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降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8:20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降水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坑降水是指在开挖基坑时,地下水位高于开挖底面,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而做的降水工作。
2、传统的基坑降水过程中,通常在地面钻孔,使地下水渗入孔洞内,然后采用抽水管对地下水进行抽吸排放,实现基坑降水。但是这种自然渗水的方式比较慢,影响施工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具有提高施工效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包括:
3、钢管桩,竖直插入地基内,且下端侧壁设置有进水孔;
4、密封板,水平设置于所述钢管桩内,且竖直滑动连接于所述钢管桩,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
5、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密封板上,且用于控制所述透水孔启闭;
6、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密封板竖直运动;
7、水泵,设置于所述钢管桩外部;
8、抽水管,竖直设置于所述钢管桩内,所述抽水管的下端位于所述密封板上方,且上端连接所述水泵。
9、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撑座、支撑架、压杆以及拉杆,所述支撑座设置于所述钢管桩上,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压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拉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压杆和所述密封板。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座的下端面设置有燕尾块,所述钢管桩上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嵌入的凹槽以及连通所述凹槽且供所述燕尾块滑移嵌入的燕尾槽。
11、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抽水管的侧壁设置有活口的夹爪,所述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拉杆的外壁。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抽水管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网。
13、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单向阀包括阀板和扭簧,所述阀板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密封板的上端面,且用于覆盖所述透水孔,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阀板的转动位置,且用于控制所述阀板覆盖所述透水孔。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板包括钢制的芯板和橡胶制的外套。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设置钢管桩插入地面上,并采用负压原理对地下水进行抽吸,加速地下水的渗透,实现快速降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降水后,可以在钢管桩内注入混凝土浆液,实现基坑的加固,同时实现“一桩两用”的功能,在桩基工程领域能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
17、2.通过设置可拆卸且方便拆卸的驱动机构,实现驱动机构的可周转使用,满足不同施工位置钢管桩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1.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支撑座(41)、支撑架(42)、压杆(43)以及拉杆(44),所述支撑座(41)设置于所述钢管桩(1)上,所述支撑架(42)设置于所述支撑座(41)上,所述压杆(43)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42),所述拉杆(44)转动连接于所述压杆(43)和所述密封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1)的下端面设置有燕尾块(45),所述钢管桩(1)上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45)嵌入的凹槽(46)以及连通所述凹槽(46)且供所述燕尾块(45)滑移嵌入的燕尾槽(4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6)的侧壁设置有活口的夹爪(62),所述夹爪(62)用于夹持所述拉杆(44)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6)的下端设置有过滤网(6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3)包括阀板(31)和扭簧(32),所述阀板(31)的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密封板(2)的上端面,且用于覆盖所述透水孔(23),所述扭簧(32)设置于所述阀板(31)的转动位置,且用于控制所述阀板(31)覆盖所述透水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2)包括钢制的芯板(21)和橡胶制的外套(22)。
技术总结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降水结构,包括:钢管桩,竖直插入地基内,且下端侧壁设置有进水孔;密封板,水平设置于钢管桩内,且竖直滑动连接于钢管桩,密封板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单向阀,设置于密封板上,且用于控制透水孔启闭;驱动机构,用于控制密封板竖直运动;水泵,设置于钢管桩外部;抽水管,竖直设置于钢管桩内,抽水管的下端位于密封板上方,且上端连接水泵。本技术通过设置钢管桩插入地面上,并采用负压原理对地下水进行抽吸,加速地下水的渗透,实现快速降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降水后,可以在钢管桩内注入混凝土浆液,实现基坑的加固,同时实现“一桩两用”的功能,在桩基工程领域能发挥明显的经济效益。技术研发人员:刘卫,刘彦彬,郑建国,李学强,贺惠芬,郑喻超,韩晓军,蒋红星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东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107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0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