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9:56: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


背景技术:

2.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
3.全地形车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4.现如今大部分的全地形车的驾驶舱结构固定,两侧为开口结构,使用者可直接从开口处攀爬至全地形车上,但这种结构稳定性较差,驾驶过程中使用者可能掉落出去,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具有安全性高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底部骨架,所述底部骨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所述底部骨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后安装架,所述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和加强筋,所述前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前挡板,所述后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后挡板,所述底部骨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所述侧挡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脚踏板,所述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扶手。
7.为了安装挡风玻璃,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为“n”型结构,所述底部骨架、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为一体式连接。
8.为了提高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连接的稳固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位于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加强筋在连接杆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筋为“v”型结构。
9.为了实现全包围驾驶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优选的,所述侧挡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挡板、后挡板和侧挡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10.为了对使用者腿部支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优选的,所述脚踏板在侧挡板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脚踏板为“u”型结构。
11.为了对使用者手部支撑,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优选的,所述扶手在前安装架靠近后安装架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扶手在后安装架靠近前安装架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中,在驾驶舱原本两侧开口的位置安装有侧挡板,与前挡板和后挡板使驾驶舱形成包围式结构,避免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者从开口处掉落,提高驾驶舱的安全性;
14.2.本实用新型,在驾驶舱原本顶棚的位置安装连接杆,两侧的加强筋提高连接杆的稳定性,侧挡板的外侧安装脚踏板,上方设置扶手,分别支撑使用者的腿部和手部,方便使用者攀爬到驾驶舱内。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19.图中:1、底部骨架;2、前安装架;3、后安装架;4、连接杆;5、加强筋;6、前挡板;7、后挡板;8、侧挡板;9、脚踏板;10、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底部骨架1,底部骨架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2,底部骨架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后安装架3,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和加强筋5,前安装架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前挡板6,后安装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后挡板7,底部骨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8,侧挡板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脚踏板9,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扶手10。
21.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底部骨架1、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组合成全地形车的驾驶舱,底部骨架1对驾驶舱起到支撑作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为“n”型结构,底部骨架1、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为一体式连接。
23.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前安装架2对驾驶舱的前侧起到支撑作用,后安装架3对驾驶舱的后侧起到支撑作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连接杆4位于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之间的中间位置,加强筋5在连接杆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加强筋5为“v”型结构。
25.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连接杆4的两端对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的上端起到支撑作用,加强筋5提高连接杆4结构的稳固性。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侧挡板8对称设置有两个,前挡板6、后挡板7和侧挡板8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27.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前挡板6对驾驶舱的前侧起到防护作用,后挡板7对驾驶舱的后侧起到防护作用,侧挡板8对驾驶舱的左右两侧起到防护作用。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脚踏板9在侧挡板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脚踏板9为“u”型结构。
29.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使用者脚踩在脚踏板9上,并攀爬到底部骨架1的内部,脚踏板9对使用者腿部起到支撑作用。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扶手10在前安装架2靠近后安装架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扶手10在后安装架3靠近前安装架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
31.本实施例中:在该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攀爬脚踏板9的过程中,手扶在扶手10上,扶手10对使用者手部起到支撑作用。
32.工作原理:底部骨架1、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组合成全地形车的驾驶舱,连接杆4的两端对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的上端起到支撑作用,加强筋5提高连接杆4结构的稳固性,前挡板6对驾驶舱的前侧起到防护作用,后挡板7对驾驶舱的后侧起到防护作用,侧挡板8对驾驶舱的左右两侧起到防护作用,使用时,使用者脚踩在脚踏板9上,手扶在扶手10上,并攀爬到底部骨架1的内部,前挡板6、后挡板7和侧挡板8形成包围式结构,避免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者从开口处掉落,提高驾驶舱的安全性。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底部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骨架(1)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2),所述底部骨架(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后安装架(3),所述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和加强筋(5),所述前安装架(2)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前挡板(6),所述后安装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后挡板(7),所述底部骨架(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8),所述侧挡板(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脚踏板(9),所述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扶手(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为“n”型结构,所述底部骨架(1)、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为一体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位于前安装架(2)和后安装架(3)之间的中间位置,所述加强筋(5)在连接杆(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筋(5)为“v”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挡板(8)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前挡板(6)、后挡板(7)和侧挡板(8)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9)在侧挡板(8)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所述脚踏板(9)为“u”型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10)在前安装架(2)靠近后安装架(3)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所述扶手(10)在后安装架(3)靠近前安装架(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四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全地形车的全包围式驾驶舱,包括底部骨架,所述底部骨架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前安装架,所述底部骨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后安装架,所述前安装架和后安装架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杆和加强筋,所述前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前挡板,所述后安装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后挡板,所述底部骨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侧挡板。在驾驶舱原本两侧开口的位置安装有侧挡板,与前挡板和后挡板使驾驶舱形成包围式结构,避免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者从开口处掉落,提高驾驶舱的安全性,在驾驶舱原本顶棚的位置安装连接杆,两侧的加强筋提高连接杆的稳定性,侧挡板的外侧安装脚踏板,上方设置扶手,分别支撑使用者的腿部和手部,方便使用者攀爬到驾驶舱内。到驾驶舱内。到驾驶舱内。


技术研发人员:赵栋 宋同健 崔桐林 刘涛 姜宝龙 王海静 亢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鸣川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3
技术公布日:2022/11/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