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转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转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4:40:46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转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2、在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中,电池可以用于全部或部分地提供动力。在储能领域中,电池可以安装于储能箱体或是直接安装于用户侧。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电池的可靠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提高电池单体可靠性的转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2、本申请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组件。该转接组件用于电池单体,该转接组件包括转接部、第一绝缘部和连接加强结构。其中,转接部包括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过载保护部,过载保护部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第一绝缘部固定在端子连接部朝向电池单体的极耳的一侧,用于将端子连接部与电池单体的极耳绝缘隔离。连接加强结构设置在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之间,使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的连接面凹凸不平,交错咬合固定。

4、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中,通过将端子连接部和第一绝缘部之间的连接面设置成凹凸不平,增大端子连接部和第一绝缘部之间的连接面积,使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之间交错咬合固定,从而能够提高端子连接部和第一绝缘部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之间出现缝隙或者第一绝缘部从端子连接部上翘起,从而也能够避免极耳插入上述的缝隙或者翘起位置。通过上述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第一绝缘部在极耳和端子连接部之间的绝缘隔离的作用。并且,在过载保护部发生熔断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或者端子连接部和极耳之间的绝缘隔离。所以,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电池或者用电装置的可靠性。

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加强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凸起和与连接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凹槽,连接凸起位于连接凹槽内,连接凸起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和第一绝缘部的其中一个上,连接凹槽设置在另一个上。

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凹槽设置在端子连接部上,连接凸起设置在第一绝缘部上。

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连接凸起沿阵列排布设置,多个连接凹槽沿阵列排布设置。

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凸起为柱状凸起,连接凹槽为柱状槽。

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凸起为方形柱状凸起,连接凹槽为方形柱状槽。

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与端子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对应平齐,第一方向为端子连接部与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的垂直方向。

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部设置在端子连接部的第一表面,极耳连接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二绝缘部,极耳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与端子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位于转接组件的同一侧;第一绝缘部远离端子连接部的一端和第二绝缘部远离极耳连接部的一端均超出过载保护部,且第一绝缘部的高度与第二绝缘部的高度相同。

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过载保护部包括第三绝缘部,第三绝缘部设置在过载保护部的外周缘,第三绝缘部包括第一子绝缘部和第二子绝缘部,第一子绝缘部与第一绝缘部位于转接组件的同一侧,第二子绝缘部与第一子绝缘部相背;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和第一子绝缘部之间形成定位槽,定位槽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第二子绝缘部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第二方向为端子连接部与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

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绝缘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

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部靠近第一子绝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凹台,第二绝缘部靠近第一子绝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凹台,第一子绝缘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连接凹台和第二连接凹台,第一连接凹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子绝缘部的高度、第二连接凹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第一子绝缘部的高度。

1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绝缘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定位槽的深度。

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为一体结构。

17、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和第三绝缘部为一体结构。

1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极耳连接部包括过渡部、第一极耳子连接部和第二极耳子连接部,过渡部靠近过载保护部的一端连接至过载保护部,第一极耳连接子部和第二极耳连接子部分别设置在过渡部远离过载保护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的两侧,第二绝缘部设置在过渡部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一方向为端子连接部与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的垂直方向。

19、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端子、电极组件和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转接组件。其中,外壳设置有容纳腔,端子设置在外壳上,电极组件包括本体部和极耳。转接组件的极耳连接部连接至极耳。

20、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单体。

21、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第三方面提供的电池。

22、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电池或者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转接组件,因此,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能够提高电池单体、电池或者用电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转接组件,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加强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凸起和与所述连接凸起一一对应设置的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凸起位于所述连接凹槽内,所述连接凸起设置在所述端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绝缘部的其中一个上,所述连接凹槽设置在另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槽设置在所述端子连接部上,所述连接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凸起沿阵列排布设置,多个所述连接凹槽沿阵列排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为柱状凸起,所述连接凹槽为柱状槽。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凸起为方形柱状凸起,所述连接凹槽为方形柱状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沿第一方向的两端与所述端子连接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对应平齐,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的垂直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设置在所述端子连接部的第一表面,所述极耳连接部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二绝缘部,所述极耳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端子连接部的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转接组件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载保护部包括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三绝缘部设置在所述过载保护部的外周缘,所述第三绝缘部包括第一子绝缘部和第二子绝缘部,所述第一子绝缘部与所述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转接组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子绝缘部与所述第一子绝缘部相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绝缘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一子绝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凹台,所述第二绝缘部靠近所述第一子绝缘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凹台,所述第一子绝缘部沿第二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凹台和所述第二连接凹台,所述第一连接凹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绝缘部的高度、所述第二连接凹台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绝缘部的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绝缘部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槽的深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三绝缘部为一体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和所述第三绝缘部为一体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包括过渡部、第一极耳子连接部和第二极耳子连接部,所述过渡部靠近所述过载保护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过载保护部,所述第一极耳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极耳子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部远离所述过载保护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绝缘部设置在所述过渡部沿第一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端子连接部与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连线所在的方向的垂直方向。

16.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17.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

18.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用于提供电能。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转接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该转接组件包括转接部、第一绝缘部和连接加强结构。其中,转接部包括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过载保护部,过载保护部设置在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第一绝缘部固定在端子连接部朝向电池单体的极耳的一侧,用于将端子连接部与电池单体的极耳绝缘隔离。连接加强结构设置在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之间,使第一绝缘部和端子连接部的连接面凹凸不平,交错咬合固定。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组件的可靠性高。技术研发人员:白花蕾,郑于炼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8技术公布日:2024/8/1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60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