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子电路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制冷机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制冷机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15:07

本申请涉及空调制冷,特别涉及一种制冷机组。

背景技术:

1、目前,机房空调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在全年的功耗中,其主要功耗来自于风机。其中,室内侧风机功耗占比超过60%。室内侧风机功耗如此之高的原因是室内风量为额定风量,室内风机基本全年在按照额定风量运行。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实现高能效比的原因在于机组中的空气-空气换热器,由于空气-空气的换热效率低,因此空气-空气换热器的尺寸需要做的非常大,占地空间大,进而导致整个机组布局非常拥挤。同时,为了满足极端工况下的制冷需求,系统又耦合了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系统需要配置蒸发器和冷凝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仅仅通过空气-空气换热器就可以达到制冷需求。但此时空气仍然必须流经蒸发器和冷凝器,造成不必要的风机泵功损耗。同时,由于系统布局非常拥挤,系统的风路更加复杂,系统阻力更大,这些因素都给进一步提升空调能效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组,旨在有效解决现有冷却机组中空气必须流经蒸发换热单元和冷凝换热单元而造成不必要的风机泵功损耗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循环系统和热转移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具有供液体工质循环流动的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位于所述室内侧的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侧的第二换热单元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所述热转移系统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用于将所述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和复合运行模式,在所述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时,所述循环系统运行,所述热转移系统关闭,所述液体工质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在所述复合运行模式时,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热转移系统均运行,所述液体工质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热转移系统将所述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转移系统具有供制冷介质循环流动的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单元、冷凝换热单元、膨胀单元和蒸发换热单元。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路为所述高温侧,所述第二流路为所述低温侧。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上;所述蒸发换热单元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第四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流路上。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泵机。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侧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空气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内空气通道内;所述室外侧具有与室外空气连通的室外空气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空气通道内。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空气通道内设有室内风机并包括对应所述室内风机设置的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空气通道内设有室外风机并包括对应所述室外风机设置的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进风口。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外侧设有直接蒸发冷却装置,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用于形成细水雾、湿帘或降膜。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包括干模式和湿模式,在所述干模式时,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关闭,在所述湿模式时,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运行。

1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组,该制冷机组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制冷机组包括循环系统和热转移系统,循环系统具有供液体工质循环流动的第一回路,第一回路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换热单元、位于室外侧的第二换热单元以及连接于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热转移系统连接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用于将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提升进入第二换热单元的液体工质温度并使其远高于环境温度,从而将室内侧吸收的热量全部散入环境。本申请的制冷机组室内侧及室外侧的气流仅需分别穿过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气流阻力降低,因此可降低风机功率,特别是降低室内侧风机的功耗,进而达到降低制冷机组全年功耗的目的。而且本申请的制冷机组摒弃了现有的空气-空气换热方式,可减小机组尺寸,提升机组的结构紧凑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循环系统和热转移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具有供液体工质循环流动的第一回路,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位于所述室内侧的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侧的第二换热单元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所述热转移系统连接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之间用于将所述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包括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和复合运行模式,在所述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时,所述循环系统运行,所述热转移系统关闭,所述液体工质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在所述复合运行模式时,所述循环系统和所述热转移系统均运行,所述液体工质在所述第一回路中循环流动,所述热转移系统将所述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转移系统具有供制冷介质循环流动的第二回路,所述第二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单元、冷凝换热单元、膨胀单元和蒸发换热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流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流路为所述高温侧,所述第二流路为所述低温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流路上;所述蒸发换热单元包括第三换热通道和第四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回路上,所述第四换热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流路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路上设有泵机。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具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室内空气通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内空气通道内;所述室外侧具有与室外空气连通的室外空气通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空气通道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通道内设有室内风机并包括对应所述室内风机设置的室内回风口和室内送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室外空气通道内设有室外风机并包括对应所述室外风机设置的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位于所述室外进风口。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的外侧设有直接蒸发冷却装置,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用于形成细水雾、湿帘或降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液体循环运行模式包括干模式和湿模式,在所述干模式时,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关闭,在所述湿模式时,所述直接蒸发冷却装置运行。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机组,该制冷机组具有室内侧和室外侧,制冷机组包括循环系统和热转移系统,循环系统具有供液体工质循环流动的第一回路,第一回路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换热单元、位于室外侧的第二换热单元以及连接于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之间的第一流路、第二流路,热转移系统连接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用于将循环系统中低温侧的热量转移至高温侧,提升进入第二换热单元的液体工质温度并使其高于环境温度,从而将室内侧吸收的热量全部散入环境。本申请的制冷机组室内侧及室外侧的气流仅需分别穿过第一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气流阻力降低,因此可降低风机功率,进而达到降低制冷机组全年功耗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郭实龙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30技术公布日:2024/7/15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54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