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12 10:17:00
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涉及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白藜芦醇是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虎杖的根茎提取物,花生根茎及新鲜葡萄皮中也富含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具有许多生理功能,有保护心血管及降血脂作用;保护肝脏,抑制类脂质过氧化物在肝脏堆积的作用;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菌;抗过敏;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作用,是一种难得的集医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化合物。因此,白藜芦醇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多个领域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白藜芦醇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相关产品,包括咀嚼片、粉末胶囊以及含油相的软凝胶等。但是其仍然存在光和热稳定性不理想,消化液中溶解度低,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等问题。
2、脂质体是一种由双亲性分子(通常为磷脂分子)在水相中自组装而成的球型小泡。一个脂质体是由一层或多层双分子层和由双分子层包裹的一个内水相组成。脂质体能有效提疏水性活性物的水分散性和生物利用度,避免其受光、热、氧的影响。由于脂质体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主要用于抗氧化剂、维生素、香料、抗菌剂等不稳定化合物的包封。脂质体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包封率低、贮存稳定性差、磷脂易氧化、释放时间短等缺点。
3、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制备方法对脂质体的性能(如大小、膜层数量和包封率)影响较大。目前常用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有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法、微射流法、高压均质法和加热法等。传统的脂质体制备技术通常需要使用有机试剂或者加热超声等,不利于在食品工业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白藜芦醇脂质体存在的包封率低、贮存稳定性差、磷脂易氧化、释放时间短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及其制备方法。
2、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藜芦醇0.1~1.0份,大豆卵磷脂5~15份,壳聚糖盐酸盐0.4~1.2份,海藻酸钠0.4~1.2份。
3、进一步地,所述的白藜芦醇和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10~1:50;所述的大豆卵磷脂和壳聚糖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04~1:0.08;所述的壳聚糖盐酸盐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5~1:1.5。
4、进一步地,提供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制备白藜芦醇脂质体;
6、(2)将白藜芦醇脂质体与壳聚糖盐酸盐、海藻酸钠制备成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乳液;
7、(3)使用双离子在高速剪切条件下进行交联,制备白藜芦醇-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
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包括:
9、a.将大豆卵磷脂加入去离子水中,并于40~60℃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混合物a;
10、b.将白藜芦醇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搅拌,得到混合物b;
11、c.将混合物a加入到混合物b中,搅拌,立即用酸性溶液调节ph值,得白藜芦醇脂质体。
12、进一步地,所述ph值为5.0~6.0。
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包括:
14、a.将壳聚糖盐酸盐加入白藜芦醇脂质体中,搅拌溶解均匀,得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乳液;
15、b.将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海藻酸钠溶液;
16、c.将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乳液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充分搅拌后调节ph值至5.0~6.0,得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乳液。
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包括:
18、a.在高速剪切条件下,向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乳液中逐渐加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溶液,继续搅拌,得到样品;
19、b.将所述样品过滤、干燥,得白藜芦醇-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
20、进一步地,所述的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比为1:0.5~1:2。
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的过滤、干燥方法为:用0.22μm的滤膜过滤,收集固体颗粒,并用去离子水洗去表面的离子后,于冻干机中-80℃冷冻干燥24小时。
22、原理:本发明将白藜芦醇溶解在碱性溶液中,后通过加酸使ph变为酸性,白藜芦醇由亲水变为疏水,在疏水力驱动下,白藜芦醇进入脂质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的中间,从而达到主动负载的目的,提高了白藜芦醇在水性体系中的溶解度。相比于传统的脂质体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无有机溶剂残留,无需特殊专用设备。壳聚糖在溶液中带正电荷,是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海藻酸钠是从褐藻中提取的一种天然阴离子多糖,在酸性条件下,以羧酸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分子态,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中,以羧酸盐的形式存在,表现为溶解态,具有明显的ph响应行为,是肠靶向载体材料的优良选择。利用静电自组装的原理,在脂质体的表面包裹上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实现肠溶释放,有利于白藜芦醇在人体小肠中的吸收。海藻酸钠与二价或三价阳离子接触时,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形成热稳定的水凝胶,在高剪切的条件下可以交联形成网状的聚电解质凝胶微粒,脂质体被束缚于凝胶网孔之间,可进一步隔绝光和热,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同时还可调节白藜芦醇的释放,达到缓释效果,进一步提高生物利用度。
2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24、1、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凝胶微粒具有优越的光和热稳定性,延长了白藜芦醇凝胶微粒的储存期限;
25、2、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凝胶微粒具有肠道靶向行为,并且可延缓白藜芦醇的消化吸收速度,有利于白藜芦醇在人体小肠中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
26、3、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凝胶微粒,使用双离子按一定配比进行交联,此交联方法比单一离子交联剂得到的微粒交联强度和机械强度高;在高剪切的条件下交联,得到的凝胶微粒的均一性高于其它方法;
27、4、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脂质体的方法简单易行,制备过程中无需使用有机溶剂,无溶剂残留,也无需使用特殊的专用设备;
28、5、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凝胶微粒安全性高,适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技术特征:1.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藜芦醇0.1~1.0份,大豆卵磷脂5~15份,壳聚糖盐酸盐0.4~1.2份,海藻酸钠0.4~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藜芦醇和大豆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10~1:50;所述的大豆卵磷脂和壳聚糖盐酸盐的质量比为1:0.04~1:0.08;所述的壳聚糖盐酸盐和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0.5~1:1.5。
3.一种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值为5.0~6.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
8.根据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氯化钙和氯化钡混合溶液的摩尔浓度比为1:0.5~1:2。
9.根据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过滤、干燥方法为:用0.22μm的滤膜过滤,收集固体颗粒,并用去离子水洗去表面的离子后,于冻干机中-80℃冷冻干燥24小时。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白藜芦醇0.1~1.0份,大豆卵磷脂5~15份,壳聚糖盐酸盐0.4~1.2份,海藻酸钠0.4~1.2份;同时公开了该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有利于白藜芦醇在人体小肠中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白藜芦醇脂质体‑壳聚糖‑海藻酸聚电解质凝胶微粒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具有优越的光和热稳定性,延长了白藜芦醇凝胶微粒的储存期限。技术研发人员:黄娟,柳东辰,王清丁,张硕,冯璇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理工学院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5/859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