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06 12:22:58
本申请涉及风扇,具体涉及一种出风效果好的便携式风扇。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产品,比如手持式风扇、挂脖式风扇等。
2、目前的便携式风扇中,有的出风口离风机的距离较近,则出风效果较好;有的出风口离风机的距离较远,则出风效果较差。各个出风口出风不均,对应吹风的部位降温效果不一,用户使用体验差。因此,如何使各个出风口出风更均匀,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通过设置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的第一缩风段和第二缩风段,风压增大,最远送风距离变长,且出风范围大,从而使出风口各处出风均匀。
2、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壳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进风腔、固定腔和风道,所述壳体还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进风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所述出风口沿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制动组件,收容于所述固定腔,所述制动组件将风从所述进风口吸入,经由所述进风腔、所述制动组件和所述风道,后自所述出风口吹出;其中,所述风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缩风段和第二缩风段,所述第一缩风段与所述固定腔相邻设置,所述第一缩风段相对所述固定腔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所述第二缩风段相对于所述第一缩风段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所述制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三相高速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范围为15000-41000转每分钟。
3、所述第一缩风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缩风段的长度的2-8倍;所述第二缩风段包括聚风部,所述聚风部设于所述第二缩风段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一端,所述聚风部用于缩小截面,且沿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方向,所述聚风部对所述第二缩风段截面缩小的程度越强。
4、所述固定腔与所述进风腔之间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固定腔与所述风道之间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共同限位所述制动组件;所述第一缩风段的内壁自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自由边缘朝所述第二缩风段延伸设置,沿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缩风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5、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封闭连接,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
6、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缩风段,且所述出风口遍及所述第二缩风段的整段;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限定所述第二缩风段,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限定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深度为15-23毫米。
7、还包括多个引导件,多个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引导件用于将所述制动组件产生的风引导吹向所述出风口,所述引导件同时抵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引导件自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槽体,所述引导件对应抵接所述槽体。
8、还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设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外侧,所述第三壁为片状,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吸风口;所述第三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壁的一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三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壁的另一侧没有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
9、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平行延伸,且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来自所述便携式风扇外部的空气被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拽吸通过所述吸风口。
10、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所述电机和风机,所述电机包括筒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风机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筒体内;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为所述制动组件提供电力的供电件,以及控制所述制动组件的控制件,所述供电件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所述进风腔、所述固定腔、所述风道和容纳腔,所述控制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控制件包括显露于所述壳体外的开关和接口。
11、所述风道的长度为所述进风腔的长度的4-6倍,所述风道的最大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进风腔的最小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腔的最大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进风腔的最小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腔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风道的最大截面面积;所述壳体于所述固定腔的部分的直径为28-35毫米,所述壳体于所述固定腔的长度为30-40毫米。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便携式风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的第一缩风段和第二缩风段,风压增大,最远送风距离变长,且出风范围大,从而使出风口各处出风均匀。电机的转速范围为15000-41000转每分钟,以降低三相高速电机的高转速噪声,并控制风速风量适用于用户便携使用的吹风场景。
技术特征:1.一种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缩风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缩风段的长度的2-8倍;所述第二缩风段包括聚风部,所述聚风部设于所述第二缩风段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一端,所述聚风部用于缩小截面,且沿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方向,所述聚风部对所述第二缩风段截面缩小的程度越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与所述进风腔之间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固定腔与所述风道之间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共同限位所述制动组件;所述第一缩风段的内壁自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自由边缘朝所述第二缩风段延伸设置,沿远离所述制动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缩风段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封闭连接,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壁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壁的第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缩风段,且所述出风口遍及所述第二缩风段的整段;所述第一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限定所述第二缩风段,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限定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深度为15-23毫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引导件,多个所述引导件沿所述第二缩风段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引导件用于将所述制动组件产生的风引导吹向所述出风口,所述引导件同时抵接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所述引导件自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壁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槽体,所述引导件对应抵接所述槽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壁,所述第三壁设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外侧,所述第三壁为片状,所述第三壁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吸风口;所述第三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壁的一侧延伸超过所述第二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三壁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同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壁的另一侧没有延伸超过所述第一壁的第二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出风口平行延伸,且所述吸风口与所述出风口沿长度方向并列设置,来自所述便携式风扇外部的空气被所述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拽吸通过所述吸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所述电机和风机,所述电机包括筒体、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风机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筒体内;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为所述制动组件提供电力的供电件,以及控制所述制动组件的控制件,所述供电件与所述控制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驱动板电性连接;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所述进风腔、所述固定腔、所述风道和容纳腔,所述控制组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且所述控制件包括显露于所述壳体外的开关和接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长度为所述进风腔的长度的4-6倍,所述风道的最大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进风腔的最小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腔的最大截面面积小于等于所述进风腔的最小截面面积,所述固定腔的最小截面面积大于等于所述风道的最大截面面积;所述壳体于所述固定腔的部分的直径为28-35毫米,所述壳体于所述固定腔的长度为30-40毫米。
技术总结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壳体,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进风腔、固定腔和风道,壳体还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通进风腔,出风口连通风道,出风口沿风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制动组件,收容于固定腔,制动组件将风从进风口吸入,经由进风腔、制动组件和风道,后自出风口吹出;其中,风道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缩风段和第二缩风段,第一缩风段与固定腔相邻设置,第一缩风段相对固定腔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第二缩风段相对于第一缩风段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通过设置具有截面缩小的部分的第一缩风段和第二缩风段,风压增大,最远送风距离变长,且出风范围大,从而使出风口各处出风均匀。技术研发人员:郑观正,谢佳航,肖馨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几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12/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04/3410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