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其他产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与流程  >  正文

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08-02 12:27:22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爆破技术,它结合了聚能爆破和水压爆破的特点,旨在提高爆破效率、减少围岩损伤、控制超欠挖现象,并改善作业环境。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放样布眼,由测量人员放样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在掌子面标出炮孔位置,然后进行炮眼设计,一般利用手持钻机对轮廓线进行开孔处理,最后采用不耦合结构装药,根据围岩等级将炸药放入炮孔,最后周边的光爆眼应用炮泥封实,安装完毕导爆索即可实施爆破。

2、上述施工流程中,在利用手持钻机对轮廓线进行开孔处理时,由于围岩表面凹凸不平,而且为保证钻孔具有足够的深度,钻孔杆的长度一般很大,这样就使得钻孔初期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把持钻机,还需要时刻对准炮孔的轮廓线,为了保证施工的精准度,一般采用双人合作,一个人负责保持钻机,另一个人负责把持钻杆端部的钻头位置,但是这样对把持钻头位置处的施工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还会使用到辅助支架,辅助支架可以协助施工人员保持钻机,进而让施工人员腾出更多精力对准炮孔的轮廓,但是由于施工场地地面路况复杂多样,很多时候需要在隧道内临时搭建施工架或钢筋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站在施工架或钢筋架上作业,由于辅助支架一般无法在工架或钢筋架上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所以因场地的特殊性辅助支架无法适用于施工过程中所有的场景,进而严重影响施工的进程。

3、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不仅可以对机体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减轻施工人员把持使用机体过程中的工作压力,而且还能对机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机体打孔的精准度和高效性,通过以上的设置可以解决传统的手持式钻机在使用过程中打孔精准度低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一:施工放样,放出开挖轮廓线,测定隧道中线、高程,用红油漆在掌子面标出炮孔位置,为钻孔提供精确位置;

5、步骤二:钻孔,使用手持式钻机或风动凿岩机进行钻孔作业,严格控制钻孔位置、方向和深度;

6、步骤三:洗孔,钻孔完毕后清理孔内粉尘和碎石,确保孔内清洁,为装药做准备;

7、步骤四:装药,根据爆破设计要求,采用不耦合结构装药,将炸药和起爆器材装入炮孔中,周边的光爆眼应用炮泥封实;

8、步骤五:连接引爆线,将装药后的炮孔连接到起爆网络,确保起爆顺序和网络的可靠性;

9、步骤六:爆破,在确保所有人员撤至安全距离后,进行爆破作业,爆破后及时进行通风,排出粉尘和炸药残留气体。

10、可选地,所述手持式钻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外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机体和缓冲所述机体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机体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插接在所述缓冲套筒内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固定连接有两组缓冲弹片,所述缓冲腔室内滑动连接有承压球,所述承压球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内插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杆,所述第一环形杆的两端均插设有第二环形杆,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12、可选地,所述缓冲腔室由中间向内凹陷的区域和逐渐向两端扩张的区域组成,所述缓冲弹片靠近所述缓冲腔室中间凹陷区域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缓冲弹片远离所述缓冲腔室中间凹陷区域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均开设有膨胀避让孔。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形弹片,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形弹片。

14、可选地,所述缓冲弹片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片,所述缓冲腔室底部一端内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缓冲腔室的底部中间位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缓冲腔室的圆弧形结构内开设有第二缓冲槽。

15、可选地,所述缓冲套筒、所述缓冲腔室和所述缓冲弹片上均对称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尺寸相适配的导向槽。

16、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环形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插杆形状相适配的插槽。

17、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脚垫,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脚垫形状相适配的适配槽。

18、可选地,所述脚垫的底部和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状结构,所述脚垫在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上均呈线性排列分布。

1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不仅可以对机体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减轻施工人员把持使用机体过程中的工作压力,而且还能对机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机体打孔的精准度和高效性。

21、通过在缓冲组件内设置缓冲弹片,使得缓冲组件可以根据机体振动的大小,分级式对振动力进行缓冲吸收,进而大大提高对机体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力的缓冲效果。

22、通过在缓冲组件内设置第一环形杆、第二环形杆和加强筋等结构,使得缓冲组件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切换不同的使用状态,当施工地面相对平整时,可以让缓冲组件的一端接触地面,并借助其自身的缓冲效果,减缓机体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当施工地面比较复杂时,可以手动调节缓冲组件的结构位置,使得缓冲组件可以放置在施工人员的大腿或膝盖上进行支撑使用,这样的设置使得缓冲组件可以借助同一个缓冲结构,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完成不同的缓冲效果,进而让机体无论在什么场景下都可以省力高效的完成打孔工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钻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外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插接在所述缓冲套筒内的缓冲腔室,所述缓冲腔室内固定连接有两组缓冲弹片,所述缓冲腔室内滑动连接有承压球,所述承压球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内插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杆,所述第一环形杆的两端均插设有第二环形杆,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室由中间向内凹陷的区域和逐渐向两端扩张的区域组成,所述缓冲弹片靠近所述缓冲腔室中间凹陷区域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缓冲弹片远离所述缓冲腔室中间凹陷区域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均开设有膨胀避让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蜗形弹片,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蜗形弹片。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片的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环形弹片,所述缓冲腔室底部一端内开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缓冲腔室的底部中间位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缓冲腔室的圆弧形结构内开设有第二缓冲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筒、所述缓冲腔室和所述缓冲弹片上均对称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插入部的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孔尺寸相适配的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一环形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所述插杆形状相适配的插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脚垫,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脚垫形状相适配的适配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的底部和两侧均开设有梯形槽状结构,所述脚垫在所述第一环形杆和所述第二环形杆上均呈线性排列分布。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围岩聚能爆破孔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施工放样,放出开挖轮廓线,测定隧道中线、高程,用红油漆在掌子面标出炮孔位置,为钻孔提供精确位置;步骤二:钻孔,使用手持式钻机或风动凿岩机进行钻孔作业,严格控制钻孔位置、方向和深度。本发明通过设置缓冲组件,不仅可以对机体起到辅助支撑的效果,减轻施工人员把持使用机体过程中的工作压力,而且还能对机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力进行缓冲吸收,从而进一步提高机体打孔的精准度和高效性,通过设置缓冲弹片使得缓冲组件可以根据机体振动的大小,分级式对振动力进行缓冲吸收,进而大大提高对机体运转过程中产生振动力的缓冲效果。技术研发人员:程金平,唐文斌,刘海,黄共进,李旭,岳蛟,桂海波,刘海东,李彬,李野,邰联欢,刘斌,杨祥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航局广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02/2361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