在整个上升的过程始终能够被限位,叠片能够始终保持堆叠整齐。
17、可选的,所述导向块靠近转筒一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轴线水平,所述滚轮外壁用于与叠片外周相接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片在经过导向块的时候与滚轮相接触,滚轮不仅可以对支撑板进行限位,还可以减少与叠片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叠片的通过性。
19、可选的,所述转筒侧壁滑动连接有两个纠偏块,两个所述纠偏块沿转筒轴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纠偏块能够沿转筒径向相向或相背离运动,两个所述纠偏块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驱使纠偏块运动的第三驱动源。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叠片全部定位好,支撑板停止下降,此时第三驱动源同时驱使两个纠偏块相背离运动,即两个纠偏块同时向转筒外运动,直至纠偏块与堆叠在一起的叠片内壁相抵,由于叠片内圈直径略大于转筒外径,叠片堆叠后可能存在径向上的偏移,此时纠偏块与叠片内壁相抵,并推动叠片运动直至所有叠片在径向上对齐。
21、可选的,所述定位块靠近转筒一端侧壁套设有耐磨条,所述耐磨条包覆于所述定位块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叠片在对齐的过程中,叠片与耐磨条相接触,耐磨条能够有效减少对叠片的刮擦和磨损,降低对叠片表面的破坏。
23、可选的,所述导向立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导向立柱底部螺纹连接有水平的第二丝杆,所述工作台还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二丝杆转动的第四驱动源,所述第二丝杆一端转动连接于导向立柱,所述第二丝杆另一端与第四驱动源同轴固定。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立柱能够在第四驱动源和第二丝杆的配合驱使下运动,使得导向立柱之间的间距能够动态调整,从而适应不同尺寸叠片的定位工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6、1.通过采用转筒带动叠片转动,并通过定位块进行定位的方式,使得叠片的对位过程均自动进行,有效提高叠片对位的效率;
27、2.通过采用在转筒周侧设置对称的导向立柱,导向立柱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能够对叠片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在叠片堆叠定位完成之后,支撑板能够推动叠片上升,从而完成下料过程;
28、3.通过采用在转筒侧壁设置能够沿转筒径向运动的纠偏块,纠偏块能够进一步提高叠片的定位对齐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55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