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电气元件制品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  正文

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 国知局
  • 2024-10-21 14:26:34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层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多层电容器可以是小型的且实现高容量,因此它们被用在各种电子装置中。随着各种电子装置(诸如,计算机和移动装置)的尺寸减小和高功率,对多层电容器的尺寸减小和高容量的需求正在增加,并且需要高可靠性和高强度特性。

2、为了确保高可靠性和高强度特性,正在制造如下这种电容器:电极层和导电树脂层的两层结构作为由现有电极层构成的外电极。

3、然而,当导电树脂层堆叠在电极层上时,存在等效串联电阻(esr)增大的问题,并且外电极也需要比当前外电极更高水平的弯曲强度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1、示例性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多层电容器,其通过降低等效串联电阻(esr)和改善弯曲强度来抑制片裂纹产生,而不损害生产率和经济可行性。

2、然而,示例性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可在包括在本发明中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扩展,而不限于上述问题。

3、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在厚度方向上堆叠,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的连接部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带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与所述电容器主体接触的基底电极和设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基底电极的导电树脂层。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端部的端点处的厚度与在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端部的端点处的厚度彼此不同。

4、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带部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部分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带部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部分的长度。

5、在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端点处的厚度可比在相对于所述第二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端点处的厚度厚。

6、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可包括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中点为界限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下部和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上部。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下部的厚度和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上部的厚度可彼此不同。

7、当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对所述连接部进行四等分时,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连接部的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四等分点处的厚度可比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连接部的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另一四等分点处的厚度厚。

8、所述连接部可具有厚度从所述上部到所述下部增加的部分。

9、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下部中的部分的厚度和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上部中的部分的厚度可彼此不同。

10、当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对所述连接部进行四等分时,所述导电树脂层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四等分点处的厚度可比所述导电树脂层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另一四等分点处的厚度厚。

11、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连接部中的部分可具有厚度从所述上部到所述下部增加的部分。

12、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带部中的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部分的长度可大于或等于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带部中的在所述第二表面上的部分的长度。

13、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端点处的所述厚度与所述导电树脂层的在所述基底电极的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端部的所述端点处的所述厚度的比值可为大于1.5且小于或等于2。

14、所述导电树脂层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四等分点处的厚度与所述导电树脂层在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另一四等分点处的厚度的比值可为大于2且小于或等于3。

15、所述导电树脂层可包括分散在树脂中的导电金属颗粒。

16、所述基底电极可包括导电金属和玻璃。

17、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多层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分别在第一介电生片和第二介电生片上形成第一导电膏层和第二导电膏层;堆叠所述第一介电生片和所述第二介电生片以形成介电生片堆叠体;烧结所述介电生片堆叠体以制造电容器主体;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基底电极;在所述基底电极上涂覆包含聚合物树脂和导电金属的用于树脂层的膏;以及通过倾斜涂覆有所述用于树脂层的膏的所述电容器主体使得经烧结的所述电容器主体中的介电层与重力方向相交,来固化所述用于树脂层的膏。

18、所述固化所述用于树脂层的膏的步骤可包括通过使所述介电层垂直于所述重力方向倾斜来固化。

19、可通过将其上形成有所述基底电极的所述电容器主体浸渍到包含环氧树脂和导电金属颗粒的膏中来涂覆所述用于树脂层的膏。

20、所述固化所述用于树脂层的膏的步骤可包括控制干燥角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和/或温度保持时间。

21、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种多层电容器包括:电容器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在厚度方向上堆叠,所述介电层介于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之间,所述电容器主体具有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厚度方向的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上的连接部以及从所述连接部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带部。所述第一外电极和所述第二外电极分别包括与所述电容器主体的表面接触的基底电极和设置成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基底电极且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导电树脂层。所述第一外电极或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连接部包括以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中点为界限的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下部和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上部。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下部中的部分的厚度和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上部中的部分的厚度彼此不同。

22、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下部中的部分的所述厚度可大于在相对于设置有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所述第三表面和/或设置有所述第二外电极的所述第四表面的所述垂直方向上测量的所述导电树脂层的位于所述上部中的部分的所述厚度。

23、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多层电容器,能够以最少的工艺增加所期望部件中的导电树脂层的厚度,而不需要额外的材料消耗或增加生产时间,从而在保持生产率和经济可行性的同时提高弯曲强度。

24、此外,通过使对弯曲强度的提高没有贡献的部件中的导电树脂层的厚度减薄,能够降低等效串联电阻(esr)。

25、然而,显然的是,示例性实施例的效果不限于上述效果,并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领域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扩展。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021/3181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