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电池及其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电池及其极片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9-23 14:44:53

本技术属于电池的,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及其极片结构。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大、放电稳定、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平台电压高以及安全性能良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储能、3c、新能源车等领域。但是,在电芯制备的过程中,极片在卷绕时容易由于折弯处理时极片内部产生较大的应力而导致极片出现断裂的情况,特别是卷绕二折处的弯折角度小,容易导致极片出现掉粉甚至断裂的情况,可见,如何使极片结构具有充足的安全性已成为电池结构设计的其中一个难关。为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结构安全性好,能够有效避免箔材断裂,防止了产生极片不良的情况。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包括金属箔,所述金属箔具有弯折区;

4、所述金属箔的一面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层、第一粘性层和第二活性层,所述第一粘性层设置于所述弯折区;

5、所述金属箔的另一面具有第三活性层,所述第三活性层避开所述弯折区。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弯折区背向所述第一粘性层的一侧为空箔区或具有第二粘性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粘性层与所述第三活性层相连接或与所述第三活性层之间具有间隙。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粘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粘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粘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为0.1mm~100mm。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金属箔的表面具有相间隔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粘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或所述第二弯折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活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活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三活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活性层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活性层、所述第一粘性层和所述第二活性层位于极片且远离极片向内卷绕的一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池的极片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粘性层的厚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活性层的厚度、所述第二活性层的厚度。

1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如上的所述极片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包括金属箔,金属箔具有弯折区,金属箔的一面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层、第一粘性层和第二活性层,第一粘性层设置于弯折区,金属箔的另一面具有第三活性层,第三活性层避开弯折区,第一粘性层具有良好的粘结力,能够抑制金属箔的弯折区受到应力造成拉扯,各个活性层按需求避开弯折区,从而保护了极片不会出现掉粉或断裂的情况,当按这样的方式在极片的长膜面和短膜面的卷绕二折处涂覆粘结物质时,卷绕二折处能够承受更大应力,避免了电芯的循环断片,有效保障了极片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防止了产生极片不良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背向所述第一粘性层(3)的一侧为空箔区或具有第二粘性层(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性层(6)与所述第三活性层(5)相连接或与所述第三活性层(5)之间具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层(3)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粘性层(6)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层(3)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为0.1mm~100mm。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1)的表面具有相间隔的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一粘性层(3)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和/或所述第二弯折区。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层(2)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活性层(5)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三活性层(5)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活性层(4)沿极片长度方向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层(2)、所述第一粘性层(3)和所述第二活性层(4)位于极片且远离极片向内卷绕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极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层(3)的厚度,分别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活性层(2)的厚度、所述第二活性层(4)的厚度。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所述极片结构。

技术总结本技术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的极片结构,包括金属箔,金属箔具有弯折区,金属箔的一面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活性层、第一粘性层和第二活性层,第一粘性层设置于弯折区,金属箔的另一面具有第三活性层,第三活性层避开弯折区。本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极片在循环过程中的断片失效,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技术研发人员:谢凡,王润发,王中会,李聪,纪荣进,王诗龙,陈杰,郑明清,李载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204技术公布日:2024/9/1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923/3041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