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
- 国知局
- 2024-07-31 17:42:47
:本发明涉及电子,特别涉及一种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
背景技术
0、背景技术:
1、浪涌是一种突发性的瞬态电压或电流脉冲,本质上是一种微秒级别的剧烈脉冲。在航天、通信等行业中,当浪涌发生时,不仅要求单相交流电源可以承受瞬态电流尖峰的冲击,同时要求单相交流电源还能正常可靠地运行。
2、对于绝大多数电路来说,若没有可靠的浪涌抑制电路发挥作用,当浪涌发生时,电路内部乃至直流输出端有可能出现瞬间的大电流脉冲。大电流脉冲有可能造成半导体元器件可靠性降低、损坏甚至电源故障;还可能会导致输出电压电流异常和电磁干扰,影响下一级设备的工作。因此,研究浪涌抑制电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技术实现要素:
1、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所提出的浪涌抑制电路由七条浪涌抑制支路组成,其中,所述的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由相互串联的两个y电容组成,第一个y电容一端连接至输入端l线,另一端连接至pe线,第二个y电容一端连接至pe线,另一端连接至n线;当频率较高,幅值较高的浪涌电流由l线及n线侵入电路时,y电容将浪涌电流泄放至pe线。
2、所述第二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压敏电阻组成,所述第三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瞬态抑制二极管组成,因压敏电阻钳位电压较高且峰值电流承受能力较强,故压敏电阻设置在瞬态抑制二极管前级,第二浪涌抑制支路与第一浪涌抑制支路之间串接熔断器,熔断器的作用是当过压值超过瞬态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阈值时,熔断器可靠熔断
3、所述第四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x电容组成,用以泄放前三条支路未有效抑制的浪涌电流。所述第五浪涌抑制支路由共模电感和气体放电管组成,在能量冲击下,气体放电管并联在共模电感两端以发挥最大效果。当浪涌发生时,幅值较高的浪涌电流会在共模电感两端感应出一个幅值较高的感应电压,当感应电压超过气体放电管的标称电压时,气体放电管产生弧光放电,将浪涌能量泄放掉。
4、所述的第六浪涌抑制支路由两个y电容串联而成,第六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与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七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x电容组成,第七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与第四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一致,第六浪涌抑制支路与第七浪涌抑制支路共同泄放前级未抑制的浪涌电流。
5、当浪涌产生时,通过并联的浪涌抑制支路将差模浪涌从l线向n线或从n线向l线进行泄放,将共模浪涌向pe线进行泄放,通过差模浪涌抑制电路和共模浪涌抑制电路分别抑制性质不同的浪涌能量。共模浪涌电流通过第一浪涌抑制支路进行泄放,差模浪涌电流通过第二浪涌抑制支路的瞬态抑制二极管进行泄放,当部分差模浪涌电流通过了第二浪涌抑制支路泄放时,被第三浪涌抑制支路中的压敏电阻和第四浪涌抑制支路的x电容再次泄放,未被第一浪涌抑制支路泄放的共模浪涌电流通过第五浪涌抑制支路的气体放电管进行能量泄放,未被前级浪涌抑制支路泄放的浪涌能量通过第六和第七浪涌抑制支路再次泄放,通过这种方式使浪涌电流逐次消除,从而更加有效地泄放能量,保护后级电路。
6、此外,共模电感两端通过尖端放电的形式进行能量泄放,放电齿表面进行开窗不敷漆,使得共模电感两端产生的瞬态高压可以通过放电齿尖端进行放电。
7、本发明提供的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通常以印刷电路板的形式对被保护电路进行保护,承载被保护电路的元器件及被保护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的正常工作,同时承载对自身元器件及自身印刷电路板的保护工作。
技术特征:1.一种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包括差模浪涌抑制电路和共模浪涌抑制电路,其中,差模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二浪涌抑制支路、第三浪涌抑制支路、第四浪涌抑制支路及第七浪涌抑制支路,共模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第五浪涌抑制支路和第六浪涌抑制支路,七条浪涌抑制支路按照顺序依次并联连接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其特征是: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由相互串联的两个y电容组成,第一个y电容一端连接至输入端l线,另一端连接至pe线,第二个y电容一端连接至pe线,另一端连接至n线,第二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压敏电阻组成,第二浪涌抑制支路与第一浪涌抑制支路之间串接熔断器,第三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瞬态抑制二极管组成,第四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x电容组成,第五浪涌抑制支路由共模电感和气体放电管组成,气体放电管并联在共模电感两端,第六浪涌抑制支路由两个y电容串联而成,第六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与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一致,第七浪涌抑制支路由一个x电容组成,第七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与第四浪涌抑制支路结构一致。
技术总结一种单相交流电源浪涌抑制电路,包括差模浪涌抑制电路和共模浪涌抑制电路,其中,差模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二浪涌抑制支路、第三浪涌抑制支路、第四浪涌抑制支路及第七浪涌抑制支路,共模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第一浪涌抑制支路,第五浪涌抑制支路和第六浪涌抑制支路,七条浪涌抑制支路按照顺序依次并联连接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技术研发人员:胡经纬,张巧杰,杨文燕,曲秋莳,方天雷,王珂,刘金梅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0927技术公布日:2024/7/29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63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