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电机结构及电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02 15:38:39
本申请涉及控制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器、电机结构及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1、电驱控制器是电动车辆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储存的电能转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来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或者帮助电动车辆刹车,并将部分刹车能量存储到动力电池中。
2、在相关的技术中,电机控制器的控制部分跟驱动部分密封在同一金属腔体内,这样会对控制部分的电路产生极大的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器、电机结构及电驱动系统,能够对控制部分与驱动部分采用不同的腔体进行隔离,从物理上隔离了电磁串扰。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控制壳体,包括控制上壳及控制下壳,所述控制上壳与所述控制下壳连接,以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控制板,配置于所述控制上壳与所述控制下壳之间,所述控制板包括控制区、驱动区及连接区,所述第一腔体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控制区,所述第二腔体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连接区,所述第三腔体被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驱动区。
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控制板配置于控制上壳及控制下壳之间,控制板集成了控制区、驱动区及连接区,且控制下壳与控制下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第一腔体能够对控制区进行容纳,第二腔体能够对连接区进行容纳,第三腔体能够对驱动区进行容纳,能够实现驱动区、控制区及连接区的物理隔离,避免了控制区及驱动区之间的电磁串扰,保证控制器对外的辐射尽可能小的同时,也能保障控制器驱动区对控制区的电路的影响。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下壳包括下壳本体、第一接地面、第二接地面及第三接地面,所述第一接地面、所述第二接地面及所述第三接地面配置于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接地面、所述第二接地面及所述第三接地面均配置为沿靠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延伸,以围合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
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下壳本体上配置有第一接地面、第二接地面及第三接地面,能够与下壳本体分别围合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保障控制板与控制下壳良好接触,有利于实现对控制区、驱动区及连接区之间的物理隔离,保障驱动区的高频电磁干扰无法对控制区及连接区造成干扰,同时也能降低对外界的辐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上壳包括上壳本体、第四接地面及第五接地面,所述第四接地面及所述第五接地面配置于所述上壳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四接地面及所述第五接地面均配置为沿靠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延伸,以围合形成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以用于对所述控制区容纳,所述第五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以用于对所述连接区容纳。
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上壳本体上配置有第四接地面及第五接地面,当上壳本体与下壳本体进行连接后,第四接地面与第一接地面对应,第五接地面与第二接地面对应,能够确保控制板的驱动区、控制区及连接区分别位于不同的腔体中,实现控制区、连接区及驱动区之间的物理隔离,保证驱动区的高频电磁干扰无法对控制区及连接区造成干扰。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壳体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厚度不小于2mm。能够对电磁辐射有着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区及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一侧,且所述控制区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驱动区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另一侧,且所述控制区沿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驱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区与所述驱动区间隔分布。有利于控制壳体对控制区及驱动区之间的物理隔离,能够有效防止驱动区的高频电磁干扰通过空间或者控制板传导到控制区。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还包括第一接地区及第二接地区,所述第一接地区配置于所述控制区的外缘,所述第二接地区配置于所述连接区的外缘。
12、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控制区的外缘配置有第一接地区,连接区的外缘配置有第二接地区,能够保证控制壳体与控制板上的接地区形成良好的接触,进而达到物理隔离的效果,避免出现电磁干扰现象。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区及所述第二接地区均配置有若干通孔。通过通孔的设计,能够抑制电磁波通过控制板的板边逃逸,有效防止高频电磁干扰,也有效抑制了控制板对外的辐射。
14、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机结构,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15、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结构,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6、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驱动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机结构。
17、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驱系统,因包括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机结构,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8、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19、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下壳包括下壳本体、第一接地面、第二接地面及第三接地面,所述第一接地面、所述第二接地面及所述第三接地面配置于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接地面、所述第二接地面及所述第三接地面均配置为沿靠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延伸,以围合形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及第三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上壳包括上壳本体、第四接地面及第五接地面,所述第四接地面及所述第五接地面配置于所述上壳本体的一侧,且所述第四接地面及所述第五接地面均配置为沿靠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延伸,以围合形成形成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以用于对所述控制区容纳,所述第五区域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以用于对所述连接区容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体包括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的厚度不小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及所述连接区位于所述控制板的一侧,且所述控制区沿第一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连接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驱动区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另一侧,且所述控制区沿第二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驱动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与所述驱动区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第一接地区及第二接地区,所述第一接地区配置于所述控制区的外缘,所述第二接地区配置于所述连接区的外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区及所述第二接地区均配置有若干通孔。
9.一种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器。
10.一种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结构。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电机结构及电驱动系统,包括控制壳体包括控制上壳及控制下壳,控制上壳与控制下壳围合形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及第三腔体;控制板配置于控制上壳与控制下壳之间,控制板包括控制区、驱动区及连接区,第一腔体配置容纳控制区,第二腔体容纳连接区,第三腔体容纳驱动区。第一腔体能够对控制区进行容纳,第二腔体能够对连接区进行容纳,第三腔体能够对驱动区进行容纳,能够实现驱动区、控制区及连接区的物理隔离,避免了控制区及驱动区之间的电磁串扰,保证控制器对外的辐射尽可能小的同时,也能保障控制器驱动区对控制区的电路的影响。技术研发人员:陈卓,方南,李斌,李正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2技术公布日:2024/7/2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1/2469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