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5 15:58:45
本技术涉及非织造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1、非织造布袋是一种绿色产品,坚韧耐用、造型美观,透气性好,可重复使用、可洗涤,可丝印广告、唛头、使用期长。在一些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设备中,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印刷辊筒,印刷辊筒上形成有雕版结构,通过在雕版结构上喷涂油墨,转动印刷辊筒在非织造布上印刷。
2、现有的印刷设备存在以下问题:仅能通过控制油墨的喷涂量来改变印刷辊筒上的油墨量,但油墨喷涂量难以稳定控制在预设值,导致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
3、基于上述情况,亟待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用于解决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印刷设备,仅能通过控制油墨的喷涂量来改变印刷辊筒上的油墨量,但油墨喷涂量难以稳定控制在预设值,导致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4、送墨辊筒,用于接收喷涂机构喷出的油墨;
5、印刷辊筒,与所述送墨辊筒配合并将油墨印刷到非织造布;
6、刮板,与所述送墨辊筒配合并用于刮除送墨辊筒上多余的油墨。
7、现有的印刷设备,仅能通过控制油墨的喷涂量来改变印刷辊筒上的油墨量,但油墨喷涂量难以稳定控制在预设值,导致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喷涂机构将油墨喷涂到送墨辊筒上,所述送墨辊筒转动过程中与刮板配合并被刮除多余的油墨,随后所述送墨辊筒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刷辊筒上,所述印刷辊筒与非织造布接触并进行印刷,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8、更进一步地,为了调节所述送墨辊筒上的油墨量,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所述刮板连接有用于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间距的调节组件,采用此方案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的间距,能够调节所述送墨辊筒上的油墨量。
9、更进一步地,本方案不唯一限定所述调节组件的具体结构,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与形成于刮板上的套筒配合,采用此方案时,通过转动螺杆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的间距。
10、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印刷过程中所述非织造布与印刷辊筒之间发生滑动,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所述非织造布连接有用于牵引非织造布的牵引辊筒,所述牵引辊筒与印刷辊筒传动连接,采用此方案时,使所述牵引辊筒与印刷辊筒保持固定传动比,能够避免印刷过程中所述非织造布与印刷辊筒之间发生滑动。
11、更进一步地,本方案不唯一限定所述牵引辊筒与印刷辊筒的传动连接结构,其中一种可行的方案为:所述牵引辊筒与印刷辊筒之间安装有链条,链传动具有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等优点,能在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
12、更进一步地,所述送墨辊筒下方设置有回收槽,通过所述回收槽收集刮板刮下的油墨。
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一、通过所述喷涂机构将油墨喷涂到送墨辊筒上,所述送墨辊筒转动过程中与刮板配合并被刮除多余的油墨,随后所述送墨辊筒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刷辊筒上,所述印刷辊筒与非织造布接触并进行印刷,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15、二、所述刮板连接有用于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间距的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的间距,能够调节所述送墨辊筒上的油墨量;
16、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与形成于刮板上的套筒配合,通过转动螺杆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刮板与送墨辊筒的间距。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5)连接有用于调节刮板(5)与送墨辊筒(1)间距的调节组件(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螺杆(61),所述螺杆(61)与形成于刮板(5)上的套筒(5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布(4)连接有用于牵引非织造布(4)的牵引辊筒(7),所述牵引辊筒(7)与印刷辊筒(3)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辊筒(7)与印刷辊筒(3)之间安装有链条(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墨辊筒(1)下方设置有回收槽(8)。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织造布的印刷装置,包括送墨辊筒,用于接收喷涂机构喷出的油墨;印刷辊筒,与送墨辊筒配合并将油墨印刷到非织造布;刮板,与送墨辊筒配合并用于刮除送墨辊筒上多余的油墨。本技术,通过喷涂机构将油墨喷涂到送墨辊筒上,送墨辊筒转动过程中与刮板配合并被刮除多余的油墨,随后送墨辊筒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刷辊筒上,印刷辊筒与非织造布接触并进行印刷,解决了印刷过程中的油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兴正源环保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28技术公布日:2024/5/27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3967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