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
- 国知局
- 2024-07-12 13:05:47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属于养殖池。
背景技术:
1、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水产养殖机械化的重要养殖模式与载体,养殖池是水产养殖的基础装备设施,通过改进与应用优良性能的养殖池,为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
2、目前最常见的养殖池池型结构一般是矩形和八角形养殖池,由于直角对池内水体的影响较大,池内出现大面积低流速区和水力混合不良的现象,导致死区容积的产生;池内自清洁能力较差,残饵和粪便等固体颗粒物长期滞留于养殖池底部极易发酵变质,进而对鱼类分布和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养殖生物健康。传统排水通道的设置,污物随着水流被带出养殖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固体颗粒物受到额外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在养殖池中分解,恶化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旨在有效减轻固体颗粒物在养殖池底部沉积,促进固体颗粒物随水流排出养殖池,为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养殖鱼类健康生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适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2、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所述养殖池的上部为圆柱形池壁,下部为半球形池底,且所述圆柱形池壁的内部和半球形池底的内部相连通;
3、所述输水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排水管、水槽,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养殖池,所述水槽安装在圆柱形池壁的上部,所述出水管安装在圆柱形池壁中,所述排水管安装在水槽上,且伸入养殖池内部的排水管的端部设有斜切口,所述斜切口朝向养殖池的中心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和排水管的一端均与水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水槽和养殖池。
4、作为优选实例,伸入养殖池内部的进水管的侧壁与圆柱形池壁相贴合。
5、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水槽的顶端部位于圆柱形池壁内部。
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出水管为若干个直管,且若干个所述直管沿着半球形池底所在的球心围成一圈,且每个所述直管的一端嵌入水槽内,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池壁的内部。
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水槽套接在排水管上,且所述排水管的底部贯穿半球形池底伸出养殖池。
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嘴。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0、1、圆柱形池壁使得注入养殖池的水流呈现规则的流场状态,低流速容积(死区容积)区域减小,有助于改善养殖池的流体动力学和自清洁性能;
11、2、半球形池底促进了固体颗粒与流动的更好混合,从而具有自清洁能力,半球形池底将固体颗粒吸引到中心,促进二次涡流的形成,从而使固体颗粒被水流带走而不会沉淀,确保水箱中水质均匀;
12、3、水通过养殖池中心的直管收集到水槽,再由水槽经排水管排出,底部的斜切口为水创造了更多的吸入区域,避免了固体颗粒物受到额外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在养殖池中分解,恶化水质,从而限制了固体颗粒的破裂,保证养殖环境健康。
13、4、排水管位于养殖池底部中心,以吸引流量,可将大多数可沉降固体集中到排水管底部,并以用于帮助优化位于池中心的环形区域中的水旋转速度的方式,转移与出口流动相关的脉冲力,采用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实现养殖污水的分级处理,提高水处理效果。
技术特征:1.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的上部为圆柱形池壁,下部为半球形池底,且所述圆柱形池壁的内部和半球形池底的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伸入养殖池内部的进水管的侧壁与圆柱形池壁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顶端部位于圆柱形池壁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若干个直管,且若干个所述直管沿着半球形池底所在的球心围成一圈,且每个所述直管的一端嵌入水槽内,另一端位于圆柱形池壁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套接在排水管上,且所述排水管的底部贯穿半球形池底伸出养殖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喷嘴。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池及池内输水管路,属于养殖池技术领域。养殖池的上部为圆柱形池壁,下部为半球形池底,且圆柱形池壁的内部和半球形池底的内部相连通;输水管路包括进水管、出水管、排水管、水槽,进水管的一端伸入养殖池。本发明中的圆柱形池壁使注入养殖池的水流呈现规则的流场状态,低流速容积区域减小,改善养殖池的流体动力学和自清洁性能;半球形池底促进了固体颗粒与流动的更好混合,从而具有自清洁能力,半球形池底将固体颗粒吸引到中心,促进二次涡流的形成,从而使固体颗粒被水流带走,确保水箱中水质均匀;水依次通过直管、水槽、排水管排出,排水管底部的斜切口为水创造了更多的吸入区域,从而限制了固体颗粒的破裂。技术研发人员:陈楚瑶,熊志鑫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事大学技术研发日:20231016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1027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一种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