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供热炉灶,通风,干燥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15:14

本技术涉及地热回灌,尤其涉及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1、地热回灌是一种将地热尾水或地表清洁水源利用钻孔回灌到地下热储层中的技术。回灌形成地热水人工补给源,可保持热储层压力,保障和提升地热田的可采资源量;同时还可以减轻大量开采地热田带来的地下水稳下降、热储寿命缩短、地面沉降、地热水产生的污染等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2、回灌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展研究,已有五十余年历史。通常情况下,在地热水回灌过程中,采用的上部装置多为管道加压注水,采用水表计量回灌量,虽然该装置对回灌量的计量较为准确,但存在加压设备能耗大、水表易损坏等缺点。

3、基于上述原因,本设计提出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包括沉淀池、稳流池、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回流槽以及导水槽,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之间首尾连通,且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粗格栅,所述粗格栅的后端设置有细格栅,且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连通处的两端亦分别设置有所述细格栅,所述稳流池的后端连通流量控制结构,所述流量控制结构包括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提升器、进水槽、溢水槽、流速仪、控制器、控制中心,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采用可折叠钢板,通过所述提升器控制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高度,使得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的下底面与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的上顶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所述提升器包括支架及铰链,同步连接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并通过所述控制器统一控制提升和下降,实时计量高度,所述控制器为电机,实时接收所述控制中心的信号,所述流速仪与所述控制中心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实时发送回灌水流速数据,所述控制中心接收信号后根据回灌量q回计算所需的过水断面f,随后将电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提升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至合适的高度,所述进水槽导流回灌水至所述回灌槽,其宽度为20~30cm;所述溢水槽导流多余水,其宽度为60~90cm。

3、进一步的,所述粗格栅、所述细格栅均采用不锈钢制作,同规格双层可活动结构,且每层均可单独拉起清理杂物及淤泥,其中所述粗格栅的格栅间距采用10mm×20mm的长方形设置,所述细格栅的格栅间距采用50mm×50mm的正方形设置作为底座骨架,并在其上焊接300~40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

4、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采用水泥砌筑且规格采用3m×6m×1.1m,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的规格采用2.5m×1.1m,间隔1m设置,且各所述隔板的豁口交叉设置,所述隔板采用10墙砌筑方式,水泥抹面。

5、进一步的,所述回灌槽由水泥砌筑,规格采用1m×1m×1m,利用水流自重在无压条件下将回灌水灌入回灌井;其上为不锈钢制作的格栅盖板,格栅间距采用10mm×30mm的长方形设置。

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7、本实用新型利用处理后地热尾水或地表清洁水源,通过格栅过滤、沉淀池、稳流池、流量控制、回灌槽流入回灌井,实现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在此过程中,稳流池对回灌水进行消能稳流控制,再通过流量控制系统,达到精准回灌的目的,以保障和提升地热田可采资源量,拉动地热产业发展,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稳流池、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回灌槽以及导水槽,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之间首尾连通,且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粗格栅,所述粗格栅的后端设置有细格栅,且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连通处的两端亦分别设置有所述细格栅,所述稳流池的后端连通流量控制结构,所述流量控制结构包括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提升器、进水槽、溢水槽、流速仪、控制器、控制中心,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采用可折叠钢板,通过所述提升器控制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高度,使得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的下底面与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的上顶面保持同一水平面,所述提升器包括支架及铰链,同步连接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并通过所述控制器统一控制提升和下降,实时计量高度,所述控制器为电机,实时接收所述控制中心的信号,所述流速仪与所述控制中心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实时发送回灌水流速数据,所述控制中心接收信号后根据回灌量q回计算所需的过水断面f,随后将电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提升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至合适的高度,所述进水槽导流回灌水至所述回灌槽,其宽度为20~30cm;所述溢水槽导流多余水,其宽度为60~90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格栅、所述细格栅均采用不锈钢制作,同规格双层可活动结构,且每层均可单独拉起清理杂物及淤泥,其中所述粗格栅的格栅间距采用10mm×20mm的长方形设置,所述细格栅的格栅间距采用50mm×50mm的正方形设置作为底座骨架,并在其上焊接300~40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采用水泥砌筑且规格采用3m×6m×1.1m,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的规格采用2.5m×1.1m,间隔1m设置,且各所述隔板的豁口交叉设置,所述隔板采用10墙砌筑方式,水泥抹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槽由水泥砌筑,规格采用1m×1m×1m,利用水流自重在无压条件下将回灌水灌入回灌井;其上为不锈钢制作的格栅盖板,格栅间距采用10mm×30mm的长方形设置。

技术总结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系统结构,包括沉淀池、稳流池、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回流槽以及导水槽,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之间首尾连通,且所述沉淀池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粗格栅,所述粗格栅的后端设置有细格栅,且所述沉淀池与所述稳流池连通处的两端亦分别设置有所述细格栅,所述稳流池的后端连通流量控制结构,所述流量控制结构包括流量控制下挡板、流量控制上挡板、提升器、进水槽、溢水槽、流速仪、控制器、控制中心,所述流量控制下挡板、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采用可折叠钢板,通过所述提升器控制所述流量控制上挡板高度,本技术具有无压可变流量地热回灌的优点。技术研发人员:樊柄宏,叶海龙,白细民,周国彬,曾梓琪,邹江,程占括,杨青,詹江昊,冯子晋,罗克嵩,田素素,陈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大队技术研发日:20230928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17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