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新讯 > 道路铁路或桥梁建设机械的制造及建造技术 > 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  >  正文

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

  • 国知局
  • 2024-07-09 17:06:06

本申请涉及箱涵施工相关,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

背景技术:

1、箱涵在其水利工程、市政工程、交通工程等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排洪道、城市污水管道、地下行人通道以及机动车地下隧道等工程中,目前的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先在现场布置有混凝土模具,还要在浇筑完毕之后等待混凝土凝固,导致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大部分的施工时间都花在了箱形涵的施工上。箱涵的现浇时间和养护时间较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同时也延长了项目的工期,浪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

2、虽然目前的预制箱涵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整体的方形箱涵存在一些不便之处。首先,这种箱涵不便于运输,给运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次,箱涵之间在组装时,需要使用额外的连接件,这会增加现场施工的时间,若箱涵施工位置空间有限,还会大大的增加箱涵组装的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具备易于运输和错位组装的优点,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预制箱涵运输时构件安全、占用空间大以及箱涵组装时彼此之间还需额外连接件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包括:底模和顶模,形状均为l形,减少运输空间;固定螺杆,设置在底模端部,且顶模上开设和固定螺杆对应的圆柱通孔;固定螺栓,拧至固定螺杆上,用于紧固底模和顶模;所述顶模通过固定螺杆对齐安装至底模上,利用固定螺栓将顶模紧固安装在底模上;所述底模和顶模自身呈九十度形状实现方形箱涵的定位组装。

3、进一步,所述底模的端部四等分,两个固定螺杆对称布置于底模端部的分界线中;底模和顶模之间错位连接时,固定螺杆与顶模配合将相邻的底模进行定位,顶模将相邻的底模进行连接固定。

4、进一步,还包括有:定位棒,固定连接在底模的一侧;定位孔,开设在底模的另一侧并与定位棒同轴;定位棒插入至定位孔中实现底模之间连续布置时能够快速预定位。

5、进一步,还包括有:所述固定螺杆活动安装在底模中;增紧挡块,固定在固定螺杆的底端并同时在底模中部活动,所述增紧挡块的一侧设置有增紧弧部,且增紧挡块的底部固定有防脱直部;导向架,活动安装在底模的中部,且增紧挡块一侧与导向架的表面相对滑动;快速固定拉杆,固定安装在导向架的一端,且快速固定拉杆的中心线与固定螺杆的中心线相互垂直;锁头,设置在快速固定拉杆的一端,且快速固定拉杆向底模中部拉动时,锁头能够压制在顶模的外侧,使锁头推动顶模向底模的方向运动,实现底模和顶模之间的连接固定;检测挡杆,设置在导向架的表面。

6、进一步,所述防脱直部的形状呈长方体,且防脱直部的宽度是增紧弧部宽度的1.2-1.5倍。

7、进一步,还包括有:紧固齿座,活动安装在快速固定拉杆的中部;回程拉勾,固定在紧固齿座的端部并位于增紧挡块的一侧;复位顶簧,用于连接回程拉勾端部和底模内侧;回程拉杆,固定安装在增紧挡块的表面并位于回程拉勾的内侧;调整局部齿轮,安装在快速固定拉杆的端部内侧并与锁头固定连接;中间齿轮,安装在快速固定拉杆的端部内侧用于实现调整局部齿轮和紧固齿座之间的传动。

8、进一步,所述回程拉勾的表面形状呈“凵”字形。

9、进一步,所述回程拉杆近似l形,且回程拉杆内侧之间的夹角在110°-135°之间。

10、进一步,所述调整局部齿轮带动锁头在0°-90°之间偏转。

11、进一步,还包括有:安装凸台,设置在顶模的端部一侧并与一个圆柱通孔同轴;检测中心座,活动安装在底模中并位于定位孔内部;所述检测挡杆活动安装在靠近定位孔的导向架中,且检测挡杆的端部设为锥形;检测弹簧,设置在检测挡杆和导向架之间。

12、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通过设置l形的底模和顶模,不仅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减少运输空间,还在组装时利用自身的l形进行定位与固定,从而实现便于运输和易于组装的效果。

14、与此同时,利用两个底模和一个顶模错位安装,不仅保证方形箱涵能够正常组装,还使得多个箱涵之间能够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保证整体箱涵组装后稳定性。

15、本申请在底模和顶模拼接箱涵时,利用凸出的固定螺杆进行定位,之后,在连接时,直接将固定螺栓拧至固定螺杆上,固定螺杆的紧固会迫使快速固定拉杆中的锁头伸出并对顶模进行固定,使其仅通过固定螺栓的紧固即可将顶模的两端与底模的两端进行连接固定,降低了箱涵连接固定时的繁琐,使本申请的箱涵即使在空间相对有限下组装时,只需将底模和顶模放入合适位置即可快速进行组装,大大的增加施工的便利性,最终实现易于快速固定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的端部四等分,两个固定螺杆(3)对称布置于底模(1)端部的分界线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直部(901)的形状呈长方体,且防脱直部(901)的宽度是增紧弧部(900)宽度的1.2-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拉勾(10)的表面形状呈“凵”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拉杆(13)近似l形,且回程拉杆(13)内侧之间的夹角在110°-13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局部齿轮(17)带动锁头(5)在0°-90°之间偏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箱涵施工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叠合预制箱涵,为了解决预制箱涵运输时结构安全、占用空间大以及箱涵组装时彼此之间还需额外连接件的问题,通过将底模和顶模均设置成夹角为九十度的“L”形板,一方面能够减小运输过程中模板所占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在顶模与底模组装时,利用九十度的模板件更易于进行定位及其固定,而固定的过程中,利用一个顶模和两个底模之间错位连接,保障组合后的多个箱涵构成一个稳定的整体,保障运输过程中叠合箱涵的构件安全,以此达到易于运输以及错位组装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李忠龙,王代玉,仝运涛,高庆飞,周滨,徐伟量,周钰琰,谷雯玉,黄江涛,闫红缨,马川峰,江昊楠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

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66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