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工程元件,部件,绝热,紧固件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12-26 16:37:02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

背景技术:

1、不锈钢无缝钢管常被用于流体介质的输送,现有技术中,为提高不锈钢无缝钢管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其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往往采用复合工艺,在不锈钢无缝钢管上设置涂层或套管,但这种钢管存在下述缺点:外部涂层易损坏又不可修复,导致不锈钢无缝钢管的使用寿命受限,而设置套管又会带来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且安装简单的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外周的衬管,所述主体的前端具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上具有外螺纹,所述主体后端具有对应连接端的内螺纹,所述主体的前端外周还具有一圈凸环,所述凸环外周阵列有多个限位台,所述衬管的前端具有对应凸环及各限位台的限位槽,所述衬管套置在主体上,所述凸环及限位台与限位槽相匹配,所述凸环和限位槽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螺接在第二管体的后端,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主体连接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衬管前端及第一管体的衬管后端分别抵接在第二密封圈两端;

3、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外侧还分别设有第一耐腐蚀层和第二耐腐蚀层。

4、优选的,所述连接端的外径小于主体的内径。

5、具体的,所述衬管为工程塑料一体成型结构。

6、具体的,所述凸环和限位台为不锈钢一体成型结构。

7、具体的,所述凸环焊接在主体的前端。

8、具体的,所述第一耐腐蚀层为环氧树脂层。

9、具体的,所述第二耐腐蚀层为聚烯烃涂层。

10、进一步的,所述衬管的外壁上密布凸起的半球形颗粒。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主体上外置衬管,可提高主体的强度及耐腐蚀能力;衬管和主体可分开运输,且衬管为可更换结构,当衬管因腐蚀或撞击等原因损坏时可进行更换,使主体可重复使用,提高主体的使用寿命;衬管的安装方式简单可靠,两主体连接后对衬管的前后两端进行限位;而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的设置确保了衬管和主体接缝处的密封性,对主体外侧的第二耐腐蚀层提供保护、减少水汽进入,以提高第二耐腐蚀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其特征是,所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均包括主体(3)以及设置于主体(3)外周的衬管(4),所述主体(3)的前端具有连接端(5),所述连接端(5)上具有外螺纹,所述主体(3)后端具有对应连接端(5)的内螺纹,所述主体(3)的前端外周还具有一圈凸环(6),所述凸环(6)外周阵列有多个限位台(7),所述衬管(4)的前端具有具有对应凸环(6)及各限位台(7)的限位槽(8),所述衬管(4)套置在主体(3)上,所述凸环(6)及限位台(7)与限位槽(8)相匹配,所述凸环(6)和限位槽(8)的连接处还设有第一密封圈(9),所述第一管体(1)的连接端(5)螺接在第二管体(2)的后端,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主体(3)连接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第一管体(1)的衬管(4)前端及第二管体(2)的衬管(4)后端分别抵接在第二密封圈(10)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端(5)的外径小于主体(3)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衬管(4)为工程塑料一体成型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凸环(6)和限位台(7)为不锈钢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凸环(6)焊接在主体(3)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耐腐蚀层(11)为环氧树脂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耐腐蚀层(12)为聚烯烃涂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其特征是,所述衬管(4)的外壁上密布凸起的半球形颗粒。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腐蚀复合型不锈钢无缝管,包括内外均设置有耐腐蚀层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包括主体和衬管,所述主体的前端具有连接端,所述主体的前端外周还具有一圈外置限位台的凸环,所述衬管的前端具有对应的限位槽,所述凸环和限位槽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连接端螺接在第二管体的后端,两主体连接处还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管体的衬管前端及第二管体的衬管后端分别抵接在第二密封圈两侧,本技术使用寿命更长、且安装简单。技术研发人员:林培钦,李勇,李德贵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康龙钢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40328技术公布日:2024/12/1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1216/3504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