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芯分离结构、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1:34:39
本技术涉及雾化,尤其涉及一种油芯分离结构、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1、雾化装置是一种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而产生雾化颗粒的装置,其一般采用油液作为气溶胶生成基质。对应的,雾化装置内部会设置有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油杯和加热油液的雾化组件。
2、传统雾化装置,其存储于油杯内部的油液与油杯内部的雾化组件之间是没有设置隔离结构,油液可持续渗入雾化组件中,这种设计结构一旦因运输或其它外部作用而产生振动时,容易使得内部的油液从雾化组件中泄露,因此,该泄露问题也成为了行业设计人员的重点改进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芯分离结构、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以解决传统的雾化装置容易发生油液从雾化组件中泄露的技术问题。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芯分离结构,包括油杯本体、雾化组件以及进油开关;
3、所述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油杯本体中;
4、所述油杯本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二进油孔;
5、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存储油液,且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孔连通;
6、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雾化组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
7、所述进油开关安装于所述油杯本体中,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油孔。
8、进一步地,所述油杯本体包括杯体以及座体;
9、所述杯体上设有抽吸孔;
10、所述座体安装于所述杯体中,且设有与所述抽吸孔密封连接并用于安装所述雾化组件的第三腔室;
11、所述第三腔室背离所述抽吸孔的一端设有连通外界空气的第一进气孔。
12、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芯以及包覆于所述雾化芯外的储油棉。
13、进一步地,所述座体朝向所述抽吸孔的部分与所述杯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一腔室;
14、所述座体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腔;
15、所述第一凹槽腔与所述杯体之间围成第二腔室;
16、所述第一进油孔以及所述第二进油孔开设于所述座体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抽吸孔上设有向所述杯体内部延伸的抽吸管部;
18、所述座体上设有环形凸缘;
19、所述环形凸缘通过第一雾化密封件与所述抽吸管部密封连接;
20、所述第三腔室设于所述环形凸缘中。
2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芯一端与所述抽吸管部抵接,且另一端通过第二雾化密封件与所述第三腔室密封连接;
22、所述储油棉一端与所述第一雾化密封件接触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雾化密封件接触相抵。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雾化密封件套装于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抽吸管部之间;
24、所述第一雾化密封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缘接触相抵的第一台阶部;
25、所述第一雾化密封件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抽吸管部接触相抵的第二台阶;
26、所述第二雾化密封件套装于所述雾化芯远离所述抽吸管部的一端,且对所述雾化芯一端的内边缘与外边缘均形成包覆。
27、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开关通过推拉运动可在关闭所述第一进油孔的隔油状态以及开启所述第一进油孔的导油状态之间切换。
28、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开关包括推拉杆;
29、所述油杯本体中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及外界空气,且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对应的插孔;
30、所述推拉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进油孔及所述插孔;
31、所述推拉杆外周面上环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内壁面密封接触以密封所述第一进油孔的第一开关密封件;
32、所述推拉杆外周面上还环设有可与所述插孔内壁面密封接触以密封所述插孔的第二开关密封件。
33、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杆伸入所述第一腔室的一端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外边缘接触相抵的止挡凸耳。
34、进一步地,在所述推拉杆处于对所述第一进油孔密封的状态时,所述推拉杆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插孔外。
35、进一步地,所述推拉杆包括第一杆段、第二杆段以及第三杆段;
36、所述第一杆段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形状相适配;
37、所述第三杆段截面形状与所述插孔形状相适配;
38、所述第二杆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三杆段之间;
39、所述第一开关密封件环设于所述第一杆段外周面;
40、所述第二开关密封件环设于所述第三杆段外周面;
41、所述第一杆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杆段截面面积。
42、进一步地,在所述推拉杆处于导油状态时,所述推拉杆上位于所述第一进油孔中的杆段将所述第一进油孔隔成第一导油通道以及第二导油通道;
43、所述第一进油孔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外边缘上凸设有非封闭侧围;
44、所述非封闭侧围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进油孔的内壁面平齐,用于延长所述第一导油通道,以使得所述第一导油通道与所述第二导油通道之间形成高度差。
45、进一步地,所述油杯本体内还设有第四腔室以及第二进气孔;
46、所述第四腔室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47、所述第四腔室通过所述第二进气孔与外接空气连通;
48、所述第四腔室中填充有过滤材料。
4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第四腔室中的一端高于所述第四腔室底面。
50、进一步地,所述油杯本体内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外界空气的注油通道;
51、所述注油通道中设有塞堵。
52、本技术还公开了雾化装置,包括电极件以及所述的油芯分离结构;
53、所述电极件安装于所述油芯分离结构的油杯本体,且与所述油芯分离结构的雾化组件电连接。
54、本技术还公开了雾化设备,包括杆体以及所述的雾化装置;
55、所述雾化装置可拆卸地插装于所述杆体上。
56、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的进油开关通过推拉运动可在关闭第一进油孔的隔油状态以及开启第一进油孔的导油状态之间切换;
57、所述杆体上设有驱动结构;
58、所述驱动结构用于在所述雾化装置插装于所述杆体的过程中,驱动所述进油开关运动至处于导油状态。
5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杆体上的顶推部;
60、在所述雾化装置插装于所述杆体的过程中,所述顶推部与所述进油开关接触并对所述进油开关形成顶推,以使得所述雾化装置插装到位时,所述进油开关运动至处于导油状态。
61、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装置的油杯本体与所述进油开关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62、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雾化装置脱离所述杆体的过程中,提供所述进油开关往切换至隔油状态运动的弹性力。
63、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开关在处于导油状态时,至少具有部分延伸出油杯本体外,用于形成拉动所述进油开关运动至处于隔油状态的操作部。
64、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开关上设有第一卡扣部;
65、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杆体上的第二卡扣部;
66、所述第二卡扣部用于在所述雾化装置插装到位时,与所述第一卡扣部扣合,以在所述雾化装置脱离所述杆体的过程中,拉动所述进油开关运动至隔油状态;
67、所述第一卡扣部或所述第二卡扣部为弹性卡扣部,以使得扣合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在受到预设外作用力时可分离。
6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设计的雾化装置,通过在油杯本体中增加设置第二腔室,并通过第二进油孔来与雾化组件连通;而第二腔室则通过第一进油孔与存储油液的第一腔室连通,再利用进油开关来控制第一进油孔的开启关闭,来实现雾化组件与油液的隔离或导通。该设计下只需要对第一进油孔进行开闭控制,即可实现雾化组件与油液的隔离或导通;重要的是,尽管第一进油孔发生渗漏,其渗漏的油液是进入第二腔室而不会直接就与雾化组件接触,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再者,得益于第二腔室的设计,在第一腔室中的油液使用完后,第二腔室仍会存有油液供使用者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不会糊芯,使得使用者不需要时刻去注意第一腔室中的油液是否用完,避免了第一腔室中油液用完就会导致糊芯的焦虑。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4/937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