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假捻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5 16:33:00
本发明涉及加热丝线的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丝线加热装置的假捻加工机。
背景技术:
1、一直以来,已知有在对由合成纤维构成的丝线实施并丝加工、假捻加工等各种加工的加工机中对行进的丝线进行加热的丝线加热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假捻加工机中设置有一次加热单元(丝线加热装置),该一次加热单元具备箱(保温箱)、收纳于箱的收纳空间的加热装置(加热部)、以及配置成填埋收纳有加热装置的收纳空间的间隙的隔热材。在加热装置形成有丝线行进槽,对在丝线行进槽中行进的丝线进行加热。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564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在上述丝线加热装置中,期望降低功耗。此处,作为降低功耗的方法,考虑增加隔热材的厚度,减少热从加热部向外部的放出量。但是,由于增加隔热材的厚度,会产生丝线加热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装置大型化就能够削减功耗的丝线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丝线加热装置的假捻加工机。
3、第1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形成有丝线行进的丝线行进通路,具备:加热部,沿着上述丝线行进通路延伸的方向即规定方向延伸,对在上述丝线行进通路中行进的上述丝线进行加热;多个板部件,相互对置且分离地排列,在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且与上述加热部交叉的假想平面中,在远离上述加热部的方向上排列;以及密封部件,密封对置的两个上述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假想平面中,在远离上述加热部的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形成于上述板间空间的空气层。
4、此处,“对置的两个上述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的端部”是指板间空间的边界部,是在板间空间中未被对置的两个板部件划定的部分。
5、在本发明中,利用在假想平面中在远离加热部的方向上排列设置的多个空气层,能够抑制热从加热部向外部放出。此外,由于空气层的热传导率比较小,所以即使厚度较小,也发挥充分的隔热性能。进而,由于板间空间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密封部件密封,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在板间空间的内侧与外侧进出。由此,能够抑制在空气层产生对流。因而,在构成板间空间的两个板部件之间难以引起热的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层的隔热性能。因此,能够不使装置大型化就削减功耗。
6、第2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发明中,上述板间空间被密闭。
7、在本发明中,由于板间空间被密闭,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空气在板间空间的内侧与外侧进出。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8、第3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或者第2发明中,各上述板部件沿着上述规定方向延伸。上述密封部件由隔热材构成,并包括分别密封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规定方向的两端部的第1密封部件。
9、在本发明中,通过第1密封部件密封板间空间的规定方向的两端部,由此能够抑制空气从该两端部进出。此外,由于密封板间空间的规定方向的两端部的第1密封部件由隔热材构成,所以能够抑制热经由第1密封部件在相邻的板部件之间传递。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10、第4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发明中,上述第1密封部件的密度为80kg/m3以上。
11、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第1密封部件为高密度,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空气经由第1密封部件在板间空间的内侧与外侧进出。因而,能够更可靠地密闭板间空间。
12、第5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4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垫片部件,该垫片部件配置在各上述板间空间。
13、在板间空间的厚度不均匀的情况下,由于在板间空间产生的温度差而容易在形成于板间空间的空气层产生对流。在本发明中,通过在板间空间配置垫片部件,能够使板间空间的厚度均匀。因而,能够抑制在空气层产生对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14、第6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5发明中,分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垫片部件在上述规定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15、在分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板间空间的垫片部件在规定方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下,热容易经由这两个垫片部件在板部件之间移动。在本发明中,热难以经由两个垫片部件在板部件之间移动,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16、第7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5或者第6发明中,至少一个上述板间空间的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被构成该板间空间的两个上述板部件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的端部折弯而成的折弯部密封,在相邻的两个上述板间空间中,密封一方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与配置在另一方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垫片部件在上述正交方向上配置在不同的位置。
17、在本发明中,通过作为板部件的一部分的折弯部密封板间空间,能够密闭板间空间。此外,热难以经由折弯部以及垫片部件在板部件之间移动,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18、第8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7发明中,上述折弯部作为确保上述两个板部件的间隔的垫片发挥功能。
19、在本发明中,通过折弯部,能够使板间空间的厚度均匀。
20、第9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7或者第8发明中,当将多个上述板部件中的相邻的3个上述板部件设为第1板部件、第2板部件以及第3板部件时,上述第1板部件与上述第2板部件之间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的端部被上述第1板部件以及上述第2板部件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的端部折弯而成的上述折弯部密封。上述密封部件包括第2密封部件,该第2密封部件由隔热材构成,并密封上述第2板部件与上述第3板部件之间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的端部。
21、在相邻的多个板间空间(即,第1板部件与第2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以及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均被折弯部密封的情况下,热经由密封各板间空间的折弯部在多个板部件之间依次传递。在本发明中,通过由隔热材构成的第2密封部件密封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因此,能够抑制经由板部件的折弯部在第1板部件与第2板部件之间传递的热传递到第3板部件。由此,能够保持各板间空间的气密,并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22、第10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9发明中,当相邻的3个上述板间空间中的位于最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间空间与位于最远离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间空间这两个上述板间空间被上述折弯部密封时,分别密封上述两个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在上述正交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
23、在分别密封两个板间空间的折弯部的正交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情况下,热有可能经由这两个折弯部在不同的板部件之间移动。在本发明中,热难以经由两个折弯部在不同的板部件之间移动,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24、第11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9或者10发明中,上述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包覆部件,该包覆部件由隔热材构成,并覆盖密封被上述折弯部密封的上述板间空间中的、至少位于最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中的与上述板间空间侧相反侧的表面。
25、在本发明中,通过包覆部件,能够抑制从折弯部放出热。尤其地,能够可靠地抑制热从位于加热部的附近而成为高温的板部件的折弯部放出。
26、第12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1发明中,上述第2密封部件兼作上述包覆部件。
27、在本发明中,与包覆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为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丝线加热装置的构成。
28、第13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2发明中,上述第2密封部件密封上述板间空间中的、未被上述折弯部密封的所有板间空间的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的端部,并包覆上述板间空间中的、被上述折弯部密封的所有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中的与上述板间空间侧相反侧的表面。
29、在本发明中,通过1个第2密封部件,能够实现保持所有板间空间的气密并进一步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的构成。
30、第14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2或者13发明中,各上述板部件在上述正交方向上覆盖上述加热部的整体,密封被上述折弯部密封的上述板间空间中的、位于最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即第1折弯部,与密封其他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上述折弯部即第2折弯部相比,在上述正交方向上位于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位置,上述第2密封部件的包覆上述第1折弯部的部分的上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大于包覆上述第2折弯部的部分的上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
31、在本发明中,能够可靠地抑制从在正交方向上位于加热部的附近而成为高温的第1折弯部放出热。
32、第15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9~第14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将上述板部件彼此连接,上述第1板部件与上述第2板部件在上述折弯部相互固定,上述第2板部件与上述第3板部件在与上述正交方向的上述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的端部通过上述连接部件而相互固定。
33、在本发明中,通过固定第1板部件和第2板部件的折弯部,能够保持第1板部件与第2板部件之间的层厚。通过固定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的连接部件,能够保持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之间的层厚。此处,在第1板部件与第2板部件的固定部分、和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的固定部分接近配置的情况下,热容易经由这两个固定部分在第1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之间移动。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第1板部件与第2板部件的固定部分(形成有折弯部的部分)、和第2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的固定部分(通过连接部件连接的部分)在正交方向上分离。因而,热难以经由两个固定部分在第1板部件与第3板部件之间移动,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34、第16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8的任一发明中,上述密封部件包括第2密封部件,该第2密封部件由隔热材构成,并密封上述板间空间的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端部。
35、在本发明中,通过第2密封部件密封板间空间的正交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由此能够抑制空气从该端部进出。此外,由于第2密封部件由隔热材构成,所以能够抑制热经由第2密封部件在相邻的板部件之间传递。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36、第17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9~第16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第2密封部件的密度为80kg/m3以上。
37、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第2密封部件为高密度,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空气经由第2密封部件在板间空间的内侧与外侧进出。因而,能够更可靠地密闭板间空间。
38、第18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17的任一发明中,上述空气层的层厚为5mm以上且小于15mm。
39、如果空气层的厚度较大,则容易产生对流。如果在空气层产生对流,则在构成形成有空气层的板间空间的两个板部件之间容易产生热的移动。另一方面,如果空气层的厚度较小,则相邻的板部件彼此有可能接触。在该情况下,热经由接触部分在相邻的板部件之间移动。根据本发明,能够将空气层的厚度形成为能够抑制在空气层产生对流的大小、且形成为板部件彼此难以接触的大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基于空气层的隔热性能。
40、第19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18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加热装置还具备隔热部件,该隔热部件配置在多个上述板部件中的配置为最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部件与上述加热部之间。
41、在加热部的表面露出有用于固定构成加热部的各部件的螺栓等,在其表面存在凹凸。因而,难以在加热部的表面与板部件之间形成厚度均匀且隔热性能高的空气层。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加热部与板部件之间配置隔热部件,能够进一步抑制热从加热部向外部放出。
42、第20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19的任一发明中,上述丝线行进通路是丝线行进槽,该丝线行进槽的至少一部分被上述加热部划定,并向与上述规定方向正交的开放方向开放。
43、在本发明中,能够有效地加热丝线。
44、第21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20发明中,在上述丝线行进槽中的与上述开放方向的开放端对置的区域不配置多个上述板部件。
45、在本发明中,能够空出成为在将丝线插入丝线行进槽时丝线通过的区域的、与丝线行进槽的开放端对置的区域。
46、第22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21发明中,各上述板部件是沿着上述规定方向延伸且向上述开放方向开放的槽型,多个上述板部件配置成嵌套状,配置在最内侧的上述板部件配置成包围上述加热部。
47、在本发明中,能够空出将丝线插入丝线行进槽时丝线通过的区域,并能够通过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板部件之间的板间空间的空气层包围加热部。因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热从加热部向外部放出。
48、第23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在第1~第22的任一发明中,构成多个上述板间空间中的位于最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间空间的两个上述板部件的对置的表面中的、至少接近上述加热部的上述板部件的表面被镜面抛光。
49、在本发明中,利用板部件的被镜面抛光的表面,能够抑制来自加热部的辐射热。因而,能够抑制因辐射而引起的传热,并进一步削减功耗。此外,如果对多个板部件的表面进行镜面抛光,则成本增大。在本发明中,通过对划定位于最接近加热部的板间空间的表面进行镜面抛光,则能够最有效地抑制来自加热部的辐射热,并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大。进而,被镜面抛光的表面的污垢容易变得明显。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对从外面看不见的、划定板间空间的表面进行镜面抛光,则附着于镜面的污垢难以变得显眼。
50、第24发明的假捻加工机对丝线实施假捻加工,具备第1~第23的任一发明的丝线加热装置。
51、在本发明中,不使丝线加热装置大型化就能够削减功耗。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432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