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4:34
本技术涉及井盖,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
背景技术:
1、井盖是排水工程管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路面通行安全及区域环境整洁。现有井盖主要分为两种:
2、1、普通井盖,该井盖不具备排水的功能,当发生短时强降雨时,会因管网系统内部的雨水快速增加,而导致其内部的水压剧增,致使井盖在强大水压的作用下出现冒气、跳跃等现象,严重时,井盖还会被强大的水流冲走;
3、2、带有排水孔的井盖(雨水蓖),该井盖能够将路面的积水引流到管网系统内,以实现路面积水的排出,当发生短时强降雨时,管网系统内部的雨水无法及时的排出,会通过井盖反向流入到路面中,发生倒灌,不仅导致路面的积水无法及时排出,还会增加路面的积水量,形成局部内涝;
4、如此,在发生短时强降雨时,以上两种井盖均无法实现雨水的快速排出,雨水的排出效果差、排出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井盖排水效果差、排水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通过对井盖结构的改进,使得井盖能够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进行切换,进而能够提高井盖的排水效果和排水效率。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包括:安装座、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嵌设在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并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盖板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并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盖板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三盖板上;其中:所述第三盖板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盖板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下方,当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贴合时,所述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未贴合时,所述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处于打开状态。
3、由此,当需要排水时,第二盖板向下移动,整个井盖处于打开状态,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出,当积水排完后,第二盖板向上移动,整个井盖处于关闭状态,能够实现积水的自动排放,提高了整个井盖的排水效果和排水效率,当管网系统内部的积水量过多无法及时排出时,这些积水会推动第二盖板向上移动,将井盖从打开状态切换成关闭状态,以确保管网系统内部的积水不会通过井盖反向排出到路面上,避免发生倒灌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盖板发生冒气、跳跃等现象,提高了整个井盖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盖板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二盖板,并与所述第二盖板滑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三盖板相连接。由此,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实现第二盖板的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实现整个井盖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进行切换。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盖板滑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部、滑动部以及限位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盖板相连接,所述滑动部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相连接。由此,通过连接部与限位部能够对第二盖板的移动距离进行限位,一方面,确保第二盖板不会与第三盖板相贴合,第二盖板与第三盖板始终处于导通状态,另一方面,第二盖板不会推动第一盖板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盖板始终与安装座相贴合,进而能够将第一盖板放置好。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下方,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上方,所述滑动部贯穿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为d1,所述连接部的直径为d2,所述滑动部的直径为d3,所述限位部的直径为d4;其中:d1<d2,d1=d3,d1<d4。由此,能够确保连接部对第二盖板的向下移动进行限位、限位部对第二盖板的向上移动进行限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的厚度为l1,所述滑动部的长度为l2;其中:l1<l2。由此,能够确保第二盖板有足够的移动范围。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第一排水孔,并在所述第一排水孔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第一盖板靠近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盖板还开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三盖板开设有第三排水孔;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孔与所述第二排水孔相互错开,所述限位部嵌设在所述限位槽内。由此,路面的积水依次通过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第三排水孔,最终流入到管网系统内排出;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排水孔相互错开的设计,能够确保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相贴合时,第一排水孔与第二排水孔无法连通,即使得整个井盖处于关闭状态;过滤网能够对路面积水中的树叶、砂石等杂质进行阻隔,以确保这些杂质无法流入到管网系统内,避免这些杂质流入到管网系统内,使得管网系统出现堵塞。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相连通,所述第一盖板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盖板、所述第三盖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直径为d5,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直径为d6,所述第一盖板的直径为d7,所述第二盖板的直径为d8,所述第三盖板的直径为d9;其中:d5=d7,d6=d8=d9,d5>d6。由此,能够确保第一盖板放置在安装座上,第二盖板能够相对安装座上下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当需要排水时,第二盖板向下移动,整个井盖处于打开状态,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出,当积水排完后,第二盖板向上移动,整个井盖处于关闭状态,能够实现积水的自动排放,提高了整个井盖的排水效果和排水效率,当管网系统内部的积水量过多无法及时排出时,这些积水会推动第二盖板向上移动,将井盖从打开状态切换成关闭状态,以确保管网系统内部的积水不会通过井盖反向排出到路面上,避免发生倒灌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盖板发生冒气、跳跃等现象,提高了整个井盖的使用寿命,并确保道路的行车安全。
技术特征:1.一种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盖板(4)靠近所述第二盖板(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401),所述连接杆(401)贯穿所述第二盖板(3),并与所述第二盖板(3)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1)的外侧套设有弹簧(402),所述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盖板(3)、所述第三盖板(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3)开设有通孔(301),所述连接杆(401)贯穿所述通孔(301),并与所述第二盖板(3)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01)包括:连接部(4011)、滑动部(4012)以及限位部(4013),所述连接部(40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盖板(4)相连接,所述滑动部(4012)的两端与所述连接部(4011)的另一端、所述限位部(4013)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011)位于所述第二盖板(3)的下方,所述限位部(4013)位于所述第二盖板(3)的上方,所述滑动部(4012)贯穿所述通孔(301),并与所述第二盖板(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01)的直径为d1,所述连接部(4011)的直径为d2,所述滑动部(4012)的直径为d3,所述限位部(4013)的直径为d4;其中:d1<d2,d1=d3,d1<d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3)的厚度为l1,所述滑动部(4012)的长度为l2;其中:l1<l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开设有第一排水孔(201),并在所述第一排水孔(201)内安装有过滤网(202),所述第一盖板(2)靠近所述第二盖板(3)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203),所述第二盖板(3)还开设有第二排水孔(302),所述第三盖板(4)开设有第三排水孔(403);其中:所述第一排水孔(201)与所述第二排水孔(302)相互错开,所述限位部(4013)嵌设在所述限位槽(20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02)相连通,所述第一盖板(2)嵌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内,所述第二盖板(3)、所述第三盖板(4)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内,所述第一安装槽(101)的直径为d5,所述第二安装槽(102)的直径为d6,所述第一盖板(2)的直径为d7,所述第二盖板(3)的直径为d8,所述第三盖板(4)的直径为d9;其中:d5=d7,d6=d8=d9,d5>d6。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包括:安装座、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第三盖板,第一盖板嵌设在安装座内,并与安装座滑动连接,第二盖板位于安装座的内部,并与安装座滑动连接,第三盖板位于安装座的内部,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第二盖板滑动安装在第三盖板上;其中:当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相贴合时,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未贴合时,自动排水及防倒灌的井盖处于打开状态。本技术当需要排水时,第二盖板向下移动,整个井盖处于打开状态,将路面上的积水排出,当积水排完后,第二盖板向上移动,整个井盖处于关闭状态,能够实现积水的自动排放,提高了整个井盖的排水效果和排水效率。技术研发人员:刘美晨,沈杰,赵一静,徐德志,卓小可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26技术公布日:2024/6/2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87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