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盒液冷下壳体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31 18:21:32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盒,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盒液冷下壳体。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池盒作为电动车辆的储能装置,电池的蓄电能量大小和安全保障系数直接决定了电动车辆的性能;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芯内部产生热量,热量积聚,容易引发起火、爆炸等现象。
2、现有电池盒的冷却主要通过在电池盒内铺设液冷铝板或铝盘管进行传热降温,此类盘管方式多采用单一结构,铺设方便,但存在流道不能达到电池盒边缘的局限性,无法均匀地带走电池散发的热量。
3、另一方面,现在电池盒底壳的负重载荷的箱体与支架之间安装时推拉都需要滑轨,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盒内散热效率,同时保证电池盒外部隔热效果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同时在重载荷无需导轨可完成轻松推拉。
2、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包括下壳本体和导热铝板,下壳本体一端部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壳本体内底面曲折盘绕开设有两端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液冷槽,导热铝板外周与下壳本体内边沿配合并密封铺设在液冷槽顶面,导热铝板底面与液冷槽形成盘绕的冷却流道;
4、液冷槽之间凸出形成槽肩,槽肩连通并铺设结构胶圈层,导热铝板通过结构胶圈层与下壳本体固定连接。
5、进一步地,下壳本体采用smc材质压制成型,其内底面边沿填充密封胶圈层。
6、进一步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外端面均安装水嘴。
7、进一步地,下壳本体的侧壁顶部向外凸出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凸出设置限位孔轴。
8、进一步地,下壳本体两侧的连接板上对称开设至少两组起吊竖孔,起吊竖孔深度为3-8cm。
9、进一步地,液冷槽宽度为20-50mm,深度为3-10mm。
10、进一步地,槽肩宽度为10-20mm。
11、进一步地,下壳本体的侧壁顶部向外凸出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上凸出设置限位孔轴。
12、进一步地,下壳本体的侧壁外侧凸出设置纵横肋格。
13、进一步地,下壳本体底面边沿开设储油槽,储油槽内填充有润滑油。
14、进一步地,储油槽外侧贴附有助滑件,助滑件上开设导油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冷却液流道直接在下壳本体底部压制成型,通过密封覆盖导热铝板获得高效的换热;液冷槽在底面形成瓦楞结构,保证电池盒底壳负载后盒体承载要求;液冷槽可随着电池模组底部大小,设计最大范围的冷却流道面积,保证冷却液流速均匀、流阻小、流量大、均匀带走热量,同时避免下壳本体出现冷却死角,而且冷却流道盘绕,使得冷热交替,使热交换更均衡。导热铝板的导热效果好,下壳本体采用smc材料,保温和隔热效果更好。在下壳本体底面开设储油槽、涂抹润滑油以及增加助滑件,可以满足电池盒在负重载荷下顺滑推拉。
技术特征:1.一种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本体(1)和导热铝板(2),下壳本体一端部开设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下壳本体内底面曲折盘绕开设有两端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液冷槽(13),液冷槽的进、出水流道交替盘绕,导热铝板外周与下壳本体内边沿配合并密封铺设在液冷槽顶面,导热铝板底面与液冷槽形成盘绕的冷却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壳本体采用smc材质压制成型,其内底面边沿填充密封胶圈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外端面均安装水嘴(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壳本体的侧壁顶部向外凸出设置连接板(15),连接板上凸出设置限位孔轴(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壳本体两侧的连接板上对称开设至少两组起吊竖孔(17),起吊竖孔深度为3-8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液冷槽宽度为20-50mm,深度为3-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槽肩宽度为10-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壳本体的侧壁外侧凸出设置纵横肋格(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下壳本体底面边沿开设储油槽(19),储油槽内填充有润滑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储油槽外侧贴附有助滑件(8),助滑件上开设导油孔(81)。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盒液冷下壳体,包括下壳本体和导热铝板,下壳本体一端部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下壳本体内底面曲折盘绕开设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的液冷槽,液冷槽的进、出水流道交替盘绕,导热铝板外周与下壳本体内边沿配合并密封铺设在液冷槽顶面,导热铝板底面与液冷槽形成盘绕的冷却流道;液冷槽之间凸出形成槽肩,槽肩连通并铺设结构胶圈层,导热铝板通过结构胶圈层与下壳本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将冷却液流道直接在下壳本体底部压制成型,通过密封覆盖导热铝板获得高效的换热;液冷槽形成瓦楞结构,满足负载要求,液冷槽可随着电池模组底部大小设计冷却流道面积,保证热交换均衡。技术研发人员:李加春,连剑萍,薛文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杉盛模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1技术公布日:2024/7/2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788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