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
- 国知局
- 2024-07-09 17:36:13
本技术涉及污染监测,特别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
背景技术:
1、试验田是进行农业试验的田地。就是用作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品种对比、肥料对比、季节对比、病虫害防治对比等项目的农田。
2、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一直是种植业面源污染研究和防治的关键。目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一般通过建设监测小区的方式来进行监测。根据现有规范,监测小区一般采用砖混结构。但这种砖混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易破坏原状土壤,对犁底层破坏较大,且试验结束后土壤结构恢复时间较长,不仅如此,这种结构也无法避免不同试验区间水分侧向渗透。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小区土壤层次破坏严重,土壤原貌难以恢复;现有建设技术成本高;土壤和混凝土壁之间极易形成裂缝而导致地表径流大量淋溶,减少了地表径流监测量;监测结束后拆卸困难。
4、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包括试验田,所述试验田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内均安装有隔水墙,多个所述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为多个试验区。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隔水墙由两个位于竖直方向上安装的预制板以及位于两个预制板顶端用于封口的盖板构成。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每个所述预制板的内侧面均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试验田长12m,宽2.50m,面积为30m2,试验田内土层厚度为50cm。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隔水墙墙体埋入土层60cm,出露土面30cm,宽度50cm,并以混凝土粉刷防侧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隔水墙垂直紧贴墙体安置沟槽土体安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防渗土工布厚度0.50mm,防渗土工布紧贴预制板,并嵌入预制板外侧土体10cm。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预制板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回填土壤。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通过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成多个试验区,通过隔水墙的设置保证各个试验区之间不会出现水分侧向渗透,且在试验田内部设置预制板和防渗土工布以及盖板,可以很好的固定试验田区间之间的土壤,让它们不会发生坍塌,可以更好的帮助试验田实验,整体建设成本低廉,结构稳固,试验结束后易于恢复原貌;保留了原状土层,避免了常规方法对土壤层次的完全毁坏;采用防渗土工布双重防水设计,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易于拆卸。
技术特征:1.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试验田(3),所述试验田(3)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1),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1)内均安装有隔水墙(2),多个所述隔水墙(2)将试验田(3)分隔为多个试验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由两个位于竖直方向上安装的预制板(6)以及位于两个预制板(6)顶端用于封口的盖板(5)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预制板(6)的内侧面均铺设有一层防渗土工布(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田(3)长12m,宽2.50m,面积为30m2,试验田(3)内土层厚度为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墙体埋入土层60cm,出露土面30cm,宽度50cm,并以混凝土粉刷防侧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墙(2)垂直紧贴墙体安置沟槽(1)土体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土工布(7)厚度0.50mm,防渗土工布(7)紧贴预制板(6),并嵌入预制板(6)外侧土体10c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6)和盖板(5)之间的空间回填土壤。
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污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包括试验田,所述试验田上开设有多个并排排列的墙体安置沟槽,每个所述墙体安置沟槽内均安装有隔水墙,多个所述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为多个试验区,本技术的一种农田面源污染监测小区试验田坑结构通过隔水墙将试验田分隔成多个试验区,通过隔水墙的设置保证各个试验区之间不会出现水分侧向渗透,且在试验田内部设置预制板和防渗土工布以及盖板,可以很好的固定试验田区间之间的土壤,让它们不会发生坍塌,可以更好的帮助试验田实验,整体建设成本低廉,结构稳固,试验结束后易于恢复原貌;保留了原状土层,避免了常规方法对土壤层次的完全毁坏。技术研发人员:汪涛,朱波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技术研发日:20231016技术公布日:2024/6/11本文地址:https://www.jishuxx.com/zhuanli/20240617/597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uon@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