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医药医疗技术的改进,医疗器械制造及应用技术 > 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  >  正文

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

  • 国知局
  • 2024-08-30 14:27:10

本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尤其涉及实验设备,具体是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脏骤停是全球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统计,国内外每年有数十万人发生心脏骤停,而我国心脏骤停患者人数之多局各国之首。目前的各项指南建议,医院内外均应建立紧急行动计划,以确保在应对心脏骤停发生时做出迅速、协调的反应,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这些计划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培训潜在的普通救援者进行心肺复苏,在公共活动场所放置易于获取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同时制定、传播并实践紧急响应方案。尽管上述举措一定程度提高了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但患者在复苏后经历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仍是导致心脏骤停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并且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基于上述临床现状,现有技术中急需建立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性高、效果优的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以探索心脏骤停这一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既往的研究显示,针对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中复苏阶段采用的胸外按压方案,可分为人工方案及机械方案两种。人工胸外按压方案类似于针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标准复苏手法,主要通过手指在小鼠或大鼠胸骨上方以较高频率按压小动物胸廓,并且需达到一定的深度。根据大鼠的心脏生理特点,胸外按压频率需达到约200次/分,而针对小鼠的按压频率,则需达到约300—400次/分,持续数分钟。欲使用经典的人工胸外按压方案达到该标准并进行重复实验及实验组间比较,难度颇大;因此,需要采用机械胸外按压方案代替人工方案。但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机械胸外按压方案所采用的复苏装置,其体积大、适配性差,不能在大鼠、小鼠二者复苏过程中灵活切换,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使用方便、轻巧便携,为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提供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该模型因采用手指胸外按压等传统方式带来的费力、重复性差等问题,保证了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及构建质量。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底座、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所述竖直壳体的下端连接在底座上表面,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的上端连接在按压组件安装壳体下表面,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内腔与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相连通;

4、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内安装有电机和转动轴,所述底座内安装有用于为电机供电的电源,所述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与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内壁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传动连接;

5、所述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安装有动力轴,所述动力轴的一端与转动轴上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动力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曲柄的一端,所述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活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侧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曲柄另一端远离动力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活动安装在条形槽内,所述滑块上竖直安装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下端穿过按压组件安装壳体且安装有按压件。

6、优选地,所述底座、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呈c型一体式结构设置,所述底座的中空腔、动力组件安装壳体的中空腔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的中空腔相互连通。

7、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心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8、优选地,所述转动轴上端同轴心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动力轴的外表面同轴心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

9、优选地,所述第二锥形齿轮远离动力轴的一侧同轴心固定安装有微调轴的一端,所述微调轴的另一端穿过按压组件安装壳体且固定安装有微调旋钮。

10、优选地,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外壳,所述按压外壳上端可容纳按压杆,所述按压外壳下端固定安装有海绵头。

11、优选地,所述按压外壳中间沿轴心开设有限位槽孔,所述限位槽孔上端与外部相通,所述限位槽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按压杆下端可在限位槽孔内上下活动并按压限位槽内下端的弹簧,实现降低运动幅度的功能。

12、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表面安装有变速开关和总开关,所述变速开关常闭时连通电机的高转速线路,断开时连通电机的低转速线路;所述电源通过总开关与电机相连。

13、优选地,所述滑块上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按压杆中段位置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按压杆通过外螺纹与滑块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按压杆可实现按压杆与滑块相对位置的调节。

14、优选地,所述按压组件安装壳体上安装有限位支撑板,所述按压杆穿过限位支撑板且与限位支撑板活动连接。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作用,以将电机的转动传递给转动轴,再通过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的传动作用,继而可将转动轴的转动传递给动力轴,继而带动动力轴端部的曲柄转动,使得曲柄另一端的从动轴绕动力轴的轴心进行转动,继而带动滑块在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中上下移动,使得按压杆同步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按压件的上下按压动作,按压件内的弹簧可降低按压杆上下运动的幅度,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按压件,可实现不同上下运动幅度的精准控制,结合电机的双转速线路,从而适配小鼠或大鼠的胸外按压幅度与频率,同时结合机械通气以实现小鼠或大鼠有效心肺复苏的目的。由于电机的转动频率可以恒定,因此该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按压频率与深度,可明显降低不同时期造模的批次效应,另外按压件下端设置的海绵头又可模拟手指的柔软度,保留了人工胸外按压的优点。综上,该装置为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提供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该模型因采用手指胸外按压等传统方式带来的费力、重复性差等问题,保证了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及构建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的下端连接在底座(1)上表面,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的上端连接在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下表面,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内腔与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呈c型一体式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的中空腔、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的中空腔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的中空腔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安装有主动齿轮(7),所述转动轴(6)上同轴心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与主动齿轮(7)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上端同轴心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10),所述动力轴(12)的外表面同轴心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0)与第二锥形齿轮(11)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1)远离动力轴(12)的一侧同轴心固定安装有微调轴(21),所述微调轴(21)的端部穿过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且固定安装有微调旋钮(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18)包括按压外壳(181),所述按压外壳(181)上端可容纳按压杆(17),所述按压外壳(181)下端固定安装有海绵头(18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外壳(181)中间沿轴心开设有限位槽孔(183),所述限位槽孔(183)上端与外部相通,所述限位槽孔(183)内安装有弹簧(184),所述按压杆(17)下端可在限位槽孔(183)内上下活动并按压限位槽孔(183)内下端的弹簧(18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安装壳体(2)表面安装有变速开关(19)和总开关(20),所述变速开关(19)常闭时连通电机(5)的高转速线路、断开时连通电机(5)的低转速线路;所述电源(4)通过总开关(20)与电机(5)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上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按压杆(17)中段位置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按压杆(17)通过外螺纹与滑块(14)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按压杆(17)可实现按压杆与滑块(14)相对位置的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安装壳体(3)上安装有限位支撑板(25),所述按压杆(17)穿过限位支撑板(25)且与限位支撑板(25)活动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动物心肺复苏辅助胸外按压装置,包括底座、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和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动力组件安装壳体内装有电机和转动轴,底座内装有电源,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装有动力轴,动力轴的一端与转动轴上端通过锥形齿轮传动连接,动力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曲柄的一端,按压组件安装壳体内腔活动安装有滑块,滑块侧面开设有条形槽,曲柄另一端通过从动轴活动安装在条形槽内,滑块上装有按压杆,按压杆下端装有按压件。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使用方便、轻巧便携,为小动物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的建立提供极大的便利,解决了该模型因采用手指胸外按压等传统方式带来的费力、重复性差等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卜军,陈泰威,袁安彩,严洋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技术研发日:20231226技术公布日:2024/8/27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830/282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