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及反向盖的制作方法  >  正文

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及反向盖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0-09 15:00:47

本发明涉及导引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多个滚柱滚动体在循环路径中运行时,滚柱的吸入和吐出都是发生在反向盖和滑块负荷沟道的结合处。该部分的空间尺寸由于大于滚柱直径,所以在吸入和吐出的时候滚柱容易发生窜动,甚至倾倒或偏移。轻则引起运行不良,产生噪音,无法应用高速场合。重则和反向盖或者其他部品卡死,无法运行,甚至造成滚柱本身和其他部品的磨损和破坏。

2、另外,反向盖滚动体吸入吐出部的引导部位,受树脂成型技术的制约,均为薄壁结构,强度很弱,且成形性能非常不稳定,多出现毛刺缺肉等缺点。无法起到稳定的顺畅引导滚动体的功能。反而由于自身的不稳定性,容易导致滚柱倾斜,或者出现异常接触产生粉尘等异物,损害了整体导轨的运行性和寿命。

3、且滚动体通过反向盖吸入或者吐出时,由于循环空间会略大于滚柱的直径和长度。所以引导部位如果有缺失或者强度不够的情况下,滚柱或发生倾斜或者偏移。吸入方向时容易和反向盖的吸入唇部发生碰撞和摩损,吐出时容易和球保持架发生碰撞和摩损。导致运行不良甚至卡球,产生噪音。且碰撞和磨损产生的碎屑会进入滚柱滚动面上,从而对整个导轨系统的运行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4、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能够对滚动体的吸入和吐出进行平缓过渡,防止滚动体发生倾倒和偏移。

3、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滚动体适于经由引导结构顺畅吸入保持架或吐出至负荷沟道,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对应各循环路径设置,以引导所述滚动体的吸入或吐出,且所述引导部与所述滚动体的接触面为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面连接形成,且位于所述引导部两端的所述圆弧面分别平滑过渡至所述保持架与所述负荷沟道。

4、优选地,相邻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所述圆弧面之间相切。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引导部为树脂成形件,且树脂成形的所述引导部的厚度t的取值范围为:t≥0.4mm。

6、优选地,所述滚动体的边缘设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滚动体的中部直线段l1平缓过渡,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平缓过渡,直至过渡至所述滚动体的端部直线段。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均为圆弧面。

8、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面的圆弧半径。

9、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反向盖,包括:

10、吸吐部,所述吸吐部与负荷沟道间平缓过渡;

11、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设置在所述吸吐部上并与反向盖平滑连接。

12、优选地,所述引导结构对称设置在所述吸吐部的相对两侧。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吐部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圆弧过渡面或直线过渡面,其中,

14、所述过渡段仅设置为所述圆弧过渡面时,所述圆弧过渡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吐部的直线端面相连,或多段所述圆弧过渡面之间组合连接以形成所述过渡段;

15、所述过渡段仅设置为所述直线过渡面时,所述直线过渡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吸吐部的直线端面相连,或多段所述直线过渡面之间组合连接以形成所述过渡段,

16、所述过渡段适于在所述滚动体吸入或吐出的瞬间,减小所述反向盖与负荷沟道间的段差。

17、优选地,所述吸吐部具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包括圆弧过渡面和直线过渡面,其中,

18、所述过渡段设置为至少一段所述圆弧过渡面与至少一段所述直线过渡面相结合时,所述圆弧过渡面与所述直线过渡面组合连接以形成所述过渡段,所述过渡段适于在所述滚动体吸入或吐出的瞬间,减小所述反向盖与负荷沟道间的段差。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引导结构圆弧面的结构设计,使得滚动体在其上能够顺畅的被吸入或吐出,以保证滚动体能够平稳过渡至保持架与负荷沟道内,另外,引导结构的设置不会导致滚动体在其上运动时与其他结构间相互干涉,同时引导结构的设置减小了滚动体经过该处时的空间尺寸,进而有效抑制了滚动体的窜动,进一步提高了滚动体在运行时的稳定性。

20、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2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2、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反向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a处引导部的放大图;

26、图3为本发明的滚动体与引导结构接触时的效果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的滚动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的反向盖吸吐部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滚动体(3)适于经由引导结构(1)顺畅吸入保持架或吐出至负荷沟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1)包括引导部(11),所述引导部(11)对应各循环路径设置,以引导所述滚动体(3)的吸入或吐出,且所述引导部(11)与所述滚动体(3)的接触面为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面(111)连接形成,且位于所述引导部(11)两端的所述圆弧面(111)分别平滑过渡至所述保持架与所述负荷沟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所述圆弧面(111)之间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11)为树脂成形件,且树脂成形的所述引导部(11)的厚度t的取值范围为:t≥0.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3)的边缘设有配合部(31),所述配合部(31)包括第一配合面(311)和第二配合面(312),所述第一配合面(311)与所述滚动体(3)的中部直线段l1平缓过渡,所述第二配合面(312)与所述第一配合面(311)平缓过渡,直至过渡至所述滚动体(3)的端部直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1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312)均为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311)的圆弧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配合面(312)的圆弧半径。

7.一种反向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向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1)对称设置在所述吸吐部(21)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向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吐部(21)具有过渡段(211),所述过渡段(211)包括圆弧过渡面(2111)或直线过渡面(2112),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向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吐部(21)具有过渡段(211),所述过渡段(211)包括圆弧过渡面(2111)和直线过渡面(2112),其中,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动体顺畅循环的引导结构及反向盖,滚动体适于经由引导结构顺畅吸入保持架或吐出至负荷沟道,引导结构包括引导部,引导部对应各循环路径设置,以引导滚动体的吸入或吐出,且引导部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为朝向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面连接形成,且位于引导部两端的圆弧面分别平滑过渡至保持架与负荷沟道。本发明通过引导结构圆弧面的结构设计,使得滚动体在其上能够顺畅的被吸入或吐出,以保证滚动体能够平稳过渡至保持架与负荷沟道内,另外,引导结构的设置不会导致滚动体在其上运动时与其他结构间相互干涉,同时引导结构的设置减小了滚动体经过该处时的空间尺寸,进而有效抑制了滚动体的窜动,进一步提高了滚动体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技术研发人员:邱永宁,徐培春,杨泽悟,肖涛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恒立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9/29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09/3072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