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  >  正文

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

  • 国知局
  • 2024-08-02 15:08:10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电机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其中的功率器件、电容、直流母排、变压器、整流桥等原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

2、目前电机控制器的散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风冷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散热能力较差;二是液冷系统,芯片上的高热量传导给冷却液,冷却液流动将热量带走,通常情况下为水冷散热,这类系统的要求比较高,需杜绝漏水、断水的情况;对于液冷系统而言,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来吸收装置热量,然而冷却液具有一定流速,并且在电机控制器温度异常升高时,通常通过加快冷却液的流速来提高降温效果,但是此时冷却液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需要增大制冷机对冷却液的冷却效果,以至于增大了能量损耗;

3、授权公告号:cn10326038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结构通过设置的水路循环,可及时带走功率器件工作时发出的热量,不会造成热量冗余损坏控制器,提高了电机控制器的功率器件散热能力。

4、上述专利虽然通过内置水管提高散热效果,但是在控制器温度升高增大冷却液流速时,水管内的高温冷却液未能及时转移,因此高温冷却液的热量将传递给低温冷却液,以至于低温冷却液的吸热效果变差,从而导致需要大量冷却液,造成能源损耗增大。

5、为此,提出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可以及时转移高温冷却液,提高冷却液对电机控制器的降温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机控制器冷却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电路板,还包括:

4、循环机构,包括法兰、循环管,法兰用于将循环管安装在壳体上,循环管吸收电机控制器内的热量;

5、转移机构,包括转动管、孔洞、支架、负压组件;支架设置在法兰上,转动管转动安装在支架上,负压组件用于为转动管内提供负压环境,孔洞用于吸收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转动管用于转移高温冷却液;

6、扰流机构,包括第一扇叶、支管;第一扇叶用于带动转动管转动,支管用于搅拌转动管内的冷却液;

7、晃动机构,包括滑槽、扰流块、连接件、驱动组件;滑槽开设在支管的侧壁上,扰流块滑动安装在滑槽中,连接件设置在转动管与扰流块之间,扰流块用于使低温冷却液流向循环管内侧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扰流块移动。

8、其中,通过负压组件为转动管内提供负压环境,通过支管的端部将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被及时转移,第一扇叶带动转动管转动,支管搅动冷却液,增大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接触概率。

9、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外接冷却液提供装置为循环管提供低温冷却液,当冷却液流经壳体内部时,在热交换的作用下,冷却液吸收壳体内的热量,从而实现了对壳体内电路板降温的作用,当冷却液沿着循环管流动时,冷却液冲击第一扇叶,此时第一扇叶带动转动管转动,从而能够通过负压组件为转动管内提供负压环境,当转动管处于负压环境时,隔热材料制成的转动管通过支管的端部将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被及时转移,与此同时,支管搅动冷却液,增大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接触概率,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能够降低外接冷却液提供装置为循环管输送的冷却液,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10、在转动管转动过程中,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扰流块沿着滑槽移动,活动状态的扰流块推动低温冷却液靠近转动管内侧壁,增大了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内侧壁的接触概率,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并且低温冷却液挤压高温冷却液,提高了支管与转动管对高温冷却液的吸收效果。

11、并且转动状态的支管能够均匀吸收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温冷却液的转移效果。

12、进一步地,负压组件包括开设在支架上的安装槽,转动管转动插设在安装槽内,且转动管与安装槽连通,安装槽的侧壁上插设有排放管,排放管用于转移转动管内的高温冷却液,且转动杆内安装有第二扇叶。

13、在转动管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扇叶转动,此时第二扇叶带动转动管内的高温冷却液向着靠近安装槽的方向流动,然后通过排放管将进入安装槽中的高温冷却液排出,从而能够及时地将转动管内的高温冷却液转移,起到了使转动管内能够处于负压状态的作用。

14、进一步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循环管内的挡块,挡块为弹性材质,且挡块的侧壁为与支管配合的镜面。

15、在支管转动过程中,在弧形的镜面的作用下,支管对挡块施加压力,此时挡块发生形变,此时支管越过挡块表面,因此在转动管转动过程中,能够在挡块与支管的相互配合下改变转动管的转速,在转速发生变化时,扰流块受到的离心力发生变化,当转动管处于高转速时,扰流块受到的离心力大于弹性材质的连接绳的弹力,因此扰流块向着远离转动管的方向滑动,当转动管转速降低时,连接绳复原并拉动扰流块复位,因此能够驱动扰流块沿着滑槽做往复运动的作用;并且在弧面的作用下,当支管挤压挡块时,支管受到水平方向的分力,此时该分力传递给转动管,从而能够降低转动管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起到了确保转动管能够正常转动的作用。

16、进一步地,挡块上开设有空腔,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孔。

17、挡块被挤压时,空腔内的冷却液通过贯穿孔排出,此时贯穿孔中排出的冷却液冲击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能够将高温冷却液转移到支管端部,提高了支管对高温冷却液的吸收效果。

18、进一步地,循环管的侧壁上安装有翅片,翅片用于提高循环管的吸热效果。

19、在挡块受到撞击时,挡块将冲击力传递给翅片,此时一边安装在循环管外壁上的弹性材质的翅片与循环管脱离接触,相当于翅片摆动,从而能够带动壳体内的气体流动,增大了壳体内的高温气体与循环管的接触概率,提高了散热效果,并且翅片同样能够吸收壳体内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循环管,从而起到了提高散热效果的作用。

20、进一步地,循环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空腔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孔连通的孔洞,安装孔内安装有弹性膜,弹性膜用于推动翅片。

21、在挡块被挤压的过程中,空腔内的冷却液受到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部分冷却液穿过空腔侧壁上的孔洞进入安装孔中,此时弹性膜发生形变,通过弹性膜推动翅片,增大翅片的摆动幅度,提高了翅片对壳体内气体的搅动效果。

22、进一步地,空腔的侧壁上插设有吸管,吸管远离空腔的一端与转动管外壁的间距为5mm。

23、当挡块复位时,在吸管的作用下,能够将循环管内部分远离循环管侧壁的冷却液转移到靠近循环管侧壁的部位,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并且在弹性膜膨胀的过程中,弹性膜与安装孔形成的空间中能够进入低温冷却液,由于弹性膜的导热性能较强,因此提高了对壳体内的降温效果。

24、进一步地,贯穿孔内安装有弹性绳,弹性绳上安装有封堵块,封堵块用于扰流。

25、在封堵块与弹性绳的作用下,当贯穿孔向外排放冷却液时,冷却液冲击封堵块,此时安装在弹性绳上的封堵块晃动,扩大了贯穿孔中排出的高温冷却液的扩散范围,即增大了支管端部周围高温冷却液被支管吸入的概率,提高了对高温冷却液的转移效果。

26、并且在挡块复位的过程中,弹性绳拉动封堵块将贯穿孔堵塞,因此空腔能够通过吸管从转动管周围吸收低温冷却液,然后通过热交换的方式,空腔内的低温冷却液吸收循环管的热量,提高了降温效果。

27、进一步地,吸管的侧壁上均匀设有挡杆,挡杆与扰流块配合。

28、在扰流块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挡杆施加压力来带动吸管晃动,从而能够搅动循环管内靠近转动管的低温冷却液,从而增大了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内壁解除的概率。

2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0、(1)本方案通过设置转动管、支管、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冷却液冲击第一扇叶,转动管转动,转动管内处于负压环境,转动管通过支管的端部将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被及时转移,与此同时,支管搅动冷却液,增大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接触概率,提高了冷却液的利用率,能够降低外接冷却液提供装置为循环管输送的冷却液,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31、(2)本方案通过设置扰流块、滑槽、连接件、挡块,在转动管转动过程中,通过支管挤压挡块能够改变扰流块的离心力,因此扰流块沿着滑槽移动,活动状态的扰流块推动低温冷却液靠近转动管内侧壁,增大了低温冷却液与循环管内侧壁的接触概率。

32、(3)本方案通过开设空腔、贯穿孔,增大了靠近循环管内侧壁的高温冷却液被支管吸入的概率,提高了对高温冷却液的转移效果。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50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