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五金工具产品及配附件制造技术 > 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  正文

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8 10:55:50

本技术涉及螺栓紧固,尤其是涉及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1、输配电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方式分为带电作业和停电检修,停电检修虽然保证了检修作业的安全性,但是却降低了供电的可靠性,带电作业是指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输配电线路进行检修和维护,进而消除输配电线路的故障。

2、因受大风天气及高压输电线路来回摆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导线端绝缘子均压环螺栓松动、脱落,易造成均压环脱落,造成输电线路安全故障,该情况下,需要人员穿戴整套屏蔽服并在高空中进行作业,另外,在其他作业环境中,如在隧道或地下进行施工时,需要将施工设备与作业位置进行固定,人员将施工设备与作业位置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人员需要将螺栓与作业位置的接触面进行抵紧,再通过扳手将螺母拧紧。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作业时,由人员通过扳手对螺栓进行固定,在高空带电作业或其他作业环境中,人员不便与螺栓直接接触,且由于与螺栓进行固定结构的接触面可能会存在不平整的现象,进一步导致螺栓头与接触面不能完全贴合,从而影响固定效果,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针对不平整的接触面将螺栓进行固定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供一种能够针对不平整的接触面将螺栓进行固定的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远距离螺栓紧固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

4、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底座的同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沿第一方向往返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沿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以由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形成第一夹持区;

5、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座和第一螺杆;

6、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螺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螺杆通过所述活动接头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活动接头具有能够供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一螺杆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晃动的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高空带电作业,由于作业需求,需要将作业设备与作业环境中的某一结构进行固定,一般通过螺栓与螺母进行固定,在高空作业时,为了更便于人员操作,通过第一夹持组件沿底座的滑动可对螺帽与固定结构的接触面进行抵紧固定,通过第二夹持组件沿底座的转动可对螺母进行旋紧,而在其他作业环境中,如隧道或地下施工时,由于螺栓与固定结构的接触面可能会存在不平滑的情况,导致影响螺帽的抵紧固定效果,为此,第一螺杆与第一夹持组件通过活动接头活动连接,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夹持组件能够沿第一螺杆产生晃动,在晃动的作用下,第一夹持组件能够在不平滑的接触面上产生移动,以进一步提高对螺帽的固定效果。

8、可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连接件和两个夹持件,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转动轴线两侧各设有一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件沿第二方向往返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区,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螺杆通过所述活动接头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螺帽进行抵紧后,为了进一步防止螺帽产生晃动,在连接件和夹持件对螺帽进行抵紧的同时,两个夹持件能沿第二方向往返滑动连接于连接件,以由两个夹持件对螺帽进行夹持固定。

10、可选的,所述活动接头包括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

11、所述第一活动块与所述第二活动块中任一者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另一所述第一活动块或所述第二活动块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开设有第一卡接槽和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与所述第二卡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径;

12、所述第二活动块包括卡接段和连接段,所述卡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段的外径,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卡接段位于所述第二卡接槽内,所述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内,所述卡接段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径且小于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内径,所述连接段的内径小于第一卡接槽的内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连接座与夹持件能够沿第一螺杆产生晃动,卡接段位于第二卡接槽内,连接段位于第一卡接槽内,且卡接段外径小于第二卡接槽的内径,连接段的外径小于第一卡接槽的内径,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实现连接件与夹持件沿第一螺杆的晃动。

14、可选的,所述夹持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呈圆弧形,且弧形开口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一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杆带动夹持件向第二夹持组件一侧滑动时,为了使夹持件对螺栓与固定结构的基础面更稳固的抵接,夹持件靠近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呈圆弧形,以由呈圆弧形的夹持件更加适应接触面,以提高抵接效果。

16、可选的,还包括维稳组件,所述维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稳定杆和第二弹性件;

17、所述连接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稳定杆位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稳定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所述滑槽的内径大于所述稳定杆的外径;

18、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稳定杆,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的槽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稳定杆,所述第二弹性件在可恢复的形变下具有驱使所述夹持件和所述连接件朝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一侧运动的力。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螺杆转动会带动连接座和夹持件产生晃动,而晃动幅度过大也会影响夹持件的抵紧效果,为此,通过稳定杆在滑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连接于连接座,且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当连接座和夹持件产生晃动时,通过稳定杆能够减小连接座和夹持件的晃动幅度。

20、可选的,还包括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双向螺杆穿设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双向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双向螺杆沿所述连接件的转动轴线与自身轴线重合,所述双向螺杆螺纹旋向相反的两端各螺纹连接有一所述夹持件,所述夹持件通过导向件对所述夹持件沿所述双向螺杆的滑动进行导向。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驱动两个夹持件沿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滑动,通过双向螺杆沿连接件在第二方向上转动进一步带动两个夹持件沿双向螺杆的杆长方向滑动。

22、可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转动座沿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与两个所述夹持件之间的中线重合,所述转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用于容纳螺母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槽壁沿第一方向贯穿开设有用于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转动座通过第二驱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对螺母进行旋紧,螺栓依次穿过转动座的容纳槽和第一通孔后,螺母进入转动座的容纳槽内,通过转动座沿底座在第一方向上的转动以对螺母进行旋紧。

24、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杆、蜗轮和蜗杆;

25、所述第二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支撑杆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

26、所述蜗轮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座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蜗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蜗轮沿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27、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外侧,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蜗杆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驱动转动座沿底座转动,蜗杆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杆,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进一步带动转动座沿底座转动。

29、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转动杆;

30、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支撑杆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支撑杆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

31、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锥齿轮沿所述连接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锥齿轮;

32、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锥齿轮沿所述底座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33、所述转动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转动杆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座的一侧。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驱动第一螺杆沿连接座转动,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二锥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进一步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螺杆沿连接座转动。

35、可选的,还包括连接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均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同侧,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所述第四弹性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架,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于所述双向螺杆,所述第四弹性件在可恢复的形变下具有驱使所述双向螺杆朝所述转动座一侧运动的力。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杆、双向螺杆和蜗杆属于独立的三个杆,人员在作业时不方便握持,为此,通过连接件将套设于转动杆的第一支撑杆与套设于蜗杆的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连接,通过第四弹性件将双向螺杆与连接架连接,以便于人员进行操作。

3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8、1.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一螺杆之间的活动连接,可实现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夹持组件沿第一螺杆产生晃动,以进一步实现针对不平整的接触面,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将螺栓进行抵紧固定。

39、2.本技术通过两个夹持件进一步实现对螺帽的夹持固定;

40、3.本技术通过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实现人员远距离操作紧固装置。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10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