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直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11 14:36:08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1、直流接触器被广泛应用于用电和配电控制等方面。直流接触器通常利用线圈上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直流接触器吸合。然而,在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直流接触器会出现不吸合,导致直流接触器不能将电源电连接到负载上。从而,电路断开,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及直流接触器,能够避免在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直流接触器出现不吸合的现象。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该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包括:电压检测电路、吸合电路和维持电路。
3、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吸合电路的电源端用于接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用于表征直流输入电源电压的变化情况,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接入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用作参考电压,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吸合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吸合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直流接触器中的线圈和所述维持电路电连接。
4、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电压升至最小吸合电压时,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得到第一信号,并向所述吸合电路传输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压的分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大小关系。
5、所述吸合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线圈吸合。
6、所述维持电路,用于在所述线圈吸合时,利用第一电流值的直流电流维持所述线圈吸合,所述第一电流值小于预设电流值。
7、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由于第一电压用于表征直流输入电源电压的变化情况。因此,在直流输入电源电压升至最小吸合电压时,电压检测电路可以得到用于表征第一电压的分压和第二电压的大小关系的第一信号,并向吸合电路传输第一信号,使吸合电路可以获取第一信号。进而,吸合电路可以根据第一信号,吸合电路可以控制线圈吸合。进而,在线圈吸合时,维持电路可以利用第一电流值的直流电流维持线圈吸合,降低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的功耗,也就是说,降低维持线圈吸合的功耗。从而,能够避免在直流输入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时,直流接触器出现不吸合的现象。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比较组件、分压组件。
9、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组件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组件的输入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分压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组件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比较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吸合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比较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吸合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组件的电源端电连接。
10、所述分压组件,用于得到所述第一电压的分压,以比较所述第一电压的分压和第二电压。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和第一开关管。
12、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比较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吸合电路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分压组件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14、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比较组件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合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延时组件和驱动组件。
16、所述延时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延时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用于接入第三电压,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接地。
17、所述延时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第一电压的分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压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导通,以关断所述第三开关管,并经过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关断,以导通所述第三开关管。
18、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在关断的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线圈吸合,或者,在导通的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作用下,停止驱动所述线圈吸合,以使所述维持电路维持所述线圈吸合。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延时组件包括:第一电容、第十电阻和与门器件。
20、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与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与门器件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与门器件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与门器件的电源端均用于接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与门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与门器件的接地端均接地。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十一电阻和第一二极管。
22、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用于接入所述第三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三端之间,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均接地。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还包括:保护电路和电源降压电路。
24、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直流输入电源电压,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还用于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
25、所述保护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输入电源电压转换为所述第一电压,并将所述第一电压传输至所述电源降压电路。
26、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分别得到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
28、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所述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还用于输出所述第三电压,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三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第二端均接地。
2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包括:线圈以及上述第一方面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的直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
30、上述第二方面以及上述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中所提供的直流接触器,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11/2915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机翼共形频扫漏波天线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