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转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正文

转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8-19 14:45:57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包,具体地,涉及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包内部通常设置有电池组件和配电组件(例如配电箱),电池组件需与配电组件电连接,以实现电路的导通。相关技术中,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的转接结构占用较大空间,不利于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而电池包内部的布线空间又较小,也不便于设计支撑结构来保证转接结构的稳定性,易影响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能够便于实现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稳定的电连接,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能够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的优点,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接结构,所述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用于连接于电池组件;第二转接件,用于连接于配电组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相连;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用于布置在位于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配电组件之间的前梁上,所述支撑主体形成有安装区,所述安装区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的连接处。

3、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形成有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区并排布置的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转接件弯折延伸至所述安装区的布置路径。

4、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还形成有支撑区,所述支撑区与所述安装区或所述避让区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接件自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连接处沿所述前梁延伸的第一段。

5、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具有位于所述避让区且沿z向内凹于所述支撑主体的避让槽,所述安装区和所述支撑区分别位于所述避让槽的顶部开口的相对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能够自所述避让槽沿z向延伸后弯折延伸至所述安装区,并使得所述第一段能够自所述安装区跨过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后支撑在所述支撑区。

6、可选地,所述安装区具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构造为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或者,所述安装结构构造为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连接件配合相连。

7、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侧壁和用于朝向所述配电组件的第二侧壁,所述避让区具有供线束贯穿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线缆槽。

8、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于布置在所述前梁与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件之间的中间梁之间的第一豁口处,以使得连接于其中一个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转接件穿过所述避让区后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件,并使得连接于另一所述电池组件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走线槽和所述线缆槽。

9、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构造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支撑主体构造为组装而成的分体式结构。

10、可选地,所述分体式结构包括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安装区形成在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避让区和所述支撑区形成在所述第二分体上,所述避让区位于所述安装区和所述支撑区之间。

11、可选地,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用于罩设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安装区、所述避让区和所述支撑区位于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防护盖之间。

12、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的朝向所述电池组件一侧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于布置在所述前梁与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件之间的中间梁之间的第一豁口处,所述防护盖上形成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走线槽的开口侧,以与所述走线槽共同围成供线束穿过的线缆通道。

13、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的第一连接配合结构。

14、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的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防护盖位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

15、可选地,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于所述前梁的第二连接配合结构。

16、可选地,所述支架为绝缘体。

1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组件、配电组件、前梁以及如上所述的转接结构,所述前梁上形成有沿z向内凹于所述前梁的第二豁口,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豁口内,所述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二豁口内。

18、可选地,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前梁相邻布置有至少两组所述电池组件,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电池组件之间具有中间梁,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梁的朝向所述前梁的一端具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处且连通于所述第一豁口,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内,所述支架的用于供线束贯穿所述中间梁的线缆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内。

19、可选地,所述前梁的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

20、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包。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转接结构,通过将支撑主体布置在位于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的前梁上,并且支撑主体上形成有用于支撑固定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的连接处的安装区,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前梁处的空间实现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的连接以及固定支撑,可靠性高。同时,由于通过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能够实现将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稳定的电连接,如此整个电池包内的结构布置较为紧凑,实现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电连接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公开提供的支架能够便于实现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稳定的电连接,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能够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的优点。

22、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形成有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安装区并排布置的避让区,所述避让区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转接件弯折延伸至所述安装区的布置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还形成有支撑区,所述支撑区与所述安装区或所述避让区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支撑区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接件自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连接处沿所述前梁延伸的第一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具有位于所述避让区且沿z向内凹于所述支撑主体的避让槽,所述安装区和所述支撑区分别位于所述避让槽的顶部开口的相对两侧,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能够自所述避让槽沿z向延伸后弯折延伸至所述安装区,并使得所述第一段能够自所述安装区跨过所述避让槽的开口后支撑在所述支撑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区具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构造为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连接,或者,所述安装结构构造为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所述安装结构与连接件配合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具有用于朝向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一侧壁和用于朝向所述配电组件的第二侧壁,所述避让区具有供线束贯穿所述支撑主体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线缆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于布置在所述前梁与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件之间的中间梁之间的第一豁口处,以使得连接于其中一个电池组件的所述第一转接件穿过所述避让区后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件,并使得连接于另一所述电池组件的线束依次穿过所述走线槽和所述线缆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构造为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支撑主体构造为组装而成的分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式结构包括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并排布置的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安装区形成在所述第一分体上,所述避让区和所述支撑区形成在所述第二分体上,所述避让区位于所述安装区和所述支撑区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用于罩设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安装区、所述避让区和所述支撑区位于所述支撑主体和所述防护盖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的朝向所述电池组件一侧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供线束穿过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于布置在所述前梁与位于相邻两个电池组件之间的中间梁之间的第一豁口处,所述防护盖上形成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走线槽的开口侧,以与所述走线槽共同围成供线束穿过的线缆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的第一连接配合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的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的相对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防护盖位于两个所述翻边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连接于所述前梁的第二连接配合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绝缘体。

16.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配电组件、前梁以及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结构,所述前梁上形成有沿z向内凹于所述前梁的第二豁口,所述支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豁口内,所述安装区位于所述第二豁口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前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所述前梁相邻布置有至少两组所述电池组件,任意相邻的两组所述电池组件之间具有中间梁,至少一个所述中间梁的朝向所述前梁的一端具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处且连通于所述第一豁口,所述支架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内,所述支架的用于供线束贯穿所述中间梁的线缆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的背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二转接件的远离所述第一转接件的一端。

1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本公开涉及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及用电设备,该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以及支架,第一转接件用于连接于电池组件;第二转接件用于连接于配电组件,第一转接件与第二转接件相连;支架包括支撑主体,支撑主体用于布置在位于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的前梁上,支撑主体形成有安装区,安装区用于支撑固定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的连接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转接结构能够便于实现电池组件与配电组件之间稳定的电连接,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能够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张成军,李方佩,陈耀磊,公绪斌,黄飞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9技术公布日:2024/8/16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19/2763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