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核算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系统、门禁系统及安全帽与流程  >  正文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系统、门禁系统及安全帽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7-31 21:46:25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系统、门禁系统及安全帽。

背景技术:

1、施工安全,重于泰山。保障施工安全是工程领域的共识,也是施工方与监察方不可忽视、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基本上每一个施工场所都明令要求根据施工场景全面、正确地穿戴防护用具,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还是常常出现因未穿戴防护用具或者防护用具穿戴不齐而导致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进度造成巨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因施工人员防护用具穿戴不足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系统、门禁系统及安全帽。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应用于门禁系统,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包括:

3、接收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所述进场通行请求用于所述施工人员请求通过门禁进入施工现场;

4、向所述施工人员的关联安全帽发送防护查询请求,所述防护查询请求用于请求所述关联安全帽通过射频识别读取所述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以确定所述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所述射频标签中记录有同所述射频标签唯一对应的防护用具的识别信息;

5、接收关联安全帽根据所述防护查询请求反馈的防护查询应答;

6、根据所述防护查询应答处理所述进场通行请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需要进入施工现场并向施工现场的门禁系统发出了进场通行请求以后,门禁系统会同该施工人员的安全帽配合,让安全帽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该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从而了解该施工人员当前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而基于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对该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进行处理。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门禁系统根据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决定该施工人员能否进入施工现场,这能够阻止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而降低因防护用具穿戴不合规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安全帽是所有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使用的防护用具,是最基础最普遍的防护用具,将射频读卡器设置在安全帽上,不需要要求施工人员额外携带独立的射频读卡器,在降低施工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射频读卡器能够正常读取到施工人员已穿戴的其他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

8、可选地,所述防护查询应答中包含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的识别信息;

9、所述接收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之后,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还包括:

10、根据所述进场通行请求对所述施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

11、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基于所述施工人员当前的目标施工场景确定,所述目标施工场景为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所述施工现场后拟将作业的场景;

12、所述根据所述防护查询应答处理所述进场通行请求包括:

13、根据所述防护查询应答确定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

14、将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进行比较,确定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是否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匹配,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匹配是指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中包含全部的所述必要防护用具;

15、在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不匹配的情况下,拒绝所述进场通行请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禁系统在接收到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后,还会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并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该施工人员当前的必要防护用具。考虑到即便是同一施工现场,不同施工场景对施工人员也有不同的防护要求,所以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施工人员的目标施工场景确定该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并根据必要防护用具同该施工人员当前的已穿戴防护用具的比较结果,确定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是否合规,若已穿戴防护用具与必要防护用具不匹配则拒绝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这样可以采用不同的监管标准对不同施工场景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行监管,实现以施工场景为粒度的个性化监管方案,增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的灵活性。而且,由门禁系统来确定必要防护用具,获取必要防护用具与已穿戴防护用具的比较结果,并基于比较结果处理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而安全帽只需要提供能够体现已穿戴防护用具的防护查询应答,这样对安全帽功能要求低,能够降低安全帽的成本。

17、可选地,所述根据身份识别结果确定所述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包括:

18、接收施工作业任务平台发送作业任务分配信息,所述作业任务分配信息中包含所述施工人员与作业任务之间的映射关系;

19、根据所述身份识别结果与所述作业任务分配信息确定所述施工人员当前的所述目标施工场景;

20、查询所述目标施工场景对应的所述必要防护用具。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应用于安全帽,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包括:

22、接收门禁系统在接收到关联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后发送的针对所述关联施工人员的防护查询请求,所述关联施工人员为佩戴所述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所述进场通行请求用于所述关联施工人员请求通过门禁进入施工现场;

23、根据所述防护查询请求对所述关联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进行标签读取,所述射频标签中记录有同所述射频标签唯一对应的防护用具的识别信息;

24、根据读取到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防护查询应答;

25、将所述防护查询应答发送给所述门禁系统,以供所述门禁系统根据所述关联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对所述进场通行请求进行处理。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安全帽关联的关联施工人员在需要进入施工现场会向门禁系统发出进场通行请求,门禁系统接收到进场通行请求后同该关联施工人员的安全帽配合,让安全帽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该关联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从而了解该关联施工人员当前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而基于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对该关联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进行处理。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门禁系统根据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决定该施工人员能否进入施工现场,这能够阻止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而降低因防护用具穿戴不合规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安全帽是所有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使用的防护用具,是最基础最普遍的防护用具,将射频读卡器设置在安全帽上,不需要要求施工人员额外携带独立的射频读卡器,在降低施工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射频读卡器能够正常读取到施工人员已穿戴的其他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

27、可选地,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还包括:

28、确定所述关联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基于所述关联施工人员当前的目标施工场景确定,所述目标施工场景为所述施工人员进入所述施工现场后拟将作业的场景;

29、所述根据读取到的所述识别信息生成防护查询应答包括:

30、根据读取到的所述识别信息确定所述关联施工人员当前的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

31、将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所述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是否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匹配,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匹配是指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中包括全部的所述必要防护用具;

32、生成携带所述比较结果的所述防护查询应答。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帽还会确定关联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考虑到即便是同一施工现场,不同施工场景对施工人员也有不同的防护要求,所以本技术实施例中安全帽根据关联施工人员对应的目标施工场景确定该关联施工人员对应的必要防护用具,并比较必要防护用具同该关联施工人员当前的已穿戴防护用具,获取能够体现关联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是否合规的比较结果,然后将比较结果携带于防护查询应答中返回给门禁系统,以供门禁系统根据比较结果处理关联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这样可以采用不同的监管标准对不同施工场景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行监管,实现以施工场景为粒度的个性化监管方案,增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的灵活性。而且,由安全帽来确定必要防护用具,获取必要防护用具与已穿戴防护用具的比较结果,而门禁系统只需要基于比较结果处理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这样可以降低门禁系统的负担,尤其是在同一时段存在大量施工人员请求进入施工现场的情景中。

34、可选地,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还包括:

35、在所述关联施工人员通过所述门禁进入所述施工现场后,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安全帽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下;

36、在所述安全帽未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告警,并将所述安全帽未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记录至针对所述关联施工人员的监察记录中;

37、在所述安全帽处于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实时读取所述射频标签,以确定当前的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比较确定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是否匹配;在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不匹配的情况下,进行告警,并将所述已穿戴防护用具与所述必要防护用具不匹配的情况记录至所述监察记录中。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关联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安全帽会进一步监测自身是否处于佩戴状态下,如若没有处于佩戴状态,则发出告警,并将该情况记录至关联施工单元的监察记录中,这样可以降低关联施工人员通过门禁后脱下安全帽的可能性。在确定安全帽处于正常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安全帽还会进一步采用射频读卡器实时读取关联施工人员的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并将必要防护用具与已穿戴防护用具进行比较,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在二者不匹配的情况下进行告警,并将该情况记录至监察记录中,这样可以降低关联施工人员在通过门禁系统后脱下防护用具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施工安全性。

39、可选地,接收所述防护查询请求之前,所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还包括:

40、采集所述关联施工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

41、根据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在合法生物特征信息库中对所述关联施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

42、在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门禁系统发送所述进场通行请求,在身份识别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门禁系统发送告警请求。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关联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安全帽会采集关联施工人员的生物特征信息,并基于采集的生物特征信息在合法生物特征信息库中对所述关联施工人员进行身份识别,以对关联施工人员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并且该安全帽只有在对关联施工人员的身份识别成功的情况下,才会向门禁系统发送进场通行请求。相反,如果针对关联施工人员的身份识别失败,确定关联施工人员属于非法人员,则该安全帽不会像门禁系统发送进场通行请求,而是会向门禁系统发送告警请求。通过该方案可以确保不合法的人员根本没有机会向门禁系统申请进入施工现场,进一步增强了施工现场的生命财产安全型。

44、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禁系统,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存储器、电动门锁、第一通信单元以及第一通信总线,所述第一通信总线分别同所述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所述电动门锁、所述第一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存储器中存储有第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程序,所述第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程序可供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4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人员需要进入施工现场并向施工现场的门禁系统发出了进场通行请求以后,门禁系统会同该施工人员的安全帽配合,让安全帽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该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从而了解该施工人员当前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而基于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对该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进行处理。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门禁系统根据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决定该施工人员能否进入施工现场,这能够阻止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而降低因防护用具穿戴不合规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安全帽是所有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使用的防护用具,是最基础最普遍的防护用具,将射频读卡器设置在安全帽上,不需要要求施工人员额外携带独立的射频读卡器,在降低施工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射频读卡器能够正常读取到施工人员已穿戴的其他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

46、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帽,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存储器、射频读卡器、第二通信单元以及第二通信总线,所述第二通信总线分别同所述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所述射频读卡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存储器中存储有第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程序,所述第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程序可供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4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安全帽关联的关联施工人员在需要进入施工现场会向门禁系统发出进场通行请求,门禁系统接收到进场通行请求后同该关联施工人员的安全帽配合,让安全帽基于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该关联施工人员已穿戴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从而了解该关联施工人员当前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进而基于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对该关联施工人员的进场通行请求进行处理。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门禁系统根据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决定该施工人员能否进入施工现场,这能够阻止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而降低因防护用具穿戴不合规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安全帽是所有人进入施工现场都必须使用的防护用具,是最基础最普遍的防护用具,将射频读卡器设置在安全帽上,不需要要求施工人员额外携带独立的射频读卡器,在降低施工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射频读卡器能够正常读取到施工人员已穿戴的其他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

48、第五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系统,包括前述门禁系统与多个防护用具,所述多个防护用具包括多个前述安全帽以及多个设有射频标签的非帽防护用具,所述非帽防护用具为除所述安全帽以外的防护用具;所述门禁系统与所述安全帽通信连接,所述射频标签中记录有与所述射频标签唯一对应的所述防护用具的识别信息,所述射频标签可供所述安全帽中的所述射频读卡器读取。

49、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50、1.门禁系统根据施工人员的防护用具穿戴情况决定该施工人员能否进入施工现场,这能够阻止防护用具穿戴不合格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而降低因防护用具穿戴不合规而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51、2.将射频读卡器设置在安全帽上,不需要要求施工人员额外携带独立的射频读卡器,在降低施工人员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确保射频读卡器能够正常读取到施工人员已穿戴的其他防护用具上的射频标签。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731/1908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