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辊轮装置及卷绕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辊轮装置及卷绕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07:35

本技术涉及电芯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辊轮装置及卷绕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锂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对电芯的生产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多极耳卷绕工序作为电芯生产的一个关键工序,对电芯的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而多极耳卷绕主要通过卷绕设备实现。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电芯的生产效率,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提高卷绕设备的卷绕速度。但是由于极耳质地较软,容易受力变形,在极耳的输送过程中,受到过辊的张力和离心力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极耳起翘或翻折,起翘和翻折的极耳在进一步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破损和撕裂,严重影响电池的导电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极耳在输送过程中易发生起翘或翻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辊轮装置,包括:

3、至少两个过辊;

4、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所述过辊的外周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所述过辊之间具有供极片穿过的间隙;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过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均沿着两个所述过辊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供所述极片穿过的间隙。

5、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过辊的外周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且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所述过辊的输入端设置。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第一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一端的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着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过辊之间具有所述间隙。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平直板状,所述第一弧形部朝背离所述过辊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第二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一端的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沿着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所述过辊的输出端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平直板状,所述第二弧形部朝背离所述极片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10、进一步地,所述过辊包括内辊轴和外辊,所述外辊套设于所述内辊轴外,并与所述内辊轴转动连接,所述内辊轴的中心部位具有中空负压通道,所述内辊轴上开设有吸附区,所述外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沿径向贯通所述外辊,所述吸附孔和所述中空负压通道通过所述吸附区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区设置在所述内辊轴的端部,且所述吸附区与所述极片的极耳对应设置。

12、进一步地,沿所述外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列吸附孔,每列所述吸附孔均沿所述外辊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13、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卷绕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辊轮装置。

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辊轮装置和卷绕设备,通过在过辊的外周侧设置第一导向板,并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过辊之间设置第二导向板,极片的极耳可以在第一导向板的引导下进入第一导向板和过辊之间的间隙,以及在第二导向板的引导下进入两个第二导向板之间的间隙,在极片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可以对极耳进行限位,以抑制极耳的变形,防止极耳翻折;在极片的输送过程中,采用该辊轮装置能够有效减少极耳的起翘或翻折问题,有利于提高电芯的品质和卷绕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过辊的外周侧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板,且所述第一导向板靠近所述过辊的输入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包括第一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一端的第一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沿着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过辊之间具有所述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平直板状,所述第一弧形部朝背离所述过辊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一弧形部和所述第一导向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板包括第二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部一端的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沿着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弧形部靠近所述过辊的输出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部为平直板状,所述第二弧形部朝背离所述极片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平滑连接,且所述第二弧形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辊包括内辊轴和外辊,所述外辊套设于所述内辊轴外,并与所述内辊轴转动连接,所述内辊轴的中心部位具有中空负压通道,所述内辊轴上开设有吸附区,所述外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附孔沿径向贯通所述外辊,所述吸附孔和所述中空负压通道通过所述吸附区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设置在所述内辊轴的端部,且所述吸附区与所述极片的极耳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辊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辊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至少两列吸附孔,每列所述吸附孔均沿所述外辊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布。

10.一种卷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辊轮装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轮装置及卷绕设备,辊轮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过辊和导向板,导向板包括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过辊的外周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板,第一导向板和过辊之间具有供极片穿过的间隙;任意相邻的两个过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板,两个第二导向板均沿着两个过辊的排布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二导向板之间设置有供极片穿过的间隙。本技术解决了极耳在输送过程中易发生起翘或翻折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曹海霞,毛德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7技术公布日:2024/7/2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79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