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建筑材料工具的制造及其制品处理技术 > 一种新型浇灌装置  >  正文

一种新型浇灌装置

  • 国知局
  • 2024-07-10 18:10:43

本技术涉及浇灌装置,特别是涉及了一种新型浇灌装置。

背景技术:

1、混凝土作为一种当代极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大量且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当中,混凝土在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这时就会使用到土建施工浇灌装置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

2、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5168253u)公开了一种土建施工浇灌装置,其中记载了:“通过设置固定杆、活动板和连接板,使得出水管的位置可以被调节,通过设置螺杆、螺纹杆和螺母,使得出水管的位置可以被固定,从而可以对指定区域进行长时间的浇灌,避免了工人长时间手持水管产生疲劳”,还记载了:“在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时,大多是工人手持水管完成浇水工作,但是,往往混凝土的基数都比较大,浇水的时间也就比较长,工人长时间手持水管很容易疲劳”的技术问题。

3、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方式大多通过人工手持水管来对混凝土进行浇灌作业,这种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增加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另外若采用其它的浇灌装置,大多不具有调节装置,喷水的范围有限,实用性不佳,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新型浇灌装置,为解决上述专利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浇灌装置,通过输水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通过人工手持水管进行浇灌,通过升降组件和调节组件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能够对装置的喷洒角度进行多方位调节,从而增加装置的喷洒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浇灌装置,其应用于土建施工。

4、所述新型浇灌装置具体包括:

5、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一端固定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顶端固定有注水口,所述底板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轮,所述底板靠近储水罐的一端固定有推动扶手,所述底板顶端远离储水罐的一端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套筒,所述储水罐通过输水组件与套筒相连接;

6、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底板远离储水罐的一端顶端,用于对套筒进行升降调节;

7、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升降组件的与套筒之间的位置处,用于对套筒进行角度调节。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水组件包括有输水软管,所述输水软管设置在储水罐靠近套筒的一端下端位置处,所述输水软管与储水罐相连接通,所述底板靠近储水罐的顶端位置处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抽水口与储水罐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输水软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水软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延伸至套筒的内侧,所述套筒远离储水罐的一端固定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与输水软管相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在底板远离储水罐的一端顶端位置处,所述固定筒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侧竖向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与固定筒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筒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的内侧且位于升降杆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组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纵向设置在固定筒的内侧位置处,所述驱动电机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升降杆的内侧竖向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与升降杆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与第一锥齿轮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与升降杆滑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设置在升降杆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升降座与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内侧纵向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第二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与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座的外侧,所述连接轴延伸至第二固定座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动齿轮,所述升降座靠近转动齿轮的一侧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升降座的一侧固定有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与转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升降座远离移动齿条的一端设置有传输组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升降座远离移动齿条的一端顶端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与移动齿条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转动盘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移动齿条转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浇灌装置,通过输水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通过人工手持水管进行浇灌,通过升降组件和调节组件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能够对装置的喷洒角度进行多方位调节,从而增加装置的喷洒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组件包括有输水软管(10),所述输水软管(10)设置在储水罐(2)靠近套筒(8)的一端下端位置处,所述输水软管(10)与储水罐(2)相连接通,所述底板(1)靠近储水罐(2)的顶端位置处固定有水泵(11),所述水泵(11)的抽水口与储水罐(2)相连通,所述水泵(11)的出水口与输水软管(10)固定连接,所述输水软管(10)远离水泵(11)的一端延伸至套筒(8)的内侧,所述套筒(8)远离储水罐(2)的一端固定有喷水头(9),所述喷水头(9)与输水软管(1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6)包括有固定筒(12),所述固定筒(12)设置在底板(1)远离储水罐(2)的一端顶端位置处,所述固定筒(12)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12)的内侧竖向设置有升降杆(17),所述升降杆(17)与固定筒(1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17)的两侧均固定有限位块(18),所述限位块(18)与固定筒(1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筒(12)的内侧且位于升降杆(17)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驱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纵向设置在固定筒(12)的内侧位置处,所述驱动电机(13)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4),所述升降杆(17)的内侧竖向设置有螺杆(16),所述螺杆(16)与升降杆(17)螺纹连接,所述螺杆(16)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螺杆(16)与第一锥齿轮(14)相对应的位置处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5),所述第二锥齿轮(15)与第一锥齿轮(14)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6)的顶端固定有防脱块(19),所述防脱块(19)与升降杆(17)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有升降座(22),所述升降座(22)设置在升降杆(17)的顶端位置处,所述升降座(22)与升降杆(1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22)的顶端固定有第二固定座(21),所述第二固定座(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座(20),所述第一固定座(20)与套筒(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20)的内侧纵向设置有连接轴(28),所述连接轴(28)与第二固定座(21)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28)与第一固定座(2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28)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固定座(21)的外侧,所述连接轴(28)延伸至第二固定座(21)外侧的一端固定有转动齿轮(24),所述升降座(22)靠近转动齿轮(24)的一侧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29),所述滑块(29)远离升降座(22)的一侧固定有移动齿条(23),所述移动齿条(23)与转动齿轮(24)啮合连接,所述升降座(22)远离移动齿条(23)的一端设置有传输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组件包括有伺服电机(25),所述伺服电机(25)设置在升降座(22)远离移动齿条(23)的一端顶端位置处,所述伺服电机(25)与升降座(22)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5)的输出端固定有转动盘(26),所述转动盘(26)与移动齿条(2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与转动盘(26)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7)与移动齿条(23)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浇灌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端一端固定有储水罐,储水罐的顶端固定有注水口,底板下端的四个端角位置处均固定有移动轮,底板靠近储水罐的一端固定有推动扶手,底板顶端远离储水罐的一端上方位置处设置有套筒,储水罐通过输水组件与套筒相连接;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置在底板远离储水罐的一端顶端,用于对套筒进行升降调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浇灌装置,通过输水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无需通过人工手持水管进行浇灌,通过升降组件和调节组件的配合结构设计,使得能够对装置的喷洒角度进行多方位调节,从而增加装置的喷洒范围,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技术研发人员:彭杰,杨冉,郑吉卉,宋小娜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研发日:20230927技术公布日:2024/6/11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667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