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农业林业,园林,畜牧业,肥料饲料的机械,工具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 一种落体定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落体定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2:53:16

本发明属于抛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落体定秧装置。

背景技术:

1、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先在秧盘上进行育秧,培育成秧苗时,再进行抛秧移栽,传统的水稻抛秧移栽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的缺陷。随着科技发展,现有技术中逐渐出现一些自动抛秧设备,主要安装在水田轮机或者无人机上进行工作。例如:

2、中国专利cn 115316087 b公开了一种水田智能抛秧机及其工作方法,其中,水田智能抛秧机包括输送组件和抛秧组件,输送组件用于将秧苗输送至抛秧组件,再通过抛秧组件将秧苗均匀抛出。中国专利cn 219288141 u提出了一种抛秧无人机,包括秧苗盘、秧苗盘排序机构、由支架围成的无人机本体和设置在无人机本体下方的抛秧系统,抛秧系统包含间歇输送装置、弯曲装置、顶针机构。

3、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1)适用对象单一,只适用于安装在水田轮机或者无人机,应用范围较窄;(2)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高;(3)抛秧过程中,需要将秧苗与秧盘分离,并回收秧盘,抛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落体定秧装置,以解决现有抛秧装置适用对象单一、结构复杂以及抛秧效率低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包括:

4、机架;

5、秧卷结构,由若干秧苗均匀铺设在卷秧帘上并卷绕形成的筒状结构,所述卷秧帘呈长方形,其一端固定连接有卷轴;

6、秧苗释放结构,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并与秧卷结构的卷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机架于秧苗释放结构和秧卷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回收卷秧帘的回收槽;

7、传送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秧苗释放结构的正下方;

8、秧苗发散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传送机构出料端的正下方;

9、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秧苗释放结构、传送机构以及秧苗发散机构传动连接;

10、工作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秧苗释放结构旋转,带动秧卷结构旋转,卷秧帘活动端逐步释放秧苗,并自由垂落至回收槽,所述传送机构承接被释放的秧苗,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秧苗传送至秧苗发散机构,所述秧苗发散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秧苗进行发散,使秧苗均匀落入田中。

11、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相对设置,并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秧苗释放结构、传送机构、秧苗发散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均安装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后侧板之间构成所述回收槽。

12、进一步地,所述秧苗释放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两个旋转座,两个旋转座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秧卷结构的卷轴与所述旋转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座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相对左侧板及右侧板旋转。

13、进一步地,所述秧苗释放结构上可拆卸安装有两个秧卷结构;所述秧苗释放结构还包括驱动轴、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驱动轴位于回收槽的上方,其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驱动轴上,并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位于秧卷结构和传送机构之间,并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两个连接座分别与两个旋转座相对设置,构成两个安装空间,两个秧卷结构分别位于两个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秧卷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座和连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座和连接座均设置有阻尼器。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横杆、两根竖杆以及两个轴承座,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两个秧卷结构和从动轮的下方,两根竖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两个轴承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根竖杆上;两个连接座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卷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头,所述方形连接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座和连接座均开设有供方形连接头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的锁定螺丝。

16、进一步地,所述传送机构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传送带与驱动机构相连。

17、进一步地,所述秧苗分散机构包括分散滚筒,所述分散滚筒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转动连接,所述分散滚筒的外周面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发散柱,所述分散滚筒连接驱动机构。

18、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并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分散滚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秧苗释放结构的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皮带轮和第五皮带轮,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轴一端设置有第六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五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六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皮带轮的尺寸,所述三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五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六皮带轮。

19、进一步地,所述卷秧帘的宽度为40-80cm,所述秧卷结构的重量为30-50kg。

20、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水田轮机或者无人机,既可地面机载抛秧,又可空中农用无人机抛秧,为我国水稻种植稻秧移栽提供新的技术方案。通过无人机抛秧,可解决我国山丘小块面积稻田(特别是梯田)的水稻种植稻秧移栽难题。

22、2.本发明相较于现有的自动抛秧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有利于推广应用,秧苗的自动释放、传送、均匀分散只需要一台电机即可完成,可有效减轻装置整体重量,降低对无人机或者水田轮机的载荷。

23、3.本发明在抛秧前首先需要制作秧卷结构,准备多个卷秧帘,将秧苗从秧盘上拔出,并均匀铺设在多个卷秧帘上,再对多个卷秧帘进行卷绕,构成多个秧卷结构,再将秧卷结构安装至机架上的秧苗释放结构,最后再通过无人机或者水田轮机搭载进行抛秧工作,抛秧过程中,减少了将秧苗与秧盘分离并回收秧盘的步骤,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抛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后侧板,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相对设置,并通过若干连接杆相连;所述秧苗释放结构、传送机构、秧苗发散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均安装左侧板和右侧板上;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后侧板之间构成所述回收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释放结构包括转动安装在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两个旋转座,两个旋转座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秧卷结构的卷轴与所述旋转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座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相对左侧板及右侧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释放结构上可拆卸安装有两个秧卷结构;所述秧苗释放结构还包括驱动轴、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驱动轴位于回收槽的上方,其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驱动轴上,并与从动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轮的轴心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转动安装在支架上,支架位于秧卷结构和传送机构之间,并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两个连接座分别与两个旋转座相对设置,构成两个安装空间,两个秧卷结构分别位于两个安装空间内,且所述秧卷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旋转座和连接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座和连接座均设置有阻尼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横杆、两根竖杆以及两个轴承座,所述横杆水平设置在两个秧卷结构和从动轮的下方,两根竖杆竖直设置在所述横杆上,两个轴承座分别固定安装在两根竖杆上;两个连接座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方形连接头,所述方形连接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旋转座和连接座均开设有供方形连接头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均转动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孔的锁定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面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凸起,所述传送带与驱动机构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秧苗分散机构包括分散滚筒,所述分散滚筒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转动连接,所述分散滚筒的外周面上均匀布设有若干个径向分布的发散柱,所述分散滚筒连接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并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分散滚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皮带轮和第三皮带轮,所述秧苗释放结构的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有第四皮带轮和第五皮带轮,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轴一端设置有第六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二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四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五皮带轮通过第三皮带与第六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二皮带轮的尺寸,所述三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五皮带轮的尺寸小于第六皮带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秧帘的宽度为40-80cm,所述秧卷结构的重量为30-50kg。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体定秧装置,属于抛秧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机架、秧卷结构、秧苗释放结构、传送机构、秧苗发散机构以及驱动机构;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秧苗释放结构旋转,带动秧卷结构旋转,卷秧帘活动端逐步释放秧苗,并自由垂落至回收槽,传送机构承接被释放的秧苗,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秧苗传送至秧苗发散机构,秧苗发散机构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将秧苗进行发散,使秧苗均匀落入田中。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抛秧装置适用对象单一、结构复杂以及抛秧效率低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冯国禄,龚军慧,冯雅岚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百家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2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15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