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石防护网系统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06:04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护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边坡等落石防护网系统,属于落石防护。
背景技术:
1、边坡防落石网架广泛用作于铁路、公路、矿山、水电工程等边坡防护,分类有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主动防护系统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各类柔性网覆盖包裹在所需防护斜坡或岩石上,以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以及危岩崩塌(加固作用),或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运动(围护作用),被动防护系统是由钢丝绳网、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
2、目前,为保证破碎岩质边坡的安全,常在边坡下方布设被动防护网架,对岩质边坡上由于风化、雨水或震动造成的落石、滚石及浅层崩坍进行防护,边坡顶部岩体势能较大,块石一旦崩落,具备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严重,是影响露采边坡稳定性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为确保安全,采用被动防护网拦截边坡上的零星岩块崩落滚动。
3、现有的被动防护系统采用钢丝绳网固定在两侧安装柱上,利用防护网本身的韧性对落石进行缓冲消能,虽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但缓冲降压效果不好,导致了落石撞击在防护网上缺少一定的缓冲机构,不能够对落石进行持续缓冲,当防护网受力到达极限值时,会对支柱产生拉力,存在支柱上拉设的刚性较大的锚绳损坏断裂的可能,虽然也有部分现有技术在被动防护系统中使用弹簧,但效果仍不理想。此外,被动防护网在使用时,落石滚落到网上需要及时清除,防止长期的静力荷载施加在防护网上导致防护网疲劳受损,若防落石网长时间承受落石,会使防石网的网面变的松弛,导致防护效果下降,这样可能会使网在长时间松弛的情况下,导致落石通过网面没有拦住或更容易将防护网撕裂冲开,造成落石掉落,对边坡下方的基础设施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边坡被动防护系统缓冲降压效果不好、环形网松弛后难以改善松弛状态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落石防护网系统,包括钢柱和环形网,所述钢柱间隙设置多根,所述钢柱下端设置有钢筋砼基础,钢柱两两之间设置环形网,其还包括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通过多根第一缓冲弹簧连接,所述钢柱下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钢柱下部连接,另一端与钢筋砼基础连接。
5、进一步,本设计还包括柱加固绳、侧拉加固绳、上支撑绳、下支撑绳和减压环,所述钢柱上连接柱加固绳,所述柱加固绳一端与钢柱上端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地下,位于左右两边的钢柱上还连接有侧拉加固绳,所述侧拉加固绳一端与钢柱上端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地下;所述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分别水平横贯于所有钢柱和环形网的上下两端,且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两端伸出左右两边钢柱的部分分别锚固于地下,所述上支撑绳的两端、下支撑绳的两端和柱加固绳上分别设置有减压环。
6、进一步,本设计所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按照环形网的纵向网孔一一对应布置第一缓冲弹簧。
7、进一步,本设计还包括预制板,所述环形网一侧的所有第一缓冲弹簧远离环形网的一端与预制板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板通过多组螺栓组件与钢柱连接。
8、进一步,本设计还包括防松绳和调节机构,所述防松绳水平横贯于所有钢柱和环形网的中部,位于左右两侧的钢柱之一上设置调节机构,所述防松绳一端锚固于地下或连接于边缘钢柱上,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收紧防松绳。
9、进一步,本设计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内筒、外筒和调节杆,所述内筒和外筒固定于钢柱上,所述调节杆伸入内筒和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矩形槽,所述外筒设置圆柱槽,外筒设置于内筒外,所述外筒外端向中部延伸出限位环;所述调节杆包括防转部、转动部和限位部,所述防转部为与内筒嵌合的矩形块,所述转动部为圆柱,所述限位部为凸缘环,所述限位环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贯穿限位环抵于限位部上,所述防松绳固定连接于转动部上。
10、进一步,本设计还包括连接板和垫板,所述钢柱下部安装连接板,所述钢筋砼基础上设置垫板,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垫板连接。
11、进一步,本设计所述钢柱下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钢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连接板和垫板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缓冲弹簧通过第一连接环与连接板和垫板上的第二连接环(缺口)连接。
12、进一步,本设计所述钢柱采用工字钢,所述预制板采用矩形板,所述连接板采用l型板,所述预制板连接于钢柱的腹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钢柱的翼板。
13、进一步,本设计所述钢柱两两之间间隔10米,所述上支撑绳、下支撑绳和侧拉加固绳超出左右两侧钢柱的水平距离不小于钢柱的柱高。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发明在环形网与钢柱之间通过多根第一缓冲弹簧连接,从而实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的缓冲;还在钢柱下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从而实现钢柱自身的缓冲。在落石动能传递给环形网后,环形网进一步将力传递给第一缓冲弹簧,由第一缓冲弹簧消减一部分动能;由于在钢柱受力方向前后加装了第二缓冲弹簧,在型钢钢柱受力后,一部分力由两根弹簧承担,一侧的第二缓冲弹簧承受拉力,另一侧的第二缓冲弹簧承受压力,分担了钢柱上拉钢丝绳的力,使其不容易被拉断。且由于弹簧具有弹性变形的性能,长期不变形,能合理消化收到的力。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配合,大大提高整个落石防护网系统对落石进行的持续缓冲能力。
17、本发明还通过防松绳和调剂机构的设置,可在环形网松弛后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松弛状态,提高其防护效果。
18、除了上述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发明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1.一种落石防护网系统,包括钢柱和环形网,所述钢柱间隙设置多根,所述钢柱下端设置有钢筋砼基础,钢柱两两之间设置环形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通过多根第一缓冲弹簧连接,所述钢柱下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钢柱下部连接,另一端与钢筋砼基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加固绳、侧拉加固绳、上支撑绳、下支撑绳和减压环,所述钢柱上连接柱加固绳,所述柱加固绳一端与钢柱上端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地下,位于左右两边的钢柱上还连接有侧拉加固绳,所述侧拉加固绳一端与钢柱上端连接,另一端锚固于地下;所述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分别水平横贯于所有钢柱和环形网的上下两端,且上支撑绳和下支撑绳两端伸出左右两边钢柱的部分分别锚固于地下,所述上支撑绳的两端、下支撑绳的两端和柱加固绳上分别设置有减压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按照环形网的纵向网孔一一对应布置第一缓冲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板,所述环形网一侧的所有第一缓冲弹簧远离环形网的一端与预制板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板通过多组螺栓组件与钢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松绳和调节机构,所述防松绳水平横贯于所有钢柱和环形网的中部,位于左右两侧的钢柱之一上设置调节机构,所述防松绳一端锚固于地下或连接于边缘钢柱上,另一端与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收紧防松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内筒、外筒和调节杆,所述内筒和外筒固定于钢柱上,所述调节杆伸入内筒和外筒内,所述内筒设置矩形槽,所述外筒设置圆柱槽,外筒设置于内筒外,所述外筒外端向中部延伸出限位环;所述调节杆包括防转部、转动部和限位部,所述防转部为与内筒嵌合的矩形块,所述转动部为圆柱,所述限位部为凸缘环,所述限位环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贯穿限位环抵于限位部上,所述防松绳固定连接于转动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和垫板,所述钢柱下部安装连接板,所述钢筋砼基础上设置垫板,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垫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下部前后两侧分别安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钢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环,所述连接板和垫板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缓冲弹簧通过第一连接环与连接板和垫板上的第二连接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采用工字钢,所述预制板采用矩形板,所述连接板采用l型板,所述预制板连接于钢柱的腹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钢柱的翼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两两之间间隔10米,所述上支撑绳、下支撑绳和侧拉加固绳超出左右两侧钢柱的水平距离不小于钢柱的柱高。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石防护网系统,属于落石防护技术领域;包括钢柱和环形网,所述钢柱间隙设置多根,所述钢柱下端设置有钢筋砼基础,钢柱两两之间设置环形网,其还包括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环形网与钢柱之间通过多根第一缓冲弹簧连接,所述钢柱下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一端与钢柱下部连接,另一端与钢筋砼基础连接;本发明通过第一缓冲弹簧和第二缓冲弹簧配合,大大提高整个落石防护网系统对落石进行的持续缓冲能力;还通过防松绳和调剂机构的设置,可在环形网松弛后一定程度上改善其松弛状态,提高其防护效果。技术研发人员:张江平,李伟清,孙浩,郑毅,徐秉杰,刘丽萍,罗红萍,方家谷,余光,徐珊珊,孙亚男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技术公布日:2024/6/13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66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