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家具门窗制品及其配附件制造技术 >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  正文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0 17:30:18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中国家庭主要以中式烹饪为主,家常菜的煎、炒在其中占多数,使用频率高,当下主要有明火和电磁电炒锅类烹饪器具为载体,菜系烹饪成色和口感依托使用者水平和发挥,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能解放双手,产品不够智能等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形态的烹饪、炒菜机类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智能化、自动翻炒的炒菜要求。

2、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烹饪器具的内锅一般是沿竖向方向可取出地设置在外壳内的,用户取放内锅的方向与搅拌轴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因此,用户进行取放内锅操作时一般需要搅拌结构与相应的驱动结构脱离啮合。

3、目前,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能够使用按钮使得驱动结构与搅拌组件脱离啮合,当用户需要取内锅时,只需要按住按钮即可将内锅从外壳中取出。然而,上述的烹饪器具也具有缺点,用户需要持续按住按钮才能使得驱动结构和搅拌结构保持在脱离啮合的状态,即用户只剩下一只手用于将内锅取出,操作不便,尤其是针对内锅内具有较多的食材的场景,用户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内锅从外壳内取出操作不便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烹饪器具,包括:外壳;内锅,可取放地设置在外壳上,内锅具有烹饪腔,外壳内设置有加热装置;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枢转结构,设置在盖体和外壳之间,盖体通过枢转结构可翻转地设置;搅拌结构,设置在内锅上;驱动结构,设置在外壳上且位于搅拌结构的一侧,驱动结构包括驱动轴,驱动轴能够与搅拌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搅拌结构转动;耦合组件,包括耦合件及复位件,耦合件可移动地设置在驱动轴或者搅拌结构上并能够随驱动轴同步转动,耦合件具有与搅拌结构耦合的耦合位置及与搅拌结构分离的分离位置,复位件设置在外壳上,并向耦合件施加复位力以使耦合件保持在分离位置;其中,当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时,盖体驱动耦合件由分离位置切换至耦合位置,当盖体从外壳上打开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耦合件由耦合位置切换至分离位置。

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用户使用烹饪器具时,当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时,盖体驱动耦合件由分离位置切换至耦合位置,此时,由于驱动轴与搅拌结构驱动连接,驱动轴通过耦合件驱动搅拌结构转动,搅拌结构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搅拌,实现炒菜功能。在烹饪器具结束烹饪后,此时驱动轴停止转动,当盖体从外壳上打开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耦合件由耦合位置切换至分离位置,驱动轴与搅拌结构不再驱动连接在一起,此时便于盖体从外壳上打开,使得用户无需进行相关技术中持续按住按钮的操作,进而方便用户从外壳内取出内锅,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内锅从外壳内取出操作不便的问题。并且,当盖体从外壳上打开时,由于在盖体和外壳之间设置的枢转结构,盖体可以不用与外壳分离而一直打开着,无需在盖体与外壳分离后专门在厨房中找一个用于盖体放置的空间,减少了用户操作及占用厨房空间的现象。

4、进一步地,盖体具有盖合在外壳上的盖合位置及与外壳成预设夹角的打开位置,枢转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一枢转件及设置在盖体上的第二枢转件,第二枢转件具有与第一枢转件枢转配合的枢转状态及与第一枢转件脱离的移出状态,当第二枢转件处于枢转状态时,盖体在盖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当第二枢转件处于移出状态时,盖体从外壳上取下。在上述的结构中,用户可以使用场景的需要,选择盖体是处于打开位置还是从外壳上取下。

5、进一步地,第一枢转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限位臂及第二限位臂,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大于第一间隙,第一间隙连通于第二间隙及枢转结构的外部,第二枢转件包括枢转轴,枢转轴由枢转结构的外部穿过第一间隙位于第二间隙内时,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均与枢转轴限位配合,第二枢转件处于枢转状态。上述的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能够限制枢转轴的周向的移动,使得枢转轴仅能够在第二间隙内转动,并且限定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的尺寸关系使得枢转轴可以不能第一间隙穿过或者能从第一间隙穿过,以使第二枢转件选择处于枢转状态或者移出状态。

6、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均包括臂体及连接在臂体的端部的止挡部,第一限位臂的止挡部和第二限位臂的止挡部之间形成第一间隙,第一限位臂的臂体和第二限位臂的臂体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枢转轴为扁轴,扁轴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及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之间的两个第二侧壁,两个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间隙的尺寸,两个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间隙的尺寸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间隙。上述的结构中,在枢转轴处于枢转状态时,两个第二侧壁之间的部分对应于第一间隙,两个第二侧壁之间的部分能够与第一限位臂的止挡部和/或第二限位臂的止挡部止挡配合,枢转轴不能从第一间隙穿过。在枢转轴处于移出状态时,两个第一侧壁之间的部分对应于第一间隙,枢转轴可以从第一间隙穿过。

7、进一步地,第一枢转件设置在外壳的顶面上,第二枢转件还包括设置在盖体的底面上的连接臂,枢转轴连接在连接臂上,连接臂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当盖体的底部边沿抵接在外壳的外侧,且枢转轴与第一限位臂和/或第二限位臂抵接配合。上述的结构中,盖体能够立在外壳上,用户在不使用手扶的情况下,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便于用户使用双手或者单手将内锅从外壳中取出。

8、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盖体处于盖合位置时驱动耦合件由分离位置切换至耦合位置,耦合组件还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外壳上的推顶结构,当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时,盖体下压推顶结构以使得推顶结构转动,从而驱动耦合件由分离位置切换至耦合位置。

9、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耦合件在分离位置和耦合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推顶结构包括抵压件及与抵压件推顶配合的推动件,抵压件具有凸出于外壳的顶面的初始位置及位于外壳内的抵压位置,当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时,盖体下压抵压件以使得抵压件由初始位置向下移动至抵压位置,在抵压件由初始位置切换至抵压位置的过程中,抵压件推动推动件转动,从而推动耦合件由分离位置切换至耦合位置,当盖体从外壳上打开时,耦合件推动推动件以推动抵压件由抵压位置切换至初始位置。

10、进一步地,搅拌结构包括设置在内锅上的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配合件,耦合件能够与配合件耦合或者分离,抵压件包括与配合件避让设置的折弯件,折弯件沿上下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折弯件的第一端向上延伸并能够凸出于外壳的顶面,折弯件的第二端位于配合件的下方且向下延伸并与推动件推顶配合,折弯件的第二端的竖向平分面、推动件的竖向平分面、搅拌轴的转动轴线以及驱动轴的转动轴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在上述结构中,当盖体盖设在外壳上时,盖体能够下压折弯件的第一端,折弯件的第二端平稳地推动推动件,以使推动件能够平稳地推动耦合件,防止折弯件和推动件偏斜地推动,以防止耦合件移动方向发生偏位,以便于耦合件能够由分离位置顺利地切换至耦合位置。

11、进一步地,推动件包括摆动部及连接在摆动部上的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摆动部可摆动设置在外壳内,第一推动部具有与抵压件推顶配合的推顶位,第二推动部具有与耦合件推动配合的推动位。这样,第一推动部、摆动部以及第二推动部的设置使得摆动部形成杠杆结构。推顶位与摆动部的摆动轴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推动位与摆动部的摆动轴线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盖体盖设在外壳上向下压抵压件时,抵压件向下移动至并推动推动件摆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能够增大第一推动部绕摆动部的摆动轴线摆动时的力臂,增大了第二推动部推动的行程,且便于推动件有更大的力推动耦合件移动。

12、进一步地,第一推动部包括横向延伸的支撑面,推顶位设置于支撑面。上述的支撑面的设置便于第一推动部支撑抵压件,以使抵压件在支撑面上进行相对的滑动,以使第一推动部顺畅地与抵压件推顶配合。

13、进一步地,第二推动部包括推动面,推动面设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推动位设置于上端,且上端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下端更靠近耦合件。在上述的结构中,第一推动部绕摆动部的摆动轴线摆动时,设置于上端的推动位与耦合件为线接触,此方式推动耦合件移动时相比于面接触方式的阻力更小,更有利于第二推动部施加推力的传递,以使耦合件移动地更加平稳,防止耦合件卡住。

14、进一步地,第二推动部与耦合件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叉口,部分耦合件穿入至叉口内。上述的第二推动部能够与耦合件的两处接触,以实现平稳地推动耦合件朝向搅拌结构移动。

15、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外壳内的安装架,抵压件穿设在安装架上,推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安装架和抵压件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向抵压件施加弹性力以使抵压件保持在初始位置。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抵压件和弹性件均设置在安装架上,公用了外壳内的一个安装结构,使得外壳内的结构更加紧凑,使用的部件更少,使得制造成本较低。

16、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控制板,驱动结构与控制板控制连接,烹饪器具还包括用于检测驱动轴的转动状态的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搅拌结构上的触发件及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接收件,接收件能够与触发件触发配合且与控制板控制连接。上述的结构中,由于接收件也设置在安装架上,公用了外壳内的一个安装结构,使得外壳内的结构进一步紧凑,使得制造成本较低。

17、进一步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挡板,耦合件穿设于挡板,复位件位于挡板和耦合件之间;驱动轴上设置有沿驱动轴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长条孔,耦合件上设置有穿设在长条孔内的连接件,耦合件移动时连接件能够在长条孔内移动,且长条孔能够限制连接件的移动范围;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及透明盖,盖体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透明盖可取放地遮盖在开口处。上述的耦合件在分离位置和耦合位置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带动连接件在长条孔内移动,同时长条孔的长条形状能够限制连接件的移动范围,防止耦合件从驱动轴上脱离。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36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