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柔性防爆罐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3:21:58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柔性防爆罐,属于防爆罐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迫切需要能够处理较小当量爆炸物的新型防护装备。防爆罐是确保公共安全的基础条件,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主要排爆装备。防爆罐形状一般为圆筒形或球形,通常置于平板拖车上,由汽车进行机动牵引。当发现可疑爆炸物后,将其放入防爆罐中及时转移到安全地进行销毁处理。
2、防爆罐是一种用于临时存放、运输爆炸物或可疑爆炸物的罐状装置,可以有效削弱爆炸冲击波和碎片对周围环境的杀伤效应。目前,防爆罐主要采用厚实的特种钢板制造而成,也有使用薄钢板与胶板、树脂、多孔纤维束等有机材料复合制作而成。前者抗爆能力强,但造价昂贵、过于笨重;后者重量虽然有所降低,但是抗爆特性较差。
3、其共同特点都是需要钢板作为罐体的主要支撑材料和抗爆材料,重量较大,机动性较差,在爆炸过程中存在由于爆炸当量过大导致的罐体被击穿,钢板破片易造成对人员、设备的二次破坏。因此,设计重量轻、抗爆能力强、成本低的非金属柔性防爆罐已经成为公共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柔性防爆罐,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量较大、机动性差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2、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组合式柔性防爆罐,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底座一侧通过拉绳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底座顶面外缘处固定连接有卡环,所述卡环内固定连接有围栏,所述围栏外侧壁设有第二把手;
5、罐体,滑动插接于所述围栏内侧且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罐体包括外罐和内罐,所述内罐固定连接于外罐内部底端,内罐高度为外罐高度的0.4-0.6倍,所述外罐外侧壁设有第三把手;
6、盖体,扣合于所述罐体顶部敞口处,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连接于所述上盖底面的内盖,所述上盖和所述内盖之间连接有第一柔性魔术贴,所述内盖滑动插接于所述外罐内侧且抵接于所述内罐顶端,所述内盖上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泄爆口;
7、所述上盖顶面分别设有第二柔性魔术贴和第三柔性魔术贴,所述第二柔性魔术贴和第三柔性魔术贴呈十字交叉状,且所述第二柔性魔术贴和第三柔性魔术贴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盖体下侧并贴合于所述外罐外侧壁,所述上盖顶面设有第四把手。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围栏包括若干层聚乙烯层和若干层阻燃缓冲吸能层由内向外交替层叠构成,且围栏最内层为聚乙烯层;
9、所述外罐和所述内罐均为改性聚丙烯材料制成,所述外罐的侧壁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芳纶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内罐的侧壁内部由内向外依次设有阻燃抗爆防冻液填充层和芳纶层;
10、所述上盖和所述内盖均为改性聚丙烯材料制成,所述上盖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芳纶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内盖内部设有阻燃抗爆防冻液填充层。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设有能量吸收机构,所述能量吸收机构包括底板、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面四块呈竖直设置的板体共围合构成的吸能腔、设置于所述内罐和所述板体之间的缓冲件;
12、所述板体的其中一侧壁均抵接于相邻所述板体的表面,相邻两板体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缓冲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内罐内壁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杆、开设于所述固定杆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移动槽、转动连接于移动槽内的双向螺纹丝杆、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槽内且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两端的两个移动块、分别铰接于两个所述移动块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等长且呈八字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与所述板体之间呈铰接配合;
13、所述移动块靠近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一侧开设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沿所述双向螺纹丝杆轴向贯穿所述移动块,所述双向螺纹丝杆位于所述半圆槽内,所述双向螺纹丝杆上具有旋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截面形状设置为等腰直角梯形且其斜边位于靠近所述双向螺纹丝杆中部的一侧,所述螺纹槽的导程角为40°-50°,所述半圆槽内开设有沿所述双向螺纹丝杆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通过支撑弹簧弹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螺纹槽相配合的楔形结构,当两个所述移动块相互靠近时,所述螺纹槽内侧壁驱动所述滑块收回滑槽内。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呈中空设置,所述底板上方设有呈水平设置的压板,所述底板内部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压板和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支撑座侧壁连通于所述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底端转动支承有第一带轮,所述移动槽内顶部转动支承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共套设有传动带,两个所述移动块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带的两侧,所述第一带轮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连接板侧壁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驱动齿条,所述第一驱动齿条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内部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设有转动盘,所述底板顶面对应所述板体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呈线性延伸且连通于底板内部,所述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相对应的所述板体所在的平面具有45°的夹角,所述连接板上对应所述导向槽均开设有通槽,所述转动盘顶面均开设有四个一一对应于所述通槽的且呈涡状延伸的驱动槽,所述板体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槽、通槽和驱动槽的导向柱;
16、所述转动盘周壁固定连接有被动锥齿轮,所述移动槽内底部转动支承有啮合于所述被动锥齿轮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条远离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驱动齿条,所述第二驱动齿条啮合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内部底面开设有圆孔,所述转动盘底部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所述圆孔内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圆孔之间设有扭簧。
1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靠近所述内罐的表面均设有滑移杆,所述板体靠近所述罐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条第一燕尾带, 所述第一燕尾带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滑移杆呈竖直设置且滑动连接于两条所述第一燕尾带,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均铰接于所述滑移杆。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远离所述罐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两条第二燕尾带, 所述第二燕尾带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板体一侧均滑动连接于相邻所述板体表面的两条第二燕尾带。
2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纹丝杆顶端延伸至所述固定杆上方,所述固定杆顶面固定连接有阻尼件,所述双向螺纹丝杆连接于所述阻尼件。
2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板体靠近所述内罐的表面均设有两组抵接件,所述抵接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板体且垂直于所述板体的抵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杆远离所述板体一端的抵接块,当所述板体相互远离使所述吸能腔处于最大状态时,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内罐内壁。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3、1.盖体与罐体均采用双层结构设计,并配合围栏组成柔性防爆罐,该结构适用于各种防小当量爆炸物的柔性防爆罐,高低交错内外罐体,缩小爆炸在罐体内部的爆炸空间,并且增强爆炸物局部防护,减少防爆罐无效防护位置的重量,从而在同等防护情况下可以做到重量最轻,提升防爆罐整体机动性;
24、2.内盖与上盖之间通过第一柔性魔术贴进行连接,在防爆罐静止放置状态下,上盖与内盖通过第一柔性魔术贴紧密连接在一起,当需要排爆时,可快速分离,使得内盖坠落于罐体内部台阶处,即与内罐顶端形成紧密结合,并在内盖上开设有泄爆口,将爆炸产生的超压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衰减,在重量减轻的情况下,保证防护要求;
25、3.在内盖以及内罐的内部设置含阻燃抗爆防冻液的水囊,用于吸收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及快速熄灭爆炸产生的火焰,且在爆炸时,由于含阻燃抗爆防冻液的水囊最先受到冲击波压力冲击,造成破损,其内部阻燃抗爆防冻液在罐体内部快速分散成小液滴形体,内部发生相互碰撞,形成“微分弥散效应”,消耗冲击波的动能,并防止由爆炸产生火灾的二次伤害;
26、4.在外罐、内罐、顶盖和外围栏上分别设置聚乙烯层和芳纶层,在受到爆炸冲击时,冲击波携带破片高速撞击芳纶层,芳纶层机织布发生纤维的断裂,以抵消破片的动能,并通过聚乙烯层的阻隔,将向罐体内四周扩散的中低速破片尽数拦截,极大的降低了高速破片的动能。
27、5.选取改性聚丙烯材料做罐体和盖体的外型框架,由于改性聚丙烯具有缓冲吸能的性质,使得防爆罐整体防护性更佳;
28、6.通过设置围栏由聚乙烯层与阻燃缓冲吸能层交替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弥补罐体由于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向上运动时,罐体与地面之间存在间隙,导致冲击波压力有部分向下泄压,容易造成外围空间下部分超压过大的情况;
29、7.通过进一步在罐体内部设置能量吸收机构,在将爆炸物丢入罐体后,使爆炸物落入吸能腔内,当爆炸物抵接于压板时,在重力作用下,压板带动底板内部的连接板朝向下方移动,当连接板朝向下方移动时,通过第一驱动齿条和第二驱动齿条分别驱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转动,当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时,第一传动齿轮使第一带轮旋转,从而使分别固定连接于传动带两侧的两个移动块相互靠近,由于与螺纹槽相配合的滑块端部呈楔形结构,移动块在相互靠近时,并不受到双向螺纹丝杆的限制,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配合,推动板体朝向中部移动,缩小吸能腔,当第二传动齿轮转动时,通过主动锥齿轮带动被动锥齿轮旋转,从而使转动盘旋转,并在驱动槽和导向槽的配合下,使板体沿导向槽方向移动,使板体在移动时更加稳定,当爆炸物爆炸产生冲击波时,冲击波推动四块板体相互远离,此时,板体将力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传递至两个移动块,且两个移动块上与螺纹槽配合的滑块与螺纹槽内侧壁之间产生阻力,从而抵抗冲击力的影响,对冲击力进行吸收,提升整体的抗爆性,在爆炸过程中,板体逐渐相互远离,并使抵接块抵接于内罐内壁,从而进一步将冲击力传递至内罐,使内罐继续对冲击力进行吸收;
30、8.通过设置第一燕尾带和第二燕尾带,以极大地提升了板体整体的强度,且提升了相邻板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压力外泄的情况。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394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