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 国知局
- 2024-07-09 17:29:47
本申请涉及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
背景技术:
1、河道的淤积己日益影响到行洪、排涝、灌溉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在进行河道治理清淤疏浚工程时,尽可能的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条件,不过多搅动河底泥沙,降低河底淤泥中的污染物对周围水体质量的影响,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2、在满足上述原则要求的前提下,清淤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人为因素导致河道清淤不彻底;2、自然因素导致河道底泥上浮。
3、河道清淤常规做法是主要采用人工清理配合机械运卸的施工方法。即:填筑围堰抽水—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人工清理渣土(含垃圾、石块)—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河底清淤测量验收。此方法对于河底淤泥较浅、水生物环境较为单一稳定的常规河道清淤工程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对于河道底部淤泥层较厚,水生物环境复杂且不稳定的河道,该种清淤方法的工程效果却不尽理想。
4、当河道淤泥层较深,且流动性较强。常规清淤工程实施时为避免由于清淤过深对两岸建筑基础及河堤造成影响,仅清除表层淤泥,难以往深层挖掘清淤,导致清淤效果有限。
5、当河道水生物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尤其是夏季河道在阳光照射下,底泥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甲烷气体,气泡上浮的同时将黑色底泥带入水中,浮在河涌水面,造成水体再次污染。
6、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河道河底的铺设结构,解决河底淤泥层过厚无法彻底清淤、夏季高温底泥发酵上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河道清淤方法无法解决的河底淤泥层过厚无法彻底清淤、夏季高温底泥发酵上浮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铺设在河道的河底上的土工格栅、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层,其中,
3、所述级配碎石层为粗、细碎石集料或者石屑的混合料,所述级配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0mm~80mm,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15cm~25cm;
4、所述土工布为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
5、所述土工格栅为经过拉伸形成的具有方形或矩形的聚合物网材。
6、可选地,所述土工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400g/m2;
7、所述土工格栅的网格尺寸为15cm×15cm。
8、可选地,所述土工格栅为双向塑料土工格栅。
9、可选地,还包括:
10、溢流围堰,所述溢流围堰砌筑在河道中铺设的所述土工格栅、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层的下游,包括自下而上铺设在河道的河底上的毛石换填层和泥袋围堰。
11、可选地,所述毛石换填层的厚度为40cm~60cm。
12、可选地,所述毛石换填层中毛石的抗压强度等级为mu40。
13、可选地,所述毛石换填层沿河道延伸方向的宽度w1和所述泥袋围堰的底部沿河道延伸方向的宽度w2均为所述泥袋围堰的堰顶沿河道延伸方向的宽度w3加上1.5倍泥袋围堰的堰高h,即w1=w2=w3+1.5×h。
14、可选地,所述泥袋围堰朝向河道上游一侧的坡面的坡比为1:0.5,朝向河道下游一侧的坡面的坡比为1:1。
15、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铺设在河道的河底上的土工格栅、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层,其中,所述级配碎石层为粗、细碎石集料或者石屑的混合料,所述级配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0mm~80mm,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15cm~25cm;所述土工布为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所述土工格栅为经过拉伸形成的具有方形或矩形的聚合物网材。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铺设在河道中的碎石层结构,其中级配碎石在防止底泥上浮的同时,也保证碎石层自重较轻并不在淤泥层中下沉;透水土工布可保证河道涨退潮流动水体与河底泥层的溶解氧交换,缓解河道底泥层厌氧发酵上浮的程度。该碎石层结构具有清淤效果持久、成本低廉、施工便捷的优势,可有效解决河底淤泥层过厚无法彻底清淤、夏季高温底泥发酵上浮的问题。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铺设在河道的河底上的土工格栅、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层,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的碎石层结构,包括:自下而上铺设在河道的河底上的土工格栅、土工布和级配碎石层,其中,所述级配碎石层为粗、细碎石集料或者石屑的混合料,所述级配碎石层中碎石的粒径为50mm~80mm,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15cm~25cm;所述土工布为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所述土工格栅为经过拉伸形成的具有方形或矩形的聚合物网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河道清淤方法无法解决的河底淤泥层过厚无法彻底清淤、夏季高温底泥发酵上浮问题。技术研发人员:李盛柏,苏洁,张涵,郭晋伟,高升,陈涛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1016技术公布日:2024/6/5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24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