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05:2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


背景技术:

2.车床是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的机床。在车床上还可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工具等进行相应的加工。
3.在工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手持杆状工件配合车床钻头进行钻铣作业,但是在手持工件的过程中,手部离车床钻头存在距离过近的情况,人们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通过设置的l型框、转轴、第一转盘、螺杆、第二转盘、螺旋套、第一滑杆和零件孔等结构,能够先将工件放置在零件孔内,然后车床钻头对位于零件孔内部的工件进行加工,使手部远离车床钻头部位,提高车床的安全性能,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长度调节零件孔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多种长度工件的稳定放置,并且通过环形设置于转盘上的多个零件孔,实现了装置的连续作业,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包括顶框和位于顶框下方四个拐角的支腿,所述顶框正面设置有上下料机构;
6.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顶框下方的l型框、转动设置于l型框正面的转轴、设置于转轴端部的第一转盘、设置于第一转盘正面中心的螺杆、套设于螺杆上的第二转盘和安装于螺杆的螺旋套;
7.所述螺旋套与第二转盘的正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盘正面环形阵列有贯穿于第二转盘的第一滑杆,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上均环形阵列有相互重合的零件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型框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
9.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顶框内部的第一丝杆、安装于第一丝杆上的第一螺纹套、对称开设于顶框侧板上的滑槽、对称设置于第一螺纹套两侧且与滑槽相适配的滑板、嵌设于滑板内部的第二螺纹套和安装于第二螺纹套内部的第二丝杆;
10.所述第二丝杆底端与l型框转动连接,所述l型框位于第二丝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插设于滑板的第二滑杆。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型框远离第一转盘的一侧顶部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丝杆底端设置有位于第二转动座内部的圆板。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盘的正面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座,所述螺旋套一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转动座内部的环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型框靠近第一转盘的一侧顶部中心设置有轴座,且轴座与转轴转动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正六棱调节端,所述第二丝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正六棱调节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置的l型框、转轴、第一转盘、螺杆、第二转盘、螺旋套、第一滑杆和零件孔等结构,能够先将工件放置在零件孔内,然后车床钻头对位于零件孔内部的工件进行加工,使手部远离车床钻头部位,提高车床的安全性能,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长度调节零件孔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多种长度工件的稳定放置,并且通过环形设置于转盘上的多个零件孔,实现了装置的连续作业,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17.2、通过设置的多个丝杆和螺纹套等结构,在不需要移动顶框和支腿的情况下,就能够调节l型框的位置,使零件孔与车床钻头对应,降低人们的工作难度,方便了上下料机构的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丝杆与l型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顶框;2、支腿;3、l型框;4、转轴;5、第一转盘;6、螺杆;7、第二转盘;8、螺旋套;9、第一滑杆;10、零件孔;11、第一丝杆;12、第一螺纹套;13、滑槽;14、滑板;15、第二螺纹套;16、第二丝杆;17、第二滑杆;18、第二转动座;19、轴座;20、第一转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5.实施例:
26.如图1-5所示,一种车床上下料模组,包括顶框1和位于顶框1下方四个拐角的支腿2,顶框1正面设置有上下料机构;
27.上下料机构包括设置于顶框1下方的l型框3、转动设置于l型框3正面的转轴4、设置于转轴4端部的第一转盘5、设置于第一转盘5正面中心的螺杆6、套设于螺杆6上的第二转盘7和安装于螺杆6的螺旋套8;
28.螺旋套8与第二转盘7的正面转动连接,第一转盘5正面环形阵列有贯穿于第二转盘7的第一滑杆9,第一转盘5和第二转盘7上均环形阵列有相互重合的零件孔10;
29.使用时,将顶框1置于车床工作板上,将零件孔10对准车床钻头的位置,接着转动螺旋套8配合螺杆6,使第二转盘7沿着第一滑杆9移动,调节两个圆盘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
对应零件孔10之间的距离使其与工件长度相适配,接着将工件分别插入零件孔10内,转动第一转盘5,使位于零件孔10内部的工件与车床钻头对应,转动第二转盘7,使位于下一个零件孔10内部的工件与车床钻头再次对齐,将加工完成的工件取出,并且将重新将未加工的工件置于相应的零件孔10内,从而完成车床的上下料工作,通过设置的l型框3、转轴4、第一转盘5、螺杆6、第二转盘7、螺旋套8、第一滑杆9和零件孔10等结构,能够先将工件放置在零件孔10内,然后车床钻头对位于零件孔10内部的工件进行加工,使手部远离车床钻头部位,提高车床的安全性能,杜绝安全隐患的存在,同时能够根据不同工件的长度调节零件孔10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多种长度工件的稳定放置,并且通过环形设置于转盘上的多个零件孔10,实现了装置的连续作业,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30.在其他实施例中,l型框3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
31.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顶框1内部的第一丝杆11、安装于第一丝杆11上的第一螺纹套12、对称开设于顶框1侧板上的滑槽13、对称设置于第一螺纹套12两侧且与滑槽13相适配的滑板14、嵌设于滑板14内部的第二螺纹套15和安装于第二螺纹套15内部的第二丝杆16;
32.第二丝杆16底端与l型框3转动连接,l型框3位于第二丝杆1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插设于滑板14的第二滑杆17;
33.将支腿2置于车床上,转动第一丝杆11,配合第一螺纹套12使滑板14沿着滑槽13内部移动,从而调节转轴4与车床钻头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接着转动第二丝杆16配合第二螺纹套15,同时配合第二滑杆17,调节l型框3的高度,使零件孔10内部工件与车床钻头位置相对应,方便后续的加工,通过设置的多个丝杆和螺纹套等结构,在不需要移动顶框1和支腿2的情况下,就能够调节l型框3的位置,使零件孔10与车床钻头对应,降低人们的工作难度,方便了上下料机构的实际使用。
34.在其他实施例中,l型框3远离第一转盘5的一侧顶部中心设置有第二转动座18,第二丝杆16底端设置有位于第二转动座18内部的圆板;转动第二丝杆16时,圆板在第二转动座18内部转动,实现了第二丝杆16与l型框3之间的转动连接。
35.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盘7的正面中心设置有第一转动座20,螺旋套8一端设置有位于第一转动座20内部的环板;转动螺旋套8时,环板在第一转动座20内部转动,实现了螺旋套8与第二转盘7之间的转动连接。
36.在其他实施例中,l型框3靠近第一转盘5的一侧顶部中心设置有轴座19,且轴座19与转轴4转动连接;转轴4在轴座19内部旋转,实现了第一转盘5转动设置于l型框3的正面。
37.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丝杆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正六棱调节端,第二丝杆16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正六棱调节端;通过扳手等工具与第一正六棱调节端和第二正六棱调节端的配合,实现对第一丝杆11和第二丝杆16之间的调节。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有必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用电部件,如动力组元、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等均与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外部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本技术技术方案未对其进行改进,因而不需要公开外部控制器的具体型号、电路结构等,不影响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完整性。
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